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āng
běi
yuán
xīn
sǔn
shǒu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2
tuò
luò
cháng
gān
竿
xuē
kāi
jūn
kàn
sǔn
shì
lóng
cái
gèng
róng
chōu
qiān
chǐ
bié
què
chí
yuán
shù
cùn
zhuó
qīng
guāng
xiě
chǔ
xiāng
chūn
fěn
hēi
qíng
yǒu
hèn
rén
jiàn
yān
qiān
wàn
zhī
jiā
quán
shí
yǎn
liǎng
sān
jīng
xiǎo
kàn
yīn
gēn
mài
shēng
jīn
nián
shuǐ
chūn
shā
shàng
guǎn
xīn
huáng
qīng
zhú
lǎo
shāo
yún
mào
líng
guī
tàn
qīng
pín
fēng
chuī
qiān
yíng
xiào
niǎo
zhòng
zhī
jiǔ
zūn

译文

笋壳落掉后,新竹就很快地成长,像用刀把碧玉削开,你看那些健壮的大笋都是奇伟非凡之材。它们一夜之间将会猛长一千尺,远离竹园的数寸泥,直插云霄,冲天而立。刮去竹上的青皮写下我楚辞般的诗句,白粉光洁香气浓郁留下一行行黑字迹。新竹无情但却愁恨满怀谁人能够看见,露珠滴落似雾里悲啼压得千枝万枝低。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缝中长着两三根竹子,早晨在郊野间大路上见到时有竹根露出地面并有不少新笋刚刚露头。今年水湾边春天的沙岸上,新竹会像青玉般地挺拔生长出来。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我并不大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风吹竹声时,仿佛雨啸,而风和景明时,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

