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韩偓浏览量:2
yáo
xiǎng
cǎo
shàng
shēn
sài
yàn
qīn
chí
宿
gōng
yóu
liàn
qiáng
tiān
liè
shì
kōng
chuí
xià
qiáng
hún
shì
yǎn
chéng
zhōng
jué
féng
huān
xué
míng

译文

想起长安处处草萋萋,上天对此也迷惘怀疑。野外塞雁偷入宫中宿,宫院乌鸦留恋矮墙啼。天涯壮士白白空流泪,无辜死者饮恨悔没及。阴谋让成大权已旁落,可叹自己不会学啼鸡。

逐句剖析

"故都遥想草萋萋":想起长安处处草萋萋,

#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想:一作望。,故都:指长安,原是唐的都城,朱温时迁都洛阳,所以诗人称长安为故都。

"上帝深疑亦自迷":上天对此也迷惘怀疑。

# 上帝深疑亦自迷:“上帝”句:上帝看到这种景象也不敢自信,也会迷惘。深疑:深深的怀疑。

"塞雁已侵池籞宿":野外塞雁偷入宫中宿,

# 池籞:指宫庭中的池塘。原来宫庭中的池塘上面编扎竹条,用绳结成网状,使池中的水禽不能飞出,外面的野鸟也不能飞入,这叫池籞。,侵:进入。

"宫鸦犹恋女墙啼":宫院乌鸦留恋矮墙啼。

# 女墙:宫庭中矮短的墙头。,宫鸦:原来宫中的乌鸦。

"天涯烈士空垂涕":天涯壮士白白空流泪,

# 天涯烈士:作者自指,也是泛指不为朱温势力所屈服的人们。

"地下强魂必噬脐":无辜死者饮恨悔没及。

# 地下强魂:指崔胤。光化三年(900年),宰相崔胤为了要除掉宦宫,将朱温的军队自大梁召入长安,从此大权落入朱温之手。天祐元年(904年),崔胤为朱温所杀。噬脐:为追悔莫及的意思。典故出自《左传》,鲁庄公六年(前688年)记载:楚文王路过邓国,邓祈侯设宴招待他,骓甥、聃甥、养甥请杀楚王,祈侯不听,三人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脐,其及图之乎?”后来邓果然为楚所灭。后世因此称噬脐为追海莫及的意思。

"掩鼻计成终不觉":阴谋让成大权已旁落,

# 终不觉:不知不觉的意思,指国家的命运不知不觉地落入朱温的手里。,掩鼻:用楚怀王夫人郑袖的故事。《韩非子·内储说下》记载:魏王送给楚怀王一个美女,极受楚王宠爱。郑袖告诉这个美女说:“王甚爱悦子,然恶一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常幸子矣。”美女信以为真,照他的话去做。楚王见美女掩鼻,感到非常奇怪,去问郑袖。郑袖说:她“常言恶闻王臭”。楚王大怒,把这个美女的鼻子割掉,从此郑袖权倾后宫。

"冯驩无路敩鸣鸡":可叹自己不会学啼鸡。

# 敩鸣鸡:孟尝君入秦被困,逃回齐国,半夜驰至函谷关。关门紧锁,须鸡鸣时才能开。孟尝君门客中有人学鸡鸣,关门大开,孟尝君得以脱身。,冯驩:战国时齐国孟尝君田文的门客,忠于孟尝君,为孟尝君出过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故都》为唐代诗人韩偓所作的七言律诗。诗中首联勾勒出凄迷悲凉的氛围;颔联以细腻笔触描绘故都的冷落景象;颈联转向正面抒情;尾联收束于深沉的人生感喟。此诗借长安沦为废墟的景象,抒发对故国沦亡的悲叹,痛斥权臣篡国的行径,寄寓诗人对唐王朝的忠诚及对故都的深切眷恋。韩偓的感时七律多以直笔叙事结合个人感怀,此作却独树一帜,凭借想象中的景物描写隐喻政局变迁,将情感融于虚实交织的画面中,在其同类诗作中别具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末,河南宣武节度使朱温掌控朝政,为实现夺权图谋,于天祐元年胁迫唐昭宗自长安迁都洛阳。同年八月,朱温弑杀昭宗,拥立哀帝。三年后,他废黜哀帝自立,唐朝至此灭亡。韩偓深受唐昭宗倚重,却在迁都前一年遭朱温排挤而离京,辗转南下后定居福建。此诗便是他流亡途中获悉迁都一事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诗歌以长安沦为废墟的衰败景象为题材,抒发对故国沦亡的悲叹,痛斥乱臣贼子的行径,寄寓诗人对唐王朝的忠诚及对故都的深切眷恋。

