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人生七十犹稀":想人的寿命到七十的已是稀少,
# 想人生七十犹稀: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犹稀,已经很少。
"百岁光阴":这样百年光阴,
"先过了三十":三十年先已勾销。
"七十年间":这七十年间,
"十岁顽童":前十年是无知的孩童,
"十载尫羸":之后十年是白发垂髫的老者。
# 尫羸:身体衰弱,这里指老朽。《抱朴子·自叙》:“洪禀性尫赢,兼之多疾。”
"五十年除兮昼黑":剩下的五十个年头,昼夜对分,
# 昼黑:白天和黑夜。
"刚兮得一半儿白日":才刚刚分到一半的时间享受着白日的普照。
"风雨相催":风雨交催,
"图走鸟飞":日月如梭,时光如水般流逝。
# 图走鸟飞:日月流逝之意。古人传说月中有玉兔,日中有三足乌,故常以乌兔指代太阳和月亮,称日月更替、时光流逝为“兔走乌飞”。韩琮《春愁》:“金乌长飞玉兔走,绿鬓长青古无有。”
"子细沉吟":沉下心来仔细想想,
# 沉吟:思索,考虑。,子细:《元曲三百首详注》(2017年2月第3版)作“子细”。
"都不如快活了便宜":倒不如及时行乐的好。
# 便宜:合算,划得来。
元代文学家
卢挚(1242?~1314?),元代文学家。字处道,号疏斋,又号嵩翁,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世祖至元五年中进士,历任少中大夫、河南路总管等职,官至翰林承旨。卢挚兼擅诗文词曲,诗与刘因比肩,文与姚燧齐名。其散曲作品存世较多,多写闲适隐逸生活,表现对功名宦途生涯的厌倦;亦写登临凭吊之作,寄寓对时势兴衰的感慨,情感真挚,风格明丽。著有《疏斋集》《疏斋后集》《江东稿》等。今人辑有《卢疏斋辑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元代散曲,也是一首感慨人生的诗。作品以“想人生七十犹稀”开篇,将“百岁光阴”与“人生七十古来稀”对比,通过计算人生不同阶段时间,得出即便活到七十岁,真正有效的时光仅二十五年,且岁月在“风雨相催,兔走乌飞”中快速流逝。其主题表达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体现出元代作者对传统“出仕为官”人生模式的怀疑与否定,以及对生命个体价值的思考。在艺术特色上,语言多用口语、衬字,通俗自然;表达平白直叙,典故运用恰当;构思上以计算方式表达主题别具一格,前半段似家常独白,后半段用比喻写抽象思想,采用赋体直陈,展现出曲直露尖新的特点。
2. 写作手法
结构:采用先总后分再总的结构。开篇“想人生七十犹稀”总起,点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接着“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刚兮得一半儿白日”细分人生阶段,以类似算术计算的方式,将人生时间具象化,使读者直观感受人生有限。结尾“子细沉吟,都不如快活便宜”总结,直接表明及时行乐的观点,呼应开头,强化主题。对比:“十岁顽童”描绘的是天真无知、不谙世事的幼年时期,充满活力但懵懂;“十载尪羸”刻画的是衰弱无力、身体机能下降的老年阶段,尽显暮气与无奈。两者在年龄、身体状态和精神面貌上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人生两端截然不同的状态,进而突出人生短暂且变化巨大的特点。衬托:“风雨相催”,将人生中遭遇的各种艰难困苦、挫折磨难比作风雨,这些风雨不断催促着时光的流逝,从侧面衬托出时光匆匆、人生易逝。“兔走鸟飞”运用神话典故,以月中兔、日中金乌代指日月,形象地描绘出日月不停运转、时光飞速流逝的情景,进一步强化时光紧迫之感,衬托出人生在这快速消逝的时光面前的短暂与渺小。用典:“兔走鸟飞”运用神话典故,以月中兔、日中金乌代指日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的快速流逝,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直接抒情:语言直白坦率,毫不隐晦。如“想人生七十犹稀”直接表达出对人生七十岁已属稀少的感慨;“百岁光阴,先过了三十”简洁地点明人生已流逝的时间;“都不如快活便宜”更是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及时行乐的观点,使读者能迅速把握作者的思想。
