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罗隐浏览量:2
luò
jiǎo
xīng
hàn
dàn
tiān
jiā
huān
xiào
shè
hóng
yán
yīng
qīng
xiè
zhū
qiè
jìn
xiě
tán
láng
jǐn
xiù
piān
xiāng
zhàng
chéng
pái
yǎo
tiǎo
jīn
zhēn
chuān
穿
bài
chán
juān
tóng
lòu
bào
tiān
jiāng
xiǎo
chóu
chàng
jiā
yòu
nián

译文

牛郎织女在银河边看到角宿和荷花,一家人家欢笑地在院子里铺置红布的筵席。这家的女子把箧中的珠子倒空,要这家的男子写出歌咏七夕的锦绣诗篇,放到那个箧里。香帐制作成功,安排得很美好,那家人家的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穿好针来拜美好的织女星。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逐句剖析

"络角星河菡萏天":牛郎织女在银河边看到角宿和荷花,

# 菡萏天:是荷花盛开的天气。菡萏,荷花。典出《尔雅·释草》:“荷,芙渠……其华菡萏。一作“萏菡”。,星河:银河,天河,是分离牛郎织女的。,络角:七月七日,天河纵贯南北,若数道银丝缚住天两端之形,故云络角。络,缚。典出《楚辞·招魂》:“秦篝齐缕,郑绵络些。”王逸注:“络,缚也。”角,两端。

"一家欢笑设红筵":一家人家欢笑地在院子里铺置红布的筵席。

# 红筵:华美的宴席。

"应倾谢女珠玑箧":这家的女子把箧中的珠子倒空,

# 珠玑箧:放华美诗文的箱子。珠玑,喻诗文之美者,如珠玑之晶莹润泽。玑,《说文》:“珠不圆也。《字书》云:小珠也。”,谢女:晋谢安侄女谢道蕴,颇有文采。指代才女。《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嗟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倾:倒。

"尽写檀郎锦绣篇":要这家的男子写出歌咏七夕的锦绣诗篇,放到那个箧里。

# 锦绣:绣上花纹的锦缎,喻诗作精美。,檀郎:古代妇女称丈夫或所喜爱男子。典出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诗:“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姚培谦注云:“檀奴,潘岳小字,后人因号为檀郎。”褚人获《坚瓠六集》卷四:“潘安小字檀奴,故妇人呼所欢为檀郎。”《晋书·潘岳传》:“岳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

"香帐簇成排窈窕":香帐制作成功,安排得很美好,

# 窈窕:文静而美好的女子。,簇:是指丛聚成团,把香罗几重叠起来缝制圆顶帐子,正是丛聚成团,故称簇。

"金针穿罢拜婵娟":那家人家的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穿好针来拜美好的织女星。

# 婵娟:美好,指织女星。

"铜壶漏报天将晓":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

# 铜壶:古计时所用之器。《说文》:“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节。段玉裁注:“昼夜百刻,每刻为六小刻,每小刻又十分之,故昼夜六千分,每大刻六十分也。其散于十二辰,每一辰八大刻、二小刻,共得五百分也。”

"惆怅佳期又一年":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 佳期:好时节。一作佳人。期:一作人。,惆怅:失意,伤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夕》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七夕节时,一家人在星河闪烁、荷花盛开的美好夜色中欢笑设筵庆祝的场景。诗中想象女子将倾尽珠宝箱,让男子写下华美的诗篇,又描写女子在香帐中穿针拜月乞巧。然而,随着铜壶滴漏报晓,相聚的欢乐结束,不禁让人惆怅一年才能再有这样的佳期。写作上,先渲染七夕欢乐喜庆氛围,后笔锋一转,以乐景衬哀情,通过前后对比,强化了对时光与爱情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细腻,展现了罗隐对七夕传统节日独特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七夕”,又被称为“女儿节”,这是一个极富浪漫色彩与传统意义的节日。每至七夕,女子们便会精心筹备,穿针引线,摆开筵席,迎接织女与牛郎的欢会。与此同时,她们还会向织女虔诚“乞巧”,祈愿自己能拥有聪慧灵巧的双手。整个夜晚,处处洋溢着热闹非凡的氛围,欢乐与憧憬交织其中。诗人以七律这种庄重而优美的诗歌体裁,细腻入微地描绘出七夕之夜独特的风俗与迷人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节令题材诗。描绘了七夕节时天上牛郎织女相会之景以及人间百姓一家欢笑设筵、女子穿针乞巧等节日风习,营造出欢乐又不失浪漫的节日氛围,同时通过“惆怅佳期又一年”表达了对牛郎织女聚少离多的感慨,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易逝、相聚短暂的惆怅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前两联“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描绘一家人欢笑设筵、男女互表心意等欢乐场景,尾联“却写“惆怅佳期又一年”,以欢乐的七夕聚会场景反衬出时光短暂、相聚难得的惆怅,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3. 分段赏析

首联“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首句仿若一幅奇幻的画卷,将我们的思绪引向天际,让人不禁想象牛郎织女身处银河之畔,仰望着角宿星,身旁是盛开的荷花,此景如梦如幻,描绘的正是天上的浪漫情境。而下一句则笔锋一转,落到人间,只见一户人家欢声笑语,于庭院之中精心铺陈红布筵席,桌上摆满了瓜果,家中女子正准备穿针乞巧,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颔联“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这里的“谢女”与“檀郎”,分别代指女子与男子。诗中的场景里,家中女子将珍藏的珠宝箱倾空,只为让男子尽情书写关于七夕的华美诗篇,而后放置于箱箧之中。此联围绕七夕赋诗这一情节展开,展现出一种雅致而浪漫的节日互动。颈联“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上句描绘的是天上之景,那精心制作的香帐,布置得精致美妙。正如李商隐在《无题》中所写“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描绘的是制作结婚所用的圆帐,而牛郎织女相会,自然也少不了这般美好的布置。“排窈窕”在此处,既体现了布置的精巧,又仿佛将织女的美好身姿也融入其中。尾联“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则回到人间,那户人家的女子们正专注地引线穿针,以乞巧之俗祈愿心灵手巧。待穿好针后,她们虔诚地对着美丽的织女星礼拜。然而,随着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传来天将破晓的讯息,牛郎织女即将再度分别,浓浓的惆怅涌上心头,如此美好的相聚佳期,又得再等上一年。

4. 作品点评

通观全诗,第一联所描绘的人间“欢笑”,与第四联所呈现的天上“惆怅”,形成了一乐一悲的强烈映衬。此外,诗中写谢女倾空箧子以盛装檀郎所写的锦绣诗篇,展现人间男女在七夕的欢乐互动,又与牛郎织女临别时的惆怅情绪相互映照。在这层层映衬之中,凸显出一种天上不如人间的意涵。从诗句布局来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侧重于描绘天上之景,而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则着重刻画人间之事,即全诗八句之中,四句写天上,四句写人间,布局均衡又巧妙对比。值得注意的是,此诗题为《七夕》,本应以描绘牛郎织女相会为核心,但从诗中种种安排不难看出,作者似乎更为看重人间的欢乐与温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下,能产生这种认为人间欢乐胜过天上的想法,实属难能可贵,赋予了这首诗独特的思想价值与人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世民《咏雨(其二)》

下一篇:唐·王建《田家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