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移山影照渔船":月亮移动,山的影子映照在渔船上。
"船载山行月在前":渔船行驶,仿佛载着山一同前行,而月亮就在前方。
"山突兀":山峦高耸突兀,
"月婵娟":月亮皎洁美好。
"一曲渔歌山月":在山和月的旁边响起了一曲渔歌。
元代画家,“元末四大画家”之一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浙江嘉兴魏塘镇人。年轻时曾学习理学,终其一生闭门隐居,除精研儒家经典外,还旁通佛家、道家学说。常往来于嘉兴、杭州一带,以卖卜为生。其诗、书、画皆精,时人号为“三绝”,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末四大画家”。他的山水画师法董源、巨然,题材多描写渔夫和隐逸生活,用以寄托他隐遁避世的思想情趣。其作品笔法严谨,水墨浑厚,气势雄伟。存世作品有《双桧平远图》《渔父图》等。
1. 分段赏析
“月移山影照渔船”一句是描绘动态之景。一个“移”字将月的移动动态地展现出来,随着月的移动,山影也发生着变化并映照在渔船上。此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富有动感的氛围,月光下的渔船与山影相互映衬,画面感十足,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在月下晃动的山影和静静漂浮的渔船,初步勾勒出一幅富有诗意的渔村夜景图。“船载山行月在前”一句富有奇思妙想。“载”字把船拟人化,仿佛船像载着货物一样载着山前行,而月又始终在船的前方,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这种独特的视角将船、山、月的关系进行了奇妙的构建,使画面充满了灵动性,同时也暗示出渔父在山水之间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他随着船行,山影相伴,明月引路,别有一番情趣。“山突兀,月婵娟”两句分别对山和月进行特写。“突兀”形容山的险峻、高耸,展现出山的雄伟气势,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婵娟”描绘出月亮的柔美、皎洁,与山的刚硬形成鲜明对比。这两句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词语,将山和月的不同形态特征生动地刻画出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在脑海中构建出山的高耸与月的柔美的画面,进一步丰富了整首诗的意境。“一曲渔歌山月边”一句点明了人物活动的主题。在山和月的环绕之下,渔父唱起了渔歌。这一句将前面所描绘的山水月景与人物相结合,使整个画面有了生气。渔歌打破了夜的宁静,却又与这宁静的山水月色完美融合,表现出渔父在这山水之间的惬意生活,他以渔歌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享受,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质朴而纯粹的生活气息。
下一篇:元·马钰《踏云行·三髻轩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