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é
guì
líng
·
·
xiǎng
rén
shēng
shí
yóu

朝代:元作者:卢挚浏览量:3
xiǎng
rén
shēng
shí
yóu
bǎi
suì
guāng
yīn
xiān
guò
le
sān
shí
shí
nián
jiān
shí
suì
wán
tóng
shí
zǎi
wāng
léi
shí
nián
chú
zhòu
hēi
gāng
bàn
ér
bái
fēng
xiāng
cuī
zǒu
niǎo
fēi
zi
chén
yín
dōu
kuài
huó
le
biàn
便

译文

想人的寿命到七十的已是稀少,这样百年光阴,三十年先已勾销。这七十年间,前十年是无知的孩童,之后十年是白发垂髫的老者。剩下的五十个年头,昼夜对分,才刚刚分到一半的时间享受着白日的普照。风雨交催,日月如梭,时光如水般流逝。沉下心来仔细想想,倒不如及时行乐的好。

逐句剖析

"想人生七十犹稀":想人的寿命到七十的已是稀少,

# 想人生七十犹稀: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犹稀,已经很少。

"百岁光阴":这样百年光阴,

"先过了三十":三十年先已勾销。

"七十年间":这七十年间,

"十岁顽童":前十年是无知的孩童,

"十载尫羸":之后十年是白发垂髫的老者。

# 尫羸:身体衰弱,这里指老朽。《抱朴子·自叙》:“洪禀性尫赢,兼之多疾。”

"五十年除兮昼黑":剩下的五十个年头,昼夜对分,

# 昼黑:白天和黑夜。

"刚兮得一半儿白日":才刚刚分到一半的时间享受着白日的普照。

"风雨相催":风雨交催,

"图走鸟飞":日月如梭,时光如水般流逝。

# 图走鸟飞:日月流逝之意。古人传说月中有玉兔,日中有三足乌,故常以乌兔指代太阳和月亮,称日月更替、时光流逝为“兔走乌飞”。韩琮《春愁》:“金乌长飞玉兔走,绿鬓长青古无有。”

"子细沉吟":沉下心来仔细想想,

# 沉吟:思索,考虑。,子细:《元曲三百首详注》(2017年2月第3版)作“子细”。

"都不如快活了便宜":倒不如及时行乐的好。

# 便宜:合算,划得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蟾宫曲・想人生七十犹稀》是元代卢挚创作的散曲。此曲以独特的算术方式剖析人生,将百岁光阴按不同阶段划分,指出人生真正有效的时间不过二十五年,从而得出“都不如快活便宜”的结论。全曲语言直白质朴,未采用过多渲染手法,而是直接抒发内心情感,在感慨人生短促中蕴含对死亡的忧虑以及对生的珍惜,反映出元代知识分子普遍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卢挚(1242?~1314?),元代文学家。字处道,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世祖至元五年中进士,历任少中大夫、河南路总管等职,官至翰林承旨。卢挚兼擅诗文词曲,诗与刘因比肩,文与姚燧齐名。其散曲作品存世较多,多写闲适隐逸生活,表现对功名宦途生涯的厌倦;亦写登临凭吊之作,寄寓对时势兴衰的感慨,情感真挚,风格明丽。著有《疏斋集》《疏斋后集》《江东稿》等。今人辑有《卢疏斋辑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代词人王观在《红芍药・人生百岁》中写道:“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小,又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仔细思量,好追欢及早。”卢挚受此启发,模仿该词创作了《蟾宫曲・想人生七十犹稀》,此曲可能成于卢挚三十岁时,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确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元代散曲,也是一首感慨人生的诗。作品以“想人生七十犹稀”开篇,将“百岁光阴”与“人生七十古来稀”对比,通过计算人生不同阶段时间,得出即便活到七十岁,真正有效的时光仅二十五年,且岁月在“风雨相催,兔走乌飞”中快速流逝。其主题表达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体现出元代作者对传统“出仕为官”人生模式的怀疑与否定,以及对生命个体价值的思考。在艺术特色上,语言多用口语、衬字,通俗自然;表达平白直叙,典故运用恰当;构思上以计算方式表达主题别具一格,前半段似家常独白,后半段用比喻写抽象思想,采用赋体直陈,展现出曲直露尖新的特点。

2. 写作手法

结构:采用先总后分再总的结构。开篇“想人生七十犹稀”总起,点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接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刚兮得一半儿白日”细分人生阶段,以类似算术计算的方式,将人生时间具象化,使读者直观感受人生有限。结尾“子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便宜”总结,直接表明及时行乐的观点,呼应开头,强化主题。对比:“十岁顽童”描绘的是天真无知、不谙世事的幼年时期,充满活力但懵懂;“十载尪羸”刻画的是衰弱无力、身体机能下降的老年阶段,尽显暮气与无奈。两者在年龄、身体状态和精神面貌上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人生两端截然不同的状态,进而突出人生短暂且变化巨大的特点。衬托:“风雨相催”,将人生中遭遇的各种艰难困苦、挫折磨难比作风雨,这些风雨不断催促着时光的流逝,从侧面衬托出时光匆匆、人生易逝。“兔走鸟飞”运用神话典故,以月中兔、日中金乌代指日月,形象地描绘出日月不停运转、时光飞速流逝的情景,进一步强化时光紧迫之感,衬托出人生在这快速消逝的时光面前的短暂与渺小。用典:“兔走鸟飞”运用神话典故,以月中兔、日中金乌代指日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的快速流逝,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直接抒情:语言直白坦率,毫不隐晦。如“想人生七十犹稀”直接表达出对人生七十岁已属稀少的感慨;“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简洁地点明人生已流逝的时间;“都不如快活便宜”更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及时行乐的观点,使读者能迅速把握作者的思想。

