"今朝蛰户初开":今天早晨,蛰虫的洞穴刚刚打开,
# 蛰户初开:谓蛰伏动物之门户刚刚开启,将要出外活动。即指惊蛰的到来。
"一声雷唤苍龙起":一声春雷唤起了苍龙。
"吾宗仙猛":我们家族中那位如仙人般勇猛的祖先,
"当年乘此":当年趁着春雷唤起苍龙的时机,
"遨游人世":遨游人间。
"玉颊银须":他有着红润的面颊和银色的胡须,
# 玉颊:红润的面颊。
"胡麻饭饱":吃饱了胡麻饭,
# 胡麻:芝麻。
"九霞觞醉":喝醉了九霞觞中的美酒。
# 九霞觞:神仙所用的酒器。
"爱青青门外":喜爱门外那青葱的杨柳,
"万丝杨柳":把万千丝绦的杨柳枝条,
"都撚作、":都捻成了、
"长生缕":象征长生的丝线。
"七十三年闲眼":以七十三年的旁观经历,
# 闲眼:犹冷眼。谓看时毫不动心,淡然处之。
"阅人间、":看遍了人间、
"几多兴衰":多少兴衰之事。
"酸咸嚼破":尝尽了酸甜苦辣之后,
"如今翻觉":如今反而觉得,
"淡中有味":平淡之中蕴含着真味。
"总把余年":打算把剩下的岁月,
# 总:总是,常。
"栽松长竹":用来栽种松树、长竹,
"种兰培桂":培育兰花和桂花。
"待与翁、":等待着和老翁一起、
"同看上元甲子":看到上元甲子年,
"太平春霁":天下太平、春天雨过天晴的景象。
# 霁:雨雪之后,天气放晴。
1. 写作手法
象征:“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中把长长的柳丝巧妙象征为长生。通过这种象征手法,作者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对族父的美好祝愿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希望族父能够延年益寿的心愿。烘托:“上元甲子,太平春霁”中“上元甲子”代表着一个完整的时间周期,寓意着圆满;“太平春霁”描绘了春日雨后放晴的清新、明丽之景,“太平”点明社会环境的安定和谐。这种美好景象的描绘,烘托出作者和族父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2. 分段赏析
上阕:“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开篇点明时间为惊蛰,描绘蛰户初开、春雷唤醒苍龙的景象,渲染出惊蛰时节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氛围,为下文引出族父做铺垫。“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将族父比作乘龙入世的仙人,展现其不凡的风采,表达对族父的敬仰。“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进一步刻画族父的形象,玉颊银须描绘其仙风道骨,胡麻饭、九霞觞体现其超凡脱俗的生活,增添了族父形象的传奇色彩。“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撚作、长生缕。”借景抒情,看到门外青青杨柳,希望将其捻成长生缕,以此表达对族父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下阕:“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衰。”写族父历经七十三年,见证人间诸多兴衰变化,体现其阅历丰富。“酸咸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表达族父在历经沧桑后,领悟到平淡生活才是真谛,展现出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总把余年,栽松长竹,种兰培桂。”表明词人愿与族父在余生栽松竹、种兰桂,享受平淡而美好的生活,增添生活情趣。“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直抒胸臆,表达出希望与族父一同见证太平盛世的愿望,升华了词作的主题,展现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一篇:元·周砥《观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