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
·
西
fān
jīng

朝代:元作者:张养浩浏览量:3
tiān
shàng
huáng
huá
shǐ
使
lái
huí
sān
fān
biàn
便
shì
cháo
yóu
qǐng
xià
shān
suǒ
tán
lüè
bié
huà
què
shān
duō
cán
xīn
fēi
wèi
guān
zhǐ
guī
lái
hòu
shān
zhōng
jiǔ
nián
jiàn
zhēng
shū
xià
biān
lián
yòu
wéi
chén
shì
chán
xiū
yuàn
háng
dāng
hái
chuò
rán
lěi
zhēng
shū
zhì
jiào
rén
wǎng
nán
shì
xīn
zuò
guān
jūn
shì
kàn
xiāo
xiāo
shuāng
bìn
bān
xiū
jiē
tàn
zhǐ
shān
shuǐ
jiān
shuō
zhe
gōng
míng
shì
mǎn
huái
怀
dōu
shì
chóu
qīng
shān
guī
xiū
xiū
cóng
jīn
shēn
yóu
shuí
néng
gòu
suō
yān
qiū

译文

天上身负皇命的使臣,来来回回已有三四趟,就算是像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也会被请出山。(我)领取了诏令,暂且告别华鹊山。没什么可惭愧的,我本心并非为求官。屈指算来归隐后,在山中已过八九年,七次见到朝廷征召的诏书从天子身边降下。暗自怜悯自己,又被尘世事务纠缠。鹤啊莫埋怨,我很快会回归闲适。屡屡有征召诏书到来,让人去留两难,难道是我不想做大官?您瞧瞧,两鬓已斑白萧疏。别哀叹,终究不如在山水间自在。诉说着功名之事,满心都是愁绪,怎比得上回归青山,回归,从此身心自由。谁能做到,披着蓑衣在秋雨中逍遥一生!

逐句剖析

"天上皇华使":天上身负皇命的使臣,

"来回三四番":来来回回已有三四趟,

"便是巢由请下山":就算是像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也会被请出山。

"取索檀":(我)领取了诏令,

"略别华鹊山":暂且告别华鹊山。

"无多惭":没什么可惭愧的,

"此心非为官":我本心并非为求官。

"屈指归来后":屈指算来归隐后,

"山中八九年":在山中已过八九年,

"七见征书下日边":七次见到朝廷征召的诏书从天子身边降下。

"私自怜":暗自怜悯自己,

"又为尘事缠":又被尘世事务纠缠。

"鹤休怨":鹤啊莫埋怨,

"行当还绰然":我很快会回归闲适。

"累次征书至":屡屡有征召诏书到来,

"教人去往难":让人去留两难,

"岂是无心作大官":难道是我不想做大官?

"君试看":您瞧瞧,

"萧萧双鬓斑":两鬓已斑白萧疏。

"休嗟叹":别哀叹,

"只不如山水间":终究不如在山水间自在。

"说着功名事":诉说着功名之事,

# 着:一作著。

"满怀都是愁":满心都是愁绪,

"何似青山归去休":怎比得上回归青山,

"休":回归,

"从今身自由":从此身心自由。

"谁能够":谁能做到,

"一蓑烟雨秋":披着蓑衣在秋雨中逍遥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吕·西番经》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的散曲。此曲围绕“出仕与归隐”主题展开,张养浩借叙述朝廷征聘与自身抉择,展现复杂心绪。写作上运用用典、直抒胸臆等手法,将隐逸情志与对功名的纠结交融。各部分从使臣征召的压力,到归隐后的挣扎,再到对山水自由的向往,层层剖析情感。它是元代散曲中展现文人“仕隐矛盾”的典型,以质朴直率的语言、真实的情感冲突,呈现元代士大夫在功名利禄与山水自由间的挣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

张养浩(1269?~1329),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谥文忠,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荐为东平学正,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因上疏触怒英宗,遂辞官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起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积劳而病卒于任所。张养浩与元明善、曹元用齐名,号称山东“三俊”。其诗多写民生疾苦,诗风颇受散曲影响,通俗晓畅,风致潇洒。散曲风格豪宕放旷,超逸雄浑,时有清丽俊爽之气。其以散曲反映社会重大主题,提高了散曲的社会功能。代表作品有《山坡羊·潼关怀古》。有政论集《三事忠告》,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天上皇华使,来回三四番,便是巢由请下山”,开篇写朝廷使者多次前来征召,即便像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也会被请出山。这里用巢由的典故,暗示征召的频繁与执着,为下文自己的选择做铺垫。“取索檀,略别华鹊山。无多惭,此心非为官”,写自己接受任命,告别隐居的华鹊山,却直言“不惭愧”,因为内心并非为了做官,而是另有缘由,既体现了对归隐生活的不舍,也显露出对官场的淡然。“屈指归来后,山中八九年,七见征书下日边”,承接上文写归隐后的生活,八九年间多次收到朝廷征书,“七见”突出征召之多,与归隐的宁静形成对比。“私自怜,又为尘事缠。鹤休怨,行当还绰然”,写自己可怜被尘世事务缠身,又安慰山中的鹤不要抱怨,承诺很快会回到悠然自在的生活,字里行间满是对归隐的渴望和对官场束缚的无奈。“累次征书至,教人去往难,岂是无心作大官”,直接抒发矛盾心理,多次征书让人难以抉择,却反问“难道是无心做大官吗”,语气中带着自嘲与感慨。“君试看,萧萧双鬓斑。休嗟叹,只不如山水间”,以“双鬓斑白”的形象说明岁月流逝,劝自己不必嗟叹,不如回到山水之间,用衰老的容颜反衬山水生活的美好,强化归隐的决心。“说着功名事,满怀都是愁,何似青山归去休”,点出功名带来的只有忧愁,不如回归青山,直白表达对功名的厌倦。“休,从今身自由。谁能够,一蓑烟雨秋”,以“休”字斩钉截铁地做出选择,宣告从此获得自由,最后以“一蓑烟雨秋”的画面收尾,勾勒出蓑衣斗笠、烟雨朦胧中的自在景象,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推向高潮,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未知作者《中吕·普天乐·夜深沉,秋》

下一篇:元·陈孚《江天暮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