3. 分段赏析

开篇:以“想人生七十犹稀”破空而起,奠定慨叹人生短暂的基调。作者以“百岁光阴”为标尺,通过逐层减法拆解人生——先扣除已过的三十年,再减去十岁顽童的懵懂期、十载老年的衰弱期,最后除去五十年昼夜更迭中半数的睡眠时间,最终得出“刚兮得一半儿白日”(约二十五载)的有效生命时长。这一“算术式”推演如剥茧抽丝,以直观的数字切割抽象时光,让读者在清晰的逻辑递进中,强烈感知人生从“虚活”到“实存”的锐减,极具震撼力。“风雨相催,兔走鸟飞”:笔锋转向对时光流逝的具象化渲染。“风雨相催”以自然意象隐喻人生波折,仿佛磨难化作狂风骤雨,加速着生命倒计时;“兔走鸟飞”暗用神话中“玉兔(月)”“金乌(日)”的代称,以日月穿梭的动态画面,勾勒出时光如白驹过隙的急促感。一“催”一“飞”,将无形的光阴流逝转化为可触的视觉冲击,让岁月紧迫感扑面而来。结尾:在前文精密计算与深沉感慨的基础上,以“子细沉吟”收束思辨,最终落点于“快活便宜”的人生抉择。这八字结语如当头棒喝,以俚语般的直白表达,直截了当地否定功名虚耗,倡导及时珍视当下的生活态度。全曲以“算”起,以“悟”结,于理性剖析中见性情,在卒章显志中强化主题,尽显元曲“俗中透雅”的艺术特质。

4. 作品点评

《蟾宫曲・想人生七十犹稀》在艺术与思想层面亮点颇多。从艺术创作来看,其结构独具匠心,先以“想人生七十犹稀”总起慨叹人生短暂,接着如抽丝剥茧般细分人生阶段,借类似算术的推演,层层递进地展现人生有效时间之局促,结尾以“都不如快活便宜”总结观点,强化及时行乐的主题,前后呼应,逻辑缜密。语言运用上,既有贴近生活、质朴直白的口语表述,使作品通俗易懂,又巧妙引入“兔走鸟飞”这类典故,增添文化底蕴,雅俗共赏。在表现手法方面,“十岁顽童”的活泼与“十载尪羸”的衰颓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人生阶段差异;“风雨相催”“兔走鸟飞”则以景衬情,将人生波折与时光飞逝紧密相连,有力烘托出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氛围。从思想内涵来讲,尽管“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主旨带有一定消极色彩,可结合元代特殊的社会背景,当时文人仕途受阻、命运多舛,此曲实则是作者对传统“出仕”人生路径的反思与质疑,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探寻。且全曲行文爽利,无缠绵悱恻之态,在理性剖析人生的过程中,彰显出一种豁达、豪迈的气度,于元曲作品中别具一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一首(即此曲)的豪放和本色语,还显露着关、马的精神。

不详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下卷)》

# 此曲有感慨人生短促之情,也有及时行乐之理。作品用赋体算人生细帐;百岁光阴,常人难活七十岁,这就支了三十年。七十年再除掉十年不懂理的孩童时代,去掉十年衰弱的老年时期,只剩下五十年,五十年再去掉一半黑夜,所余无几。况且时间又十分迅速。因此感慨之余,得出了及时行乐的浅俗之理,末三句以直陈之法明确道出。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主题在诗词中并不少见,但此曲用赋体直陈之法来写,却表现了不同于诗词的曲的特点,因而给人以直露而又尖新之感。

不详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许金榜《元代散曲抒情写意的艺术特征》

# 此曲写人生易过,当及时行乐。写法独特,完全像是在算一笔人生细账,从百年开始,直减到二十五年,还有“风雨相催”,不禁使人感到生命之短促,所以下面劝人要“快活”也就顺理成章,易于接受了。全曲写得酣畅快意,直泻而下,虽是在说人生短暂,却并不缠绵悲苦,相反在爽利的计算中,使人有纵观历史人生的豪放之感。“风雨相催,兔走乌飞。子细沉吟”,一本作“风雨相随,白发相催。仔细思量”。

国际汉诗协会名誉会长褚斌杰《元曲三百首详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张可久《凭栏人》

下一篇:元·王哲《折丹桂·近来阴府心寒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