3. 分段赏析
开篇:以“想人生七十犹稀”破空而起,奠定慨叹人生短暂的基调。作者以“百岁光阴”为标尺,通过逐层减法拆解人生——先扣除已过的三十年,再减去十岁顽童的懵懂期、十载老年的衰弱期,最后除去五十年昼夜更迭中半数的睡眠时间,最终得出“刚兮得一半儿白日”(约二十五载)的有效生命时长。这一“算术式”推演如剥茧抽丝,以直观的数字切割抽象时光,让读者在清晰的逻辑递进中,强烈感知人生从“虚活”到“实存”的锐减,极具震撼力。“风雨相催,兔走鸟飞”:笔锋转向对时光流逝的具象化渲染。“风雨相催”以自然意象隐喻人生波折,仿佛磨难化作狂风骤雨,加速着生命倒计时;“兔走鸟飞”暗用神话中“玉兔(月)”“金乌(日)”的代称,以日月穿梭的动态画面,勾勒出时光如白驹过隙的急促感。一“催”一“飞”,将无形的光阴流逝转化为可触的视觉冲击,让岁月紧迫感扑面而来。结尾:在前文精密计算与深沉感慨的基础上,以“子细沉吟”收束思辨,最终落点于“快活便宜”的人生抉择。这八字结语如当头棒喝,以俚语般的直白表达,直截了当地否定功名虚耗,倡导及时珍视当下的生活态度。全曲以“算”起,以“悟”结,于理性剖析中见性情,在卒章显志中强化主题,尽显元曲“俗中透雅”的艺术特质。
4. 作品点评
《蟾宫曲・想人生七十犹稀》在艺术与思想层面亮点颇多。从艺术创作来看,其结构独具匠心,先以“想人生七十犹稀”总起慨叹人生短暂,接着如抽丝剥茧般细分人生阶段,借类似算术的推演,层层递进地展现人生有效时间之局促,结尾以“都不如快活便宜”总结观点,强化及时行乐的主题,前后呼应,逻辑缜密。语言运用上,既有贴近生活、质朴直白的口语表述,使作品通俗易懂,又巧妙引入“兔走鸟飞”这类典故,增添文化底蕴,雅俗共赏。在表现手法方面,“十岁顽童”的活泼与“十载尪羸”的衰颓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人生阶段差异;“风雨相催”“兔走鸟飞”则以景衬情,将人生波折与时光飞逝紧密相连,有力烘托出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氛围。从思想内涵来讲,尽管“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主旨带有一定消极色彩,可结合元代特殊的社会背景,当时文人仕途受阻、命运多舛,此曲实则是作者对传统“出仕”人生路径的反思与质疑,蕴含着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探寻。且全曲行文爽利,无缠绵悱恻之态,在理性剖析人生的过程中,彰显出一种豁达、豪迈的气度,于元曲作品中别具一格。
# 前一首(即此曲)的豪放和本色语,还显露着关、马的精神。
不详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下卷)》
# 此曲有感慨人生短促之情,也有及时行乐之理。作品用赋体算人生细帐;百岁光阴,常人难活七十岁,这就支了三十年。七十年再除掉十年不懂理的孩童时代,去掉十年衰弱的老年时期,只剩下五十年,五十年再去掉一半黑夜,所余无几。况且时间又十分迅速。因此感慨之余,得出了及时行乐的浅俗之理,末三句以直陈之法明确道出。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主题在诗词中并不少见,但此曲用赋体直陈之法来写,却表现了不同于诗词的曲的特点,因而给人以直露而又尖新之感。
不详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许金榜《元代散曲抒情写意的艺术特征》
# 此曲写人生易过,当及时行乐。写法独特,完全像是在算一笔人生细账,从百年开始,直减到二十五年,还有“风雨相催”,不禁使人感到生命之短促,所以下面劝人要“快活”也就顺理成章,易于接受了。全曲写得酣畅快意,直泻而下,虽是在说人生短暂,却并不缠绵悲苦,相反在爽利的计算中,使人有纵观历史人生的豪放之感。“风雨相催,兔走乌飞。子细沉吟”,一本作“风雨相随,白发相催。仔细思量”。
国际汉诗协会名誉会长褚斌杰《元曲三百首详注》
上一篇:元·张可久《凭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