逐句剖析

"箨落长竿削玉开":笋壳落掉后,新竹就很快地成长,像用刀把碧玉削开,

# 削玉开:形容新竹像碧玉削成似的。,长竿:新竹。,箨落:笋壳落掉。

"君看母笋是龙材":你看那些健壮的大笋都是奇伟非凡之材。

# 龙材:比喻不凡之材。,母笋:大笋。

"更容一夜抽千尺":它们一夜之间将会猛长一千尺,

# 更容:更应该。

"别却池园数寸泥":远离竹园的数寸泥,直插云霄,冲天而立。

# 别却:告别,离去。

"斫取青光写楚辞":刮去竹上的青皮写下我楚辞般的诗句,

# 斫取青光写楚辞:刮去竹子的青皮,然后在上面写诗。楚辞,代指诗歌。

"腻香春粉黑离离":白粉光洁香气浓郁留下一行行黑字迹。

# 黑离离:黑色的字迹。,腻香春粉:言新竹香气浓郁,色泽新鲜。

"无情有恨何人见":新竹无情但却愁恨满怀谁人能够看见,

# 无情有恨何人见:写新竹虽无情思,却又似有恨,在春露烟雾中独自悲啼。此诗乃自负才华,感叹未遇知音之意。

"露压烟啼千万枝":露珠滴落似雾里悲啼压得千枝万枝低。

"家泉石眼两三茎":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缝中长着两三根竹子,

# 石眼:石缝。

"晓看阴根紫脉生":早晨在郊野间大路上见到时有竹根露出地面并有不少新笋刚刚露头。

# 脉:看作“陌”。,阴根:在土中生长蔓延的竹鞭,竹笋即从鞭上生出。

"今年水曲春沙上":今年水湾边春天的沙岸上,

# 水曲:水湾。

"笛管新篁拔玉青":新竹会像青玉般地挺拔生长出来。

# 玉青:形容新竹翠绿如碧玉。,新篁:新生之竹,嫩竹。亦指新笋。,笛管:指劲直的竹竿。

"古竹老梢惹碧云":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我并不大老,

# 惹碧云:高拂彩云。,古竹:指老竹,相对新笋言之。

"茂陵归卧叹清贫":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

# 茂陵:《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风吹千亩迎雨啸":风吹竹声时,仿佛雨啸,

# 千亩:语出《史记·货殖列传》:“渭川千亩竹,其人与千户侯等。”

"鸟重一枝入酒尊":而风和景明时,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

# 尊:同“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系唐代杰出诗人李贺在其家乡昌谷所创作的一组以竹与笋为主题的诗歌。这组诗作不仅反映了李贺身处昌谷时的内心世界,更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寻常之物——竹与笋,赋予了非凡的意象与意境。它们显著地展现了李贺的创作特色,不同于传统咏竹诗中竹子作为谦谦君子的象征,李贺笔下的竹子成为了他个人精神追求的生动载体。在这四首诗中,竹子被重塑为一个既峻刻讥峭又蕴含新生柔弱的全新性格形象,深刻体现了诗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审美追求与独特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大约创作于唐元和九年(814年)的春天。依据第三首诗中“家泉石眼两三茎”等描绘,我们可以推测李贺的故居位于昌谷北园之内。而从第四首诗里“茂陵归卧叹清贫”一句,李贺借汉代司马相如病归茂陵的典故自比,透露出这组诗是在他担任奉礼郎一职后因病辞官返回昌谷时所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是诗人以竹和笋为题材抒写胸臆的一组诗。这组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新笋从破土而出到茁壮成长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寄托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志趣。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在其一中诗人将新笋刻画得如此美好,既有外在形象,又有内在精神,实为托物言志,这新笋便是诗人李贺。李贺虽命途坎坷,却从未泯灭雄心壮志,总盼着能实现拔地青云的志愿,这首咏笋绝句正是他心境的真实写照。对比:“腻香春粉黑离离”:新竹散发出浓烈的芳香,竹节上下布满白色粉末,显得生机勃勃,俊美可爱;可是题诗的地方青皮剥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污损。这里,诗人巧妙地以“腻香春粉”和“黑离离”这一对矛盾的形象对比,表现内心的幽愤。虚实结合:“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极力刻画竹的愁苦容颜:烟雾缭绕、面目难辨,恰似伤心美人掩面而泣;竹枝竹叶上的积露不时滴落,犹如哀痛者垂泪。表面写竹之愁苦,实则移情于物,将人的怨情化为竹的怨情,营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动人境界。似实而虚,似虚而实,并行错出,令人玩味不尽。

