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云初散青山湿":隔夜的云雾刚刚散去,青山还带着湿气,
"落红缤纷溪水急":落花纷纷,溪水湍急流淌。
"桃花源里得春多":桃花源里春意盎然,
"洞口春烟摇绿萝":洞口处春烟袅袅,绿萝随风摇曳。
"绿萝摇烟挂绝壁":绿萝在烟雾中摇曳,悬挂在绝壁之上,
"飞泉淙下三千尺":飞流直下,仿佛有三千尺长。
"瑶草离离满涧阿":涧边瑶草茂盛,满布山阿,
"长松落落凌空碧":高大的松树傲然挺立,直插碧空。
"鸡鸣犬吠自成村":鸡鸣犬吠,自然形成村落,
"居人至老不相识":居民到老彼此都互不相识。
"瀛洲仙客知仙路":瀛洲的仙客知晓通往仙境的道路,
"点染丹青寄轻素":挥笔作画,将美景寄于素绢。
"何处有山如此图":哪里有像画中这样的山啊,
"移家欲向山中住":我真想举家搬到山中居住。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宿云初散青山湿,落红缤纷溪水急。桃花源里得春多,洞口春烟摇绿萝”,描绘清晨宿云初散,青山湿润,落花随湍急溪水漂流,桃源洞中春烟缭绕、绿萝摇曳之景。“初散”“缤纷”“急”等字词生动展现出春天清晨的蓬勃生机与灵动之美。中间四句“绿萝摇烟挂绝壁,飞流淙下三千尺。瑶草离离满涧阿,长松落落凌空碧”,进一步刻画桃源奇景。绝壁上绿萝在烟中摇动,瀑布飞泻而下,涧边瑶草繁茂,长松高耸入云。“挂”“飞”等动词使景物更具动态感,展现出桃源景色的壮美与秀丽。后六句“鸡鸣犬吠自成村,居人至老不相识。瀛洲仙客知仙路,点染丹青寄轻素。何处有山如此图,移家欲向山中住”,由景及人,写桃源中鸡鸣犬吠,居民怡然自得,甚至互不相识。诗人羡慕画中仙境,感慨何处有这般美景,欲举家迁往。表现出对桃源宁静、质朴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