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人正欢":鲜花盛开时人们正欢乐,
"花落春如醉":花朵凋零时春天仿佛沉醉。
"春醉有时醒":春天沉醉也有醒来之时,
"人老欢难会":而人一旦老去欢乐难再逢。
# 难会:难以碰到。
"一江春水流":一江春水潺潺流淌,
"万点杨花坠":千万点杨花纷纷坠落。
"谁道是杨花":谁说这些只是杨花呢?
# 谁道是杨花:化用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句。
"点点离人泪":分明点点都是离人泪!
"回首有情风万里":回首望去,那多情的风在万里长空吹拂,
# 有情风万里:语出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句。
"渺渺天无际":天空渺茫无际。
"愁共海潮来":忧愁如潮水般涌来,
"潮去愁难退":潮水退去了忧愁却难以消退,
"更那堪晚来风又急":更何况傍晚时分风又如此猛烈!
# 更那堪晚来风又急:化用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句。
元代散曲作家
薛昂夫(1267?~1350?),元代散曲作家。原名薛超吾,为其蒙古姓名,以第一字为姓,字昂夫,号九皋,汉姓随其父姓马,故又称马昂夫、马九皋,回鹘(今维吾尔族)人,定居隆兴(今属江西南昌)。早年师从刘辰翁,曾任江西行省令史、佥典瑞院事、太平路总管等职,后以秘书监卿致仕。其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曲,整体风格疏宕豪放,题材主要以咏史叹世、乐隐乐闲为主。其怀古与游赏之曲也富有特色,豪放中又见华美。现存散曲作品有小令65首,套数3篇,见录于《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群珠》等集中。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伤春的散曲。描绘了暮春时节花开花落、一江春水、万点杨花坠的景象,将杨花比作离人泪,表达了时光易逝、人老难欢的哀愁,以及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谁道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将杨花比作离人泪,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伤春惜春以及离别、时光流逝的哀愁。情景交融:全曲将暮春的景象描写与作者的愁绪紧密融合,如“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愁共海潮来,潮去愁难退”等句,景中含情,情因景生。
3. 分段赏析
上片“花开人正欢,花落春如醉”,以花开花落两种状态对比,花开时人们欢乐,花落时春天仿佛沉醉,暗示美好时光易逝。“春醉有时醒,人老欢难会”,进一步点明春天虽有醉意但终会醒来,而人一旦老去,曾经的欢乐却难以再逢,将自然的季节变化与人生的衰老相对比,突出人生的无奈与时光的无情。“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描绘出暮春时节,江水东流,杨花纷纷坠落的衰败景象,从视觉角度渲染出凄凉氛围。“谁道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巧妙地将杨花比作离人泪,既写出杨花飘落的凄美,又借杨花抒发了离别的愁绪和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将伤春之情推向高潮。下片“回首有情风万里,渺渺天无际”,诗人回首望去,那有情的风在万里长空吹拂,天空渺茫无际,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意境,为愁绪的抒发做铺垫。“愁共海潮来,潮去愁难退”,运用比喻,将愁绪比作海潮,形象地写出愁绪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即便潮水退去,愁绪却依然难以消退,深刻体现出愁绪的浓重与持久。“更那堪晚来风又急”,在前面愁绪难退的基础上,再加上傍晚时分风又变得猛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哀愁与凄凉之感,使整首曲的情感氛围更加压抑,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哀愁、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等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此为一首带过曲。作者巧妙借鉴苏轼词的意境,将离愁别恨抒发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于字里行间透露着对青春如流水般逝去、人生匆匆走向衰老的喟叹。
# 这曲从春归引起盛年不再、离愁无尽的情绪,艺术上既融前人诗句,又吸收民歌手法,写来回环往复,酣畅淋漓。
中国散曲研究会原常务理事洪柏昭、会长谢伯阳《元明清散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