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湖":无论是里湖,
# 里湖:杭州西湖以苏堤为界,有里湖、外湖之分。里湖在苏堤以西。
"外湖":还是外湖,
# 外湖:西湖苏堤以东称外湖,为西湖主体。
"无处是无春处":没有一处不春意盎然。
"真山真水真画图":真实的山水就像真实的画卷,
"一片玲珑玉":恰如一串澄澈透明的美玉。
"宜酒宜诗":适合饮酒适合吟诗,
"宜晴宜雨":晴天雨天都相宜。
"销金锅锦绣窟":这销金窟锦绣窝,
# 锦绣窟:堆满锦绣的仙裤。指西湖人衣锦披绣,衣着华丽。,销金锅:熔化金银的锅。游西湖,花钱甚多,故杭谚称西湖为“销金锅儿”。
"老苏":说的是老苏东坡,
# 老苏:指北宋文学家苏轼。
"老逋":老逋林逋,
# 老逋:指北宋诗人林逋。
"杨柳堤梅花墓":苏轼主持修筑的杨柳堤,埋葬林逋的梅花墓,格外引人注目。
# 梅花墓:林逋隐居西湖,一生与梅花为伴,死后葬孤山,后人称其墓为“梅花墓”。,杨柳堤:苏轼曾疏浚西湖,并筑堤种柳,取名“苏堤”,又名“杨柳堤”。
"叹崎岖途路难":感叹这崎岖路途的艰难。
"得闲":既然得闲,
"且闲":就暂且悠闲,
"何处无鱼羹饭":哪里没有鱼羹米饭可吃?
"艳冶":艳丽妖娆,
"唱彻":唱完了,
"金缕歌全阕":整首《金缕衣》歌曲。
"秋娘声价有谁轶":秋娘的名声谁能超越?
"曾奉黄金阙":曾经在皇宫中献艺。
"歌扇生春":歌扇舞动如春风,
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曾任嘉兴路吏,以擅写散曲名世。其散曲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徐再思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合辑二人散曲作品为《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代表作品有《水仙子·夜雨》《蟾宫曲·春情》。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的散曲,词中描绘出西湖碧波荡漾、荷花飘香、晴阴皆美的自然风光,赞美了西湖生气盎然、甜美和熙、胜似“天堂”,展示出一派欢歌笑语、天顺民昌的盛世之景。
2. 写作手法
比喻:“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两句运用比喻,将西湖的秀美形容为一幅生动的图画,又比作晶莹剔透的美玉,概括展现出湖光山色的自然之美与水色澄明的灵秀之气,令人如临其境,感受真切。“销金锅”比喻西湖为挥金如土、奢华繁盛之地,“锦绣窟”则形容其如同装饰华美、富丽堂皇的宝窟。两句极尽描摹繁华盛景,情感上既有赞叹,也含一丝深思,表达出诗人面对繁盛景象时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感受。映衬:“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运用了典型的人物与景物相互映衬的正衬手法。苏轼疏浚西湖修筑苏堤,堤上杨柳成荫;林逋隐居孤山植梅养鹤,墓畔梅花飘香。这里以“杨柳堤”实写苏轼政绩,用“梅花墓”虚指林逋风骨,两位历史人物的高洁品格与自然景物相互辉映,使西湖的人文底蕴自然呈现,让读者在品味景物时自然领会到历史人物的精神品格。
3. 分段赏析
开头“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总览西湖春景,描绘出一幅春色满湖、景致迷人的画面,表现出武林胜境处处皆春、芳菲满眼的繁华气象。西湖自古以苏堤为界,分为里湖与外湖,此处将其并举,突出地域之广。“无处是无春处”一句双“无”叠出,不避重复,反而造成语言节奏的自然回环,显示出作者对春意遍布的感受之真切。这句虽不具体描写一物一景,却以一种总体性的印象,准确传达春回大地、繁花似锦的氛围。“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两句紧接而下,进一步渲染西湖春日景象。先说“真山真水真画图”,实指西湖的自然风光宛若丹青妙手所绘,却偏用“真”字三叠,点出其美并非虚构,虽似画而实胜画,表达了眼前景象之奇绝。三“真”与前文双“无”相呼应,形成语言的节奏美与强调感。“一片玲珑玉”则以美玉喻西湖春景的晶莹剔透、灵动明媚,并用“一片”取代“一块”,以突出其广阔与整体感。这种概括式的描写不在细部铺陈,而在整体印象中建构西湖春色的空灵之美。“宜酒宜诗,宜晴宜雨”二句写西湖之景无论晴雨皆宜,无论饮酒赋诗,皆得其趣。以“宜”字四叠,铺排出西湖景致的多样魅力与适应性,无论何时何景皆自成妙境。西湖不仅是一处风光名胜,更是心灵栖息、文人寄兴之地,故诗酒皆宜,情景交融,触目生情,动人心魄。“销金锅锦绣窟”句则从自然之景转向人文之感,极写西湖的繁华与富贵,前句比喻西湖为挥金如土之地,后句喻其为锦绣装点之所,表面上是写风流豪奢之境,内中却含复杂情绪,有对美景繁华的感叹,也隐含某种超然的冷眼旁观,既写其盛,也思其变,寄托诗人对于世事、人生的思索。最后“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三句,借用历史人物与地标景物相结合的方式,画龙点睛地勾勒出西湖独特的文化气韵。苏轼之苏堤,林逋之梅妻鹤子,皆为西湖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借他们的高风亮节,映衬西湖的清雅格调,点出西湖不仅是风景之地,也是品格之境。“杨柳堤”指苏堤春柳,“梅花墓”指孤山梅林与林逋墓园,写景而不忘其人,写人而不离其景,使西湖的春色意象由虚入实,由景转情。至此,若说前半为一片玲珑美玉,后半则点出其中两颗璀璨珠玉——苏堤与孤山。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小令,诗人笔下的西湖如同人间天堂。词中融汇苏轼、柳永等宋人描写西湖的意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展现出碧波荡漾、荷香四溢、晴雨皆宜的自然风光,令人心驰神往。不仅有山水之胜,更点染游船荡漾、笙歌悠扬的生活画面,呈现出一幅民安物阜、欢声笑语的盛世图景。全曲洋溢着对西湖生机、和美、清雅风貌的赞美之情,用词优美热烈,情感真挚动人。
# 此曲写西湖春色,重在抒怀。前四句写景,大笔渲染,秀雅清新,充满诗情画意。后四句旨在抒情,表达了作者的鲜明爱憎,蔑视贵人富豪,而在苏轼、林逋身上寄托着自己的人生理想。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邓元煊《元曲:彩图版》
# 这是一首题咏西湖之作。小令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写景采用大笔铺叙之法,不拘于每一细部的精雕细刻,取神略貌,注重直感;抒情则不粘不滞,于简淡洒脱的笔墨之中,融入主体清高俊逸之情。
河南大学教授张大新《元曲大辞典》
上一篇:元·朱庭玉《越调·天净沙》
下一篇:元·虞集《满庭芳·微雨经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