2. 写作手法

点面结合:首联“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总写长安城的衰败,取景浑融概括,是面;颔联“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集中描绘宫苑废芜,如池籞被雁侵、宫鸦傍女墙啼,笔触细致传神,是点。点面结合,深切反映作者想象中的故都近貌。情景交融:“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通过描写故都荒凉破败的景象,如“草萋萋”“塞雁侵池籞宿”“宫鸦恋女墙啼”等,将诗人对唐王朝衰败的感慨融入其中,景中含情,情因景显,营造出凄迷悲凉的气氛。用典:“掩鼻计成终不觉”用了《韩非子》里郑袖设计陷害魏美人的典故,典故原意指通过阴谋诡计达到目的,作者在此借指朱温伪装效忠唐室、用阴谋夺取天下,批判朱温的狡诈;“冯驩无路学鸣鸡”用孟尝君门客冯驩及其他门客学鸡鸣帮助孟尝君脱险的典故,作者以冯驩自况,慨叹自己没有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办法,抒发无奈与愤慨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从朝廷迁都后长安城的荒芜景象着笔。“草萋萋”三字虽简,却道尽物换星移的沧桑巨变。昔日繁华鼎盛的都城,如今满眼皆是废台荒草,令人触目伤怀。长安城的衰败恰似唐王朝走向覆灭的缩影,诗人对此饱含深沉感慨。虽未直言,但若细品“遥想”一词,便能察觉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故都往昔的深切眷恋与对现状的关切,言外之意耐人寻味。下句以“上帝深疑亦自迷”的想象,既凸显都城景物变异之巨,又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困惑与不安,为全诗奠定了凄清悲凉的基调。颔联“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紧承首句,进一步铺陈故都的萧索之态。池籞本是平日以绳索网护、禽鸟不得入内的所在,如今连塞外大雁都能随意栖息其中,足见宫殿已残破不堪、无人照管;而园中乌鸦仍在女墙旁哑哑啼鸣,更让人强烈感受到自然物态依旧而人事已非的苍凉。首联以浑融笔触总写长安城的衰败,此联则聚焦宫苑废芜的细节,全景与特写相互映衬,点面结合之下,将诗人想象中故都的近貌刻画得入木三分。颈联“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转而进入正面抒情。“烈士”乃诗人自谓,彼时诗人虽漂泊异乡,却始终心系国事。面对朝政的剧烈变故,痛感自己无力回天,其悲愤之情可想而知。“垂涕”前着一“空”字,将那种徒然悲痛却无可奈何的心境真切地展现出来。下句“地下强魂”指昭宗时期的宰相崔胤,他为铲除宦官势力而引入朱温兵力,却反使唐王朝落入朱温掌控,自己亦遭诛杀。诗人设想崔胤泉下有知,定会悔恨不已,借此进一步抒发内心的激愤之情。这一联抒情激昂恳切,笔力刚健遒劲,与前文的衰颓景象形成强烈反差,犹如奇峰突现、巨浪翻涌,读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尾联“掩鼻计成终不觉,冯驩无路敩鸣鸡”收束于深沉的感慨之中。“掩鼻计成”化用《韩非子》中郑袖设计陷害魏美人的典故,此处借指朱温伪装效忠唐室、实则以阴谋篡夺天下的行径。末句诗人以冯驩自比,叹息自己没有像孟尝君门客那样的智慧与手段,无法为君主排忧解难、力挽狂澜。这一联用典虽多,却浑然天成,毫无堆砌之感。“终不觉”“无路”等词语饱含沉重意味,字里行间激荡着强烈的情感,使得援引的古事亦具鲜活的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故都》一诗前半以写景为主,后半侧重抒情,前半笔调凄婉,后半转为激越,在哀婉沉郁中蕴含着郁勃难平的气韵,情感跌宕起伏,读来震撼人心。前人评价韩偓的感时诗“继承了杜甫、李商隐的传统,沉郁顿挫,律对精切”,此说不虚。但韩偓尤具个人特色,善于将苍凉感慨融入芊丽清新的词句中,形成悲而能婉、柔中带刚的风格,本篇即可见其艺术特色之一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为昭宗作,第六句佳。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吴曰:此国亡后作,忼慨欲报之意,情见乎词、至意旨之悲哀抑郁,与《离骚》、《招魂》异曲同工矣。吴曰:一句开(“上帝深疑”句下)。吴曰:再接(“塞雁已侵”句下)。吴曰:提笔挺起作大顿挫。凡小家作感愤诗,后半每不能撑起;大家气魄,所争在此(“天涯烈士”二句下)。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 冯班:三四有比兴。何义门:次联妙极。第四自比,第六指崔昌遐。纪昀:此真所谓鬼诗,刘后村《老吏》诗从此生出而又加甚焉,无名氏(甲):昭宗本都长安,被朱温劫迁,而长安遂墟,乃称“故都”云。

现代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下一篇:唐·孟浩然《南归阻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