3. 分段赏析

其一此诗为借物咏志之作,诗人笔下的新笋形象绝美。竹壳层层剥落,竹笋节节生长,它晶莹剔透,宛如经刻刀精心雕琢的碧玉。诗中的笋,是诗人理想化、诗化后的形象,晶洁如玉、生机勃勃、茁壮挺拔,一心挣脱壳箨束缚,向上生长。正因这株笋姿质绝佳,“母笋是龙材”的赞美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若说前两句侧重描绘笋的外在之美,后两句则承接其生长愿望,进一步刻画笋的内在之美。“更容”一词含义深远,是假设之词,意为假如容许。这两句意思是,若容它尽情生长,一夜之间便能拔节千尺,自然会脱却尘泥,直插青云。此句表达了新笋冲上九霄的豪情壮志,它不甘心埋没于园泥之中,这便是新笋的内在美。此外,“更容”一词的反面之意是当下“不容”,不能容许新笋一夜抽千尺,所以它无法拔地而起直上青云,这其中蕴含着深沉的幽怨,抱怨源于无法尽情生长。这一层含意从另一角度展现了新笋丰富的“内心世界”。诗人将新笋刻画得如此美好,既有外在形象,又有内在精神,实为托物咏志,这新笋便是诗人李贺。李贺虽命途坎坷,却从未泯灭雄心壮志,总盼着能实现拔地青云的志愿,这首咏笋绝句正是他心境的真实写照。其二这首咏物诗前两句描绘自己在竹上题诗的情景,语势流畅且意蕴深厚。“青光”指代竹皮,清晰展现出竹皮的颜色与光泽;“楚辞”代指诗人自己创作的歌诗。诗人由自身生活感受联想到屈原的遭遇,借“楚辞”含蓄地抒发心中郁积的怨愤。首句短短七字,动作与情思兼具,蕴意丰富。次句运用对比映照手法,新竹散发浓烈芳香,竹节布满白色粉末,生机勃勃、俊美可爱;可题诗之处青皮剥落,墨汁淋漓,破坏了竹的美好形象。诗人巧妙以“腻香春粉”与“黑离离”这对矛盾形象,表现内心幽愤。后两句着重抒发怨恨之情。“无情有恨”,似指竹上题诗之事。诗人毁损新竹俊美容颜,可谓“无情”,而这“无情”实则是郁积心中的怨愤无法抑制所致。对此,姚文燮评述精妙:“良材未逢,将杀青以写怨;芳姿点染,外无眷爱之情,内有沉郁之恨。”(《昌谷集注》)诗人曾以“龙材”自负,期望如新笋般夜抽千尺、直上青云,却无人赏识,僻处乡里,与竹为邻。题诗竹上,只为排遣心中怨恨。然而无情也好,有恨也罢,却无人知晓。“无情有恨何人见?”以疑问句替代陈述句,使诗意起伏变化、多姿多彩。末句含蓄回应上句提问,措辞委婉,感情充沛。极力刻画竹的愁苦容颜:烟雾缭绕、面目难辨,恰似伤心美人掩面而泣;竹枝竹叶上的积露不时滴落,犹如哀痛者垂泪。表面写竹之愁苦,实则移情于物,将人的怨情化为竹的怨情,营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动人境界。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移情于物,借物抒情。虚实结合,似实而虚,似虚而实,并行错出,令人玩味不尽。其三这首诗描绘了竹子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之景。“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缝里长着两三根竹子,清晨望去,墙外大路旁已窜出竹根。“紫脉”,一说为“紫陌”,紫陌常指帝都郊野的道路。李贺家乡福昌县在唐代东都洛阳近郊,乡间大路可称紫陌。竹鞭生命力顽强,无论是岩缝、墙壁还是坚硬土块,它都能穿透。诗中“家泉”与“紫脉”对举,表明竹鞭已从院墙底穿过长到墙外。竹鞭生长旺盛的季节是盛夏到初秋,竹笋状的竹鞭头部在表土较薄处常窜出地面,弯成弓状后重新钻入泥土。诗人以“两三茎”与“紫陌生”对举,凸显竹的顽强,两三根不起眼的竹枝,很快长到墙外通衢大道上。由此不难设想:“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这两句所写情景虽非实景,却有一定必然性。“笛管”言新篁之材,“玉青”言新篁之色,绘形绘色,如在眼前。李贺满怀热血与胸中成竹,却最终饮恨而逝。他不断在希望与绝望中挣扎,只能靠诗歌实现自我存在,因而以可怕激情创作。诗人愤懑情绪在艺术上表现为精雕细琢、修饰堆砌。此诗中,作者字斟句酌,用“家”“石”“阴”“紫”“春”“新”等修饰各种意象,纵观全句,几乎无一物无修饰,无一事有闲字。他将相关意象用古人不常联用的字联用并修饰组合,综合运用通感、移情手法,由家泉到石眼再到竹茎,仿佛用诗句串联起精心装扮的意象群,并非因感而倾泻,而是字字雕琢。此时诗中的竹子不再是单纯的清雅之士,而似穿上绮丽诡异、异域风情楚服的起舞之人。同时,将石眼、阴根等不常与竹子相连的意象与之连缀,更见作者匠心独运、研磨之精。其四此诗以司马相如归卧茂陵自比,慨叹自己家居昌谷时的清贫生活。诗开篇“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意为老竹虽老,仍矫健挺拔,梢可拂云,而自己年纪不大,却只能像家居茂陵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古竹”是相对于新笋而言。“茂陵归卧”,《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司马相如曾为孝文园令,因病免官,家居茂陵,诗人自己也失意家居,贫困潦倒。“叹清贫”虽不见于史书记载,却是诗人自身处境的真实写照。李贺虽为唐王室后裔,但一生只做过奉礼郎之类小官,甚至因父名缘故,连进士考试都不能参加,与李商隐一样“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辞官家居后,生活更加清贫,两年后在贫病中离世,一“叹”字,感慨万千。“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樽。”这两句描绘了两种形态下的竹枝形象。其一为风吹雨啸之中,“雨啸”并非雨声,而是风吹竹声,如雨啸一般。这是大片竹林才有的景象,老竹叶坚硬挺拔,相互碰撞,声音清脆,竹叶还可制成叶笛,吹奏声音嘹亮悦耳。千亩之竹,情景气魄与“家泉石眼两三茎”之竹截然不同,风吹过后声浪如排山倒海;而风和日丽之时,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可映入酒樽之中,又是何等静谧安闲。这情景于竹本身而言,道出其一个特点:坚韧,无论怎么弯曲都不易折断。“皎皎者易污,峤峤者易折”,竹枝却不然,它既坚又韧,无畏寒冬的风刀霜剑,与松柏并称“岁寒三友”。

