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南国花如绣":春天来到南国,鲜花盛开如锦绣,
# 绣:一作秀。,南国:南方。
"雨过西湖水似油":春雨过后西湖的湖水柔和似油。
# 水似油:写西湖水光亮平滑如油。
"小瀛洲外小红楼":小瀛洲外小红楼上,
# 红楼:多为贵妇所居华贵楼房。,小瀛洲:本指传说中的仙山,在这里指湖中的幽僻之地。
"人病酒":有位佳人正喝醉酒,
# 病酒:醉酒,如同病了一样。
"料自下帘钩":悠悠地摘下帘钩。
# 料:料想。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元曲,描写杭州西湖景色。描绘了春天南国花团锦簇如锦绣般艳丽,雨过之后西湖水光滑如油的美妙景象,营造出一种悠然又略带慵懒的氛围,表达了对西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运用白描手法,仅用“花如绣”,简洁地把春天花朵盛开,如锦绣般绚烂多彩的画面勾勒出来;“水似油”则形象地描绘出雨后西湖水光滑明亮的特点。这两句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直接呈现出西湖春天的鲜明特征,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虚实结合:“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实写作者眼前所见的春天南国西湖的景色,花朵的艳丽和湖水的光泽都是真实可感的。“小瀛洲外小红楼,人病酒,料自下帘钩”则为虚写,作者想象在那小瀛洲外的小红楼中,有人因饮酒微醉而放下帘钩。这一虚写为整首曲子增添了一份悠然闲适的氛围和朦胧的美感,使读者在感受西湖春景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蕴含其中的生活意趣。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作者以生动比喻直绘西湖春景。将盛开的春花比作精美的刺绣,形象展现出花朵的绚烂多彩、纷繁繁盛;把雨后西湖水喻为油,精准捕捉到湖水雨后的平滑光亮,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彩画,让人仿若身临其境感受西湖春日的明丽。此与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及徐再思“宜酒宜诗,宜晴宜雨”一样,皆敏锐捕捉到西湖不同天气下的独特魅力,却又各有妙处。后三句:“小瀛洲外小红楼”笔锋一转,由景及地,以“小瀛洲”指代西湖胜景,给人以如临仙境之感,增添了画面的空灵与神秘。紧接着“人病酒,料自下帘钩”,从景过渡到人,虚写楼中之人,因酒微醺而悠然放下帘钩。“料”字极为精妙,既展现出作者的猜测,又营造出一种含蓄朦胧之美,让读者不禁遐想楼中人的神态与心境,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悠然的生活气息。
4. 作品点评
全曲布局精巧,前两句实景描绘,真切展现西湖春景的生机勃勃;后三句虚笔想象,借人烘托环境氛围。景与人相互映衬,不仅凸显出南国春景的迷人,更将作者沉醉于美景中的闲适自乐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上一篇:元·党怀英《感皇恩·一叶下梧桐》
下一篇:元·姬翼《玉女摇仙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