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耳笙歌满眼花":满耳是美妙的音乐满眼是美妙的花,
# 笙歌:乐声和歌声,泛指音乐。
"满楼珠翠胜吴娃":满楼盛妆的少女胜过那美丽的吴娃。
# 吴娃:吴地的美女。,珠翠:妇女的饰物,这里代指美女。
"因知海上神仙窟":这才晓得那无限美好的天上神仙窟,
# 神仙窟:神仙居处。
"只似人间富贵家":也不过像这无比豪华的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绣幕里夜间闪烁着的红烛就像闹市,
# 攒:聚集。,绣户:指华丽的居室。
"舞衣晴曳碧天霞":白天里施着的舞裙活像天空的彩霞。
"却愁宴罢青蛾散":担心是宴会罢了美女也随之而星散,
# 青蛾: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杨子江头月半斜":管它扬子江那头一轮皓月是否西斜。
# 杨子江:这里指润州附近的长江水域。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宴饮题材。全诗先以浓墨重彩铺陈夜宴的奢华富贵,再于尾联陡然转折,借“愁”字抒发诗人对时局动荡、王朝衰微的忧虑,以及对权贵醉生梦死的隐忧,在繁华表象下寄寓深沉的伤时忧国之情。
2. 写作手法
夸张:“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连用三个“满”字,极写笙歌之盛、花容之多、珠翠之美,夸张地表现出宴会的豪华场面。细节描写:“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攒”“曳”二字细腻地刻画了门庭灯烛辉煌和歌女舞衣华美的细节,展现出轻歌曼舞的场景。侧面:颔联中“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诗人不说人间富贵家比得上海上神仙窟,而是说海上神仙窟也不过像人间富贵家,通过这种侧面衬托的方式,突出了府相夜宴的豪奢程度令人惊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让读者对其奢华有更深刻的感受。借景抒情:“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通过描写宴罢后的江头斜月之景,抒发了诗人伤时、怀乡、忧国、忧民的愁绪。首尾呼应:诗的首联“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中,三个“满”字,突出了宴会的热闹、奢华,展现出一幅欢乐喧闹的画面。而尾联“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中的“愁”字,与首联的“满”形成鲜明对比,一“愁”三“满”,首尾相应。同时,首联写宴会上的热闹场景,是实写眼前所见;尾联写宴罢后的凄凉景象,是对未来的想象,二者相互呼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更加严谨。此外,“宴罢”与首联及前三联所写的宴会场景相呼应,以“宴罢”结全篇,收束有力,使诗歌从宴会的热闹回归到现实的冷清,强化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好景不常、繁华易逝的主题。“扬子江头”则点明了地点,与题目中的“金陵”相呼应,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完整,给人以浑然一体之感。对比:全诗用大部分篇幅写富贵气象,尾联以“愁”字收束,“愁”与前面的“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内心的深沉情怀。
3. 分段赏析
首联“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三个“满”字连用,如重笔泼墨,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笙箫齐鸣、花容月貌齐聚、红粉佳丽如云且珠翠闪耀的奢华场景,直陈若非仙宫般的富贵人家,绝难有此盛景。颔联“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诗人打破常规认知,以倒装手法,反向称即使传说中的海上神仙居所,也不过如同眼前周宝府中的富贵景象,既承接上文的繁华场面,又以新奇之语,侧面烘托出周府豪奢程度令人惊叹,正如沈德潜所评“一用倒说,顿然换境”。颈联“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攒”“曳”二字堪称神来之笔。“攒”字生动描绘出雕饰精美的门庭前,红烛密集,恍若热闹的夜市;“曳”字则将歌女起舞时,彩衣飘动如碧天云霞般的轻盈之姿展现得淋漓尽致。“夜”与“晴”二字,巧妙暗示周宝夜以继日、沉溺于歌舞声色的生活状态。当诗歌将夜宴的奢华绮丽渲染至顶点,尾联“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笔锋陡转。一个“愁”字,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诗人内心深沉的情感世界,表明诗人并未迷失于眼前的纸醉金迷,而是心怀天下。随着宴终人散,诗人徘徊于扬子江畔,面对半斜之月,西望长安,北顾中原,彼时黄巢起义军四处征战,藩镇拥兵叛乱,唐王朝风雨飘摇,唯有东南暂得安宁,可手握重兵的周宝却醉生梦死。“月半斜”既是实写眼前之景,又暗喻时局——残月将落,唐王朝的“良宵”所剩无几。
4. 作品点评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以精妙的构思与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诗人先用大量笔墨浓墨重彩地描绘夜宴中满耳笙歌、满眼珠翠、满楼繁华的富贵气象,将阀阅之家的奢靡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后在尾联笔锋突转,以一个“愁”字点明主旨。一“愁”与三“满”形成鲜明对照,前之盛景愈是绚烂,后之忧愁便愈发深沉,深刻地传递出诗人伤时忧国的情怀,匠心独运,余韵悠长。
# 韦庄诗飘逸,有轻燕受风之致,尤善写豪华之景。如“流水带花穿巷陌,夕阳和树入帘栊”、“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秾丽殆不减于韩翃。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尚见跳掷之致。以巧语入诗,中晚唐多有之,然全在调度。假如“海上”二句云“人间富贵似海上神仙”,则索然矣。
清王锡《唐七律选》
# “笙歌”、“珠翠”极写夜宴之盛。三四再用实写,便成赘语,此换虚笔,自然灵动。然不曰富贵家似神仙府,而曰神仙府只是富贵家,过一步法,不落套语,而相府中堂移动不得。五六再写夜宴,能不复一二。七八言外见己之客路无聊也。以“宴罢”结全篇,以“扬子”结金陵,周密之甚。
清屈复《唐诗成法》
# 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诗纪府中夜宴之盛。前二句三用“满”字,见府第之繁华。几无隙地,真如锦洞天矣。三四句若言人间富贵不异仙家,不过寻常意境,诗用倒装句法,言海上神仙只似人间富贵,便点化常语为新颖之词。五句言石家蜡烛辉映千枝,疑入五都夜市;六句言舞袖争翻,如曳碧天之霞绮。厉樊榭《游仙诗》:“天母衣裳云汉锦,九光灯里舞夜飘。”可为五六句之注脚也。末句言所愁者酒阑客散、斜月楼空耳,所谓“绝顶楼台人散后,满场袍笏戏阑时”。作者不为谀颂语以悦贵人,而作当头棒喝,为酬酢诗中所仅见。韦夙著才名,府相招致词客,本以张其盛会,而得此冷落之词,能无败兴耶?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
上一篇:唐·白居易《晚桃花》
下一篇:唐·李贺《杂曲歌辞·神仙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