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màn
·
·
miǎo
zhāng
liú
dōng
xià

朝代:元作者:元好问浏览量:3
miǎo
zhāng
liú
dōng
xià
liú
jìn
jīn
qíng
hǎi
shàng
sān
shān
yún
zhōng
shuāng
què
dāng
nán
chéng
huáng
xīng
nián
fēi
dàn
chūn
yīn
píng
cǎo
qīng
qīng
bīng
jǐng
yóu
cán
shí
zhòu
pán
shī
jīn
jīng
fēng
liú
qiān
duǎn
xíng
kāng
kǎi
quē
shēng
xiǎng
shī
jiǔ
lín
jiāng
shī
ān
zòng
héng
piāo
líng
jiù
jiā
wáng
càn
nán
fēi
què
yuè
sān
gēng
xiào
shā
西
yuán
zhuàng
huái
怀
píng
shēng

译文

漳河水烟波浩渺向东流去,流啊流,也流不尽,那跨越古今的情思。记得那海上的三座仙山,云端里的成对宫阙,还有当年的南城。象征祥瑞的黄星。不知飞去多少年了,淡淡的春日阴云下、原野上青草一片青青。冰井台还残留着残破的石砌井壁,承露盘已经失去了金色的铜柱。《短歌行》的风采流传千古。还有那慷慨激昂的击壶歌声。遥想当年在江边斟酒,在马背上赋诗,文辞气势奔放自如。漂泊零落啊。我就像昔日的王粲,如同向南飞、三更月下的乌鹊一样。可笑那些西园的赋诗之人,当年的豪情壮志再也没有了。

逐句剖析

"渺漳流东下":漳河水烟波浩渺向东流去,

"流不尽":流啊流,也流不尽,

"古今情":那跨越古今的情思。

"记海上三山":记得那海上的三座仙山,

"云中双阙":云端里的成对宫阙,

"当日南城":还有当年的南城。

"黄星":象征祥瑞的黄星。

# 黄星:这里比喻帝王的权势。

"几年飞去":不知飞去多少年了,

"澹春阴、":淡淡的春日阴云下、

"平野草青青":原野上青草一片青青。

"冰井犹残石甃":冰井台还残留着残破的石砌井壁,

# 石甃:石头砌成的井壁。甃:一作甓。

"露盘已失金茎":承露盘已经失去了金色的铜柱。

"风流千古短歌行":《短歌行》的风采流传千古。

"慷慨缺壶声":还有那慷慨激昂的击壶歌声。

"想酾酒临江":遥想当年在江边斟酒,

"赋诗鞍马":在马背上赋诗,

"词气纵横":文辞气势奔放自如。

"飘零":漂泊零落啊。

"旧家王粲":我就像昔日的王粲,

"似南飞、":如同向南飞、

"乌鹊月三更":三更月下的乌鹊一样。

"笑杀西园赋客":可笑那些西园的赋诗之人,

"壮怀无复平生":当年的豪情壮志再也没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花慢·渺漳流东下》是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写的一首借古抒情之词。这首词开篇以漳河水东流为起始,“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体现了时间长久、历史变迁这一核心内涵。词的上阕追忆与曹操相关的邺城往事,运用“海上三山”、“云中双阙”等意象来回忆历史场景,描写“黄星”、“冰井”、“露盘”等遗迹在南城荒凉的景象。词的下阕借用王粲《登楼赋》的典故,表达了流落他乡、身世飘零的感伤,并与“酾酒临江”、“赋诗鞍马”所体现出的豪气形成对比,更显出对历史遗迹的凭吊以及对个人际遇的深切慨叹。该作品在风格上承接了苏轼与辛弃疾的词风特点,典故运用自然贴切,词意深沉悠远,成功地将历史追思与现实的情感体验交融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词,描写了邺城旧址的荒芜景象和对曹操英雄往事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兴亡之感与个人身世飘零之痛。

