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玉采玉须水碧":民工不断地采玉啊采玉,要采那珍贵的水碧,
# 水碧:碧玉名,其色青碧,从溪底水中采出。
"琢作步摇徒好色":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替贵妇们装扮容姿。
# 好色:使容颜美好。色,指女色、女容。,步摇: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首饰,上面用金银丝穿绕珠玉,作花枝形,戴上后随步摇动,故名。
"老夫饥寒龙为愁":老汉饥寒交迫来采玉,闹腾得水中蛟龙也愁戚,
# 老夫饥寒龙为愁:年老的玉工们为饥寒所迫,不断到蓝溪水中翻搅寻玉,搞得溪水没有清白的时候,龙都烦恼了。蓝田县在陕西省长安附近,产玉,世称蓝田玉。《太平寰宇记》:“蓝田山在蓝田县南三十里,一名玉山,一名车覆车山,灞水之源出于此。”蓝溪水中出产一种名贵的碧玉,叫蓝田碧。
"蓝溪水气无清白":碧蓝的蓝溪水啊,也被翻搅得浑浊不清了。
"夜雨冈头食蓁子":夜黑雨狂的山冈上,老汉只好以榛子充饥,
# 蓁:同“榛”。榛子可食。
"杜鹃口血老夫泪":杜鹃声声哀怨啼血,就像老汉悲伤的泪滴。
# 杜鹃口血老夫泪:写采玉的老夫哭得眼中出血,就像杜鹃啼血一样悲惨。
"蓝溪之水厌生人":又深又险的蓝溪水,把多少采玉工人活活吞食,
# 厌:通“餍”,饱食、吞噬之意。因采玉工常溺死于水中,故言。一说指厌恶,因采玉工溺死者甚多,所以溪水对活人也感到厌恶。
"身死千年恨溪水":葬身水中的冤魂啊,纵然过了千年仍怨恨蓝溪。
"斜山柏风雨如啸":又陡又斜的山坡上,柏树呼啸,风狂雨急,
# 斜山:陡斜的山坡。
"泉脚挂绳青袅袅":老汉腰系绳索荡悠悠,从山脚直垂到蓝溪底。
# 泉脚挂绳青袅袅:岩石上道道水流之间,还悬挂着采玉人攀援时用的绳索,在风雨中摇摆不定。泉脚:泉眼下泻处。袅袅:摇摆不定的样子。
"村寒白屋念娇婴":心理挂念着寒村茅舍里,娇儿弱女在嗷嗷哭啼,
# 娇婴:指老人家中的小儿女。,白屋:穷人住的简陋的房屋。
"古台石磴悬肠草":看着山崖石级上的悬肠草,老汉的心悲戚无已。
# 悬肠草:又名思子蔓、离别草等。这里用作生死离别的象征和见证。,石磴:石级;石台阶。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此诗描绘采玉老夫艰辛劳作场景,他饥寒交迫,冒生命危险在蓝溪采玉,以榛子充饥,眼泪如杜鹃啼血。蓝溪之水吞噬众多采玉人生命,冤魂含恨。风雨中老夫悬绳入水,还牵挂家中娇儿。全诗以采玉工人苦难生活为内容,既展现现实的残酷,又融入浪漫想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讽刺了统治阶级的骄奢。
2. 写作手法
双关:“琢作步摇徒好色”一句中,“徒”字表明了诗人对于“采玉”这件事的态度,既叹惜人力的徒劳,又批评统治阶级的骄奢,一语双关,很有分量。比喻:“杜鹃口血老夫泪”一句,诗人将老夫的眼泪比作杜鹃啼出的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夫采玉时内心的极度痛苦和悲戚,杜鹃啼血常被视为悲苦的象征,此处将老夫的泪与之相喻,强化了其悲惨境遇给人的触动。
3. 分段赏析
首句开篇,“采玉”二字重叠出现,生动展现出采玉行为的无休止,日复一日、没完没了。前两句揭示出民工持续采玉,最终不过是为雕琢成贵妇的首饰,徒增其美色罢了。一个“徒”字,意味深长,既饱含诗人对人力白白耗费的叹惋,又暗藏对统治阶级骄奢的批判,一语双关,极具分量。诗的第三、四句,笔触聚焦到一位采玉老汉身上。他长期忍受饥寒,每日下溪水采玉。日子久了,连蓝溪里的龙都不堪其扰,痛苦发愁,蓝溪的水气也变得浑浊不堪。这里,“龙为愁”与“水气无清白”都是在侧面烘托“老夫饥寒”,连水中的龙都如此,人的艰难处境更是不言而喻。第五、六句紧扣“饥寒”二字继续铺陈。在夜雨之中,老汉只能留宿山头,其寒冷程度可想而知;无奈之下,只能以榛子勉强充饥,饥饿之感溢于言表。“夜雨冈头食蓁子”一句,宛如一幅生动的图画,将老夫的悲惨境遇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艺术概括力极强。而“杜鹃口血老夫泪”,则巧妙地以杜鹃啼血来衬托、比喻老夫的泪水,深刻地展现出老夫内心深处的凄苦。七、八句描绘出采玉民夫的悲惨命运,他们常常命丧溪水中,仿佛溪水厌恶生人,非要将其置于死地。那些不幸惨死的民夫,即便千年之后,对溪水的怨恨也难以消散。“恨溪水”三字意蕴深远,以委婉的方式,将对官府的怨恨暗暗藏于字里行间。随后的九、十句,诗人为我们呈现出惊心动魄的场景:山崖之间,柏林深处,风雨呼啸;泉水从崖顶倾泻而下,形成一道道小瀑布。采玉人在这恶劣环境下,身系长绳,从断崖绝壁处悬身入水,那绳子在狂风暴雨中剧烈摇曳、晃动。最后两句,在这生死攸关的瞬间,采玉老汉看到古台石级上的悬肠草,这种草又称思子蔓,不禁让他瞬间想起寒村茅屋中娇弱的儿女。他深知,自己一旦遭遇不测,儿女往后的生活将无比艰难。
4. 作品点评
《老夫采玉歌》是李贺为数不多聚焦现实社会生活题材的作品。其独特之处在于,既扎根现实,又满溢浪漫主义奇想。像“龙为愁”,将龙赋予人的情绪,以奇特联想侧面烘托采玉艰难;“杜鹃口血”,借杜鹃啼血这一意象,强化老夫内心痛苦。“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更是突破常理,想象死者怨念长存。这些诗句,不仅营造出强烈情感氛围,为诗增添浪漫情致,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李贺诗作独有的瑰奇艳丽风格。
# 夫不恨官吏,而恨溪水,微词也。
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 此诗极言采玉之苦,以绳悬身下溪而采,人多溺而不起,至水亦厌之。采时又饥寒无食,惟摘蓁子为粮。及得玉,仅供步摇之用,充玩好而已。伤心惨目之悲,及劳民以求无用之意,隐隐形于言外。此真乐大所云“下以泄导人情,上可以补察时政”者,而曰贺诗全无理,岂其然!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按韦左司有《采玉行》云:“民府征白丁,言采蓝田玉。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其言与长古此篇仿佛,则“蓁”当为“榛”字之讹(首句下)。“肠”字下得奇稳(末句下)。
不详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