4. 作品点评

清代书画大家郑板桥曾以戏谑之言抒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自古至今,竹林常伴墨客吟哦,竹影常入丹青妙手之笔,而此组咏竹诗作,于浩如烟海的咏竹篇章中,堪称上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陆鲁望《白莲诗》:“素萌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观东坡与子帖,则此诗之妙可见。然陆此诗祖李长吉。长吉咏《竹》诗云:“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笼千万枝。”或疑“无情有恨”不可咏竹,非也。竹亦自妩媚。孟东野诗云:“竹婵娟,笼晓烟。”左太冲《吴都赋》咏竹云:“婵娟檀栾,卫润碧鲜。”合而观之,始知长吉之诗之工也。杜子美《竹》诗:“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李长吉《新笋》诗:“斫取青光写楚词,腻香春粉黑离离。”又昌谷诗:“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竹亦有芹,细嗅之乃知。

明杨慎《升庵诗话》

# 唐云:通篇化用泣竹事,却不说出。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杨慎列为妙品。周珽曰:乃知“露压烟啼”,为斫写楚辞,则恨从情生。谁谓竹终物也,花草竹木,终无情物也?似不比有情者,能使人可得见耳。此咏物入化境者。“黑离离”含斑意,盖竹亦自妩媚;“情恨”之语,善于描景。焦弱侯曰:汗青写楚辞,既是奇事;“腻香春粉”,形容竹光尤妙。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亦文人不得志于时之作也。……诗多抑塞之词,愤慨之语与讥世疾俗之言,而情辞尤极其瑰诡,诗家竞至以鬼才目之,或且诋为险怪,为牛鬼蛇神,亦诗人中最不幸者矣。

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 言箨落笋出,如削玉然,然必种美而材斯美也。材美者一夜千尺,别池园而起而已,迥出于层霄矣。

明末清初曾益《昌谷集》

# 此贺借竹以自负也。玉质削立,本是龙种。倘一宵变化,自出尘滓于青冥之上矣。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杨慎曰:结句以情恨咏竹,似是不类。然观孟郊诗“竹婵娟,笼晓烟”,竹可言“婵娟”,情恨亦可言矣。然终不若咏白莲之妙。李长吉在前,陆鲁望诗句非相蹈袭,盖着题不得避耳。胜棋所用,败棋之着也,良庖所宰,俗庖之刀也,而工拙则相远矣。愚意“无情有恨”,正就“露压烟啼”处见。盖因竹枝欹邪厌浥于烟露中,有似于啼,故曰“无情有恨”,此可以形象会,不当以义理求者也。悬想此竹必非琅玕巨干,或是弱茎纤柯,不胜风露者。长吉立言自妙,不得便谓之拙。黄白山评:咏竹而言啼,正用湘妃染泪之事,而隐约见之。不写他书,而写《楚辞》,其意益显。用修所评,黄公所释,皆似隔壁话也。

明末清初贺裳《载酒园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夷门歌》

下一篇:唐·韩偓《故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