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楼日登眺":白日里登上这座楼四处眺望,
# 兹楼:这个阁楼。兹:这。
"流岁暗蹉跎":心中感叹时光流逝,日子悄悄地过去而无所作为。
# 蹉跎:光阴虚度。,流岁:谓流逝的时光。
"坐厌淮南守":我做这淮南的太守正做得无聊,
# 淮南守:当时韦应物任滁州刺史,刺史也称太守,而滁州属淮南道,故称。,厌:饱足了。,坐:因为。
"秋山红树多":幸好有这满山红红的秋叶让我心中得到了一些安慰。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登临感怀诗。全诗通过登楼所见之景与历史追思的交织,既描绘了山河壮丽与世事变迁的宏大图景,又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愤与报国无门的悲怆。
2. 写作手法
触景生情:前两句以登楼所见之景,暗含时光流逝的怅惘,表露出诗人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以登楼所见之景起兴,暗含时光流逝的怅惘。首句“兹楼日登眺”直述登临行为,“日”字既指白昼的持续,亦暗含日复一日的重复,暗示诗人长期处于宦游状态;次句“流岁暗蹉跎”以“流岁”呼应“日登眺”,将时间流逝具象化为“暗蹉跎”的抽象心理感受,形成空间与时间的双重张力。诗人在秋日里登楼远望,由满眼秋色而想到自己的仕宦生活:时光流逝,无所作为,心中不免有一种淡淡的忧伤。这是触景生情,表露出自己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为后文情感转折埋下伏笔。后两句笔锋陡转,境界为之开阔。“坐厌”直指对滁州太守职位的倦怠,看似消极的抱怨实则暗含政治抱负未展的苦闷;“秋山红树多”以绚丽的自然意象对冲官场沉闷,红叶的浓烈色彩与“蹉跎”的灰暗心境形成视觉与情感的双重对照。诗人以“厌”衬“喜”,并非否定仕途,而是借秋景的壮美暂缓现实压力,诗人做官正做得无聊,而这眼前满山的红叶让他心胸为之一宽,郁闷的心境得到了慰籍。
上一篇:唐·李贺《老夫采玉歌》
下一篇:唐·韦应物《喜园中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