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ēng
miào
yīn
guān
qián
táng
jiāng
cháo

朝代:元作者:方行浏览量:3
yuè
zhōng
fēn
liǎng
àn
kāi
tāo
qiān
xiǎng
bēn
léi
zi
zuò
zhōng
chén
gōu
jiàn
zhōng
fēi
zhǔ
cái
suì
yuè
xiāo
rén
lǎo
jiāng
shān
zhuàng
chóng
lái
chī
tiě
jiàn
ān
zài
duàn
hóng
wàn
huí

译文

吴越之地被江水分成两半,那汹涌的波涛自古以来就如奔雷般轰响。伍子胥若不做忠臣而死,勾践终究不是成就霸业的材料。岁月流逝,人自然会老去,而江山依旧壮丽,我又一次来到这里。伍子胥的鸱夷革囊和射向越国的铁箭如今都在哪里呢。我极目远望,只见那汹涌的波涛向万里之外奔去。

逐句剖析

"吴越中分两岸开":吴越之地被江水分成两半,

"怒涛千古响奔雷":那汹涌的波涛自古以来就如奔雷般轰响。

"子胥不作忠臣死":伍子胥若不做忠臣而死,

"勾践终非霸主材":勾践终究不是成就霸业的材料。

"岁月消磨人自老":岁月流逝,人自然会老去,

"江山壮丽我重来":而江山依旧壮丽,我又一次来到这里。

"鸱夷铁箭俱安在":伍子胥的鸱夷革囊和射向越国的铁箭如今都在哪里呢。

"目断洪波万里回":我极目远望,只见那汹涌的波涛向万里之外奔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是元末方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开篇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展现出江水将吴越之地分开,潮水如奔雷般汹涌澎湃的气势。颔联由观潮联想到历史人物伍子胥和勾践,对他们的命运和才能进行了评价,蕴含着诗人对历史的思考。颈联感慨时光流逝,人在岁月中老去,而江山依旧壮丽,自己再次来到此地,体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感慨。尾联以伍子胥的遗物和江潮的奔腾,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凭吊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全诗情感深沉,意境雄浑,通过对钱塘江潮和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诗人

方行,元台州黄岩人,字明敏。方国珍子。顺帝至正间为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调江西。襟度潇洒,善谈名理,好读书。有《东轩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雷”:“吴越中分”点明了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和它在吴越两国之间的分隔作用,“两岸开”形象地描绘出江水将两岸分开的壮阔景象。“怒涛千古响奔雷”则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潮水比作奔雷,生动地表现出潮水的汹涌澎湃和气势磅礴,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子胥不作忠臣死,勾践终非霸主材”:“子胥不作忠臣死”提到了伍子胥因忠谏而死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忠臣遭遇的感慨。“勾践终非霸主材”则对勾践的才能提出了质疑,认为他最终未能成为真正的霸主。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引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和人物命运的思考。“岁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壮丽我重来”:“岁月消磨”点明了时光的流逝,“人自老”则表达了人在岁月面前的无奈和衰老。“江山壮丽我重来”则将江山与自己联系起来,描绘出诗人再次来到此地的情景,体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江山的眷恋。“鸱夷铁箭俱安在,目断洪波万里回”:“鸱夷铁箭”指的是伍子胥的遗物,它们如今已不知去向,象征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目断洪波万里回”则描绘出诗人极目远望,只见那汹涌的波涛向万里之外奔去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对历史变迁的凭吊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谭处端《瑞鹧鸪·王公幽隐远佳餐》

下一篇:元·王冕《雪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