2.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渺漳流东下,流不尽,古今情”,作者就以“古今情”三个字点出了主旨。那烟波浩渺的漳河之水悠悠向东流淌,没有尽头,而那悠远古老的情思,也像这河水的涟漪一样,连绵不断,从未停歇。词人站在河边,望着对岸的南城,那是当年曹操建都的地方,邺地分为南北两城,南城更大,不禁回想起曹操故都往昔的不凡景象。“ 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海上三山”指的是传说中东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词人用它来比喻南城,为南城增添了一抹瑰丽的色彩,让人产生许多奇妙的联想;而“云中双阙”这四个字,又展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把南城的宫阙比作在云彩中矗立,让南城在瑰丽之上更添了几分人间仙境的韵味,让人仿佛有飘飘欲仙之感。这两句既写出了昔日都城的宏伟壮丽,也体现了魏王曹操当时尊贵的地位。但紧接着,作者的笔锋突然转变,从对历史的沉浸拉回到现实之中,从美好的想象落到眼前沧桑变化的景物上。“黄星。几年飞去,澹春阴、平野草青青”,昔日南城的繁华与气势,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消失,如今只剩下空旷的原野和无尽的青草。“冰井犹残石甃,露盘已失金茎”,“冰井”是三台之一,据唐代徐坚等人编撰的《初学记》记载,魏武帝在邺城西北建造了三台,中台叫铜雀台,南边的叫金兽台,北边的叫冰井台。曾经气势恢宏的冰井台,现在只剩下残破的石砌井壁,华丽的承露盘也失去了金色的铜柱。在前面描写的铺垫下,词人用这两句进一步凸显了如今邺城的荒芜景象,上片就在这样悲凉的氛围中结束了。下片,作者由看到的景物进而想到相关的人物,从描写曹操建造的冰井台等三台,转到对曹操本人的刻画:“风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壶声。”这里,词人用简练的笔触,烘托出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悲凉之情,也凸显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慷慨气概。“慷慨缺壶声”运用了一个历史典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篇》记载,晋朝名士王敦常常在酒后吟咏曹操的“老骥伏枥”这四句诗,一边吟咏一边用如意敲击唾壶打节拍,以至于把壶嘴都敲破了。作者通过这个典故,生动地展现出曹操流传千古的不凡形象,让人心中生出仰慕之情。这不禁让人想起作者在另一首《木兰花慢・游三台》中写的“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接下来,词人的笔触更加深入,用一个“想”字引出了满腔的豪情:“想酾酒临江,赋诗鞍马,词气纵横。”这三句既是对曹操的赞美,也是作者对自己理想生活的描绘,他曾在《石州慢》中写过“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这样的句子。但紧接着,“飘零”两个字突然出现,一下子就把刚刚涌起的满腔豪气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世道艰难的辛酸,让词人奔腾的豪情跌入了忧愁的深渊,停滞不前。于是,词人以王粲自比,抒发内心的情怀:“旧家王粲,似南飞、乌鹊月三更。”王粲十多年颠沛流离的经历,和词人自己的遭遇多么相似啊!作者正是借着古人的事迹,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愤懑与不平。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自然而然地用自嘲的语气,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笑杀西园赋客,壮怀无复平生。”时代变了,岁月也无情地流逝了,词人空有一身才华,那远大的志向这辈子再也无法实现了。读到这里,仿佛能听到曹操“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秋胡行》)那悲凉而雄浑的感叹,让人反复思索,回味无穷。

3. 作品点评

全词通过抒发个人的主观感受,侧面反映了时代的战乱景象,以雄健有力的笔触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愁。在艺术风格上,既豪迈大气又高雅清秀,用笔浓重奔放。正如清代施国祁在《元遗山诗集笺注》中所评价的:“乐章之雅丽,情致之幽婉,足以追稼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倪瓒《居竹轩》

下一篇:元·王哲《梅花引·为人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