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江上见寒梅":每年在江边都能见到寒梅,
"几枝开":零星几枝悄然绽放。
"暗香来":清幽的香气随风飘来。
"疑是月宫":恍惚间以为是月宫的仙子,
"仙子下瑶台":从瑶台翩然下凡。
"冷艳一枝折入手":折下一枝冷艳的梅花握在手中,
"断魂远":相思之情随魂魄飘向远方,
"相思切":深切的思念,
"寄与谁":该寄托给谁。
"怨极恨极嗅玉蕊":心中满是怨愤地嗅着梅花的花蕊。
"念此情":想到这无尽的情思,
"家万里":家乡却在万里之外。
"暮霞散绮楚天外":晚霞如锦缎般铺展在楚地天外,
"几片轻飞":几片梅花瓣轻轻飞舞。
"为我多愁":梅花仿佛体谅我的忧愁,
"特地点征衣":特意将花瓣飘落在我的征衣上。
"我已飘零君又老":我已如浮萍般飘零,而你(或时光)又已衰老,
"正心碎":正当心碎之时,
"那堪闻":怎能再忍受,
"塞管吹":边塞羌笛的吹奏。
元代文章家、诗人
姚燧(1238~1313),元代文章家、诗人。字端甫,号牧庵,谥号文,河南洛阳人。早年从许衡受学,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姚燧诗、文、词、曲兼擅,尤以文章著名。他为文追求气脉贯通,形成纵横开阖、雄深雅健的文风,多记序之文和碑铭诏诰。其诗以古体见长,写景诗占多数。其散曲内容主要写男女风情,风格以风流蕴藉为主。主要作品有《夕佳亭》《云东楼》《水调歌头·岳阳寄定庵王万户》《水调歌头·守岁》等。著有《牧庵集》。
1. 分段赏析
上阕“年年江上见寒梅。几枝开。暗香来。”以“年年”强调时间的重复性,“江上”点明荒寒之地,“几枝开”“暗香来”从视觉、嗅觉勾勒寒梅疏落绽放、幽芳暗涌的姿态,画面清冷孤寂,奠定全词漂泊无依的基调。寒梅的“孤开”暗合词人孑然一身的处境,“暗香”似隐似现,如心绪般缥缈难诉,为后文的相思埋下伏笔。“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冷艳一枝折入手,断魂远,相思切,寄与谁。”将寒梅比作月宫仙子下凡,以“瑶台”烘托其超凡脱俗,既赞梅的高洁,亦隐喻自身对理想品格的向往。“冷艳一枝”承接前句仙姿,折梅动作转为现实,情感从飘逸落入沉郁。“断魂远”“相思切”直抒胸臆,极写思念之深;“寄与谁”的设问,将对梅的欣赏转化为对远方之人(或理想)的渴求,孤独感因无处寄托而强化。下阕“怨极恨极嗅玉蕊。念此情,家万里。暮霞散绮楚天外,几片轻飞。”“怨极恨极”直白吐露愤懑,“嗅玉蕊”以动作衔接情感,突然转入“家万里”的现实,将个人相思升华为漂泊异乡的乡愁。“暮霞散绮”描绘绚烂却短暂的黄昏,“楚天外”拓展空间,“几片轻飞”以梅瓣飘落呼应开篇,暗含时光流逝、繁华易逝的怅惘。晚霞的壮丽与梅瓣的凋零形成对比,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词人漂泊天涯的凄凉。“为我多愁,特地点征衣。我已飘零君又老,正心碎,那堪闻,塞管吹。”赋予梅花“多愁”的情志,想象花瓣落于“征衣”是对自身的慰藉,实则以景衬情——连落花都似在怜悯漂泊者,更显孤独无依。“飘零”“老”道尽人生沧桑,“君”可指梅、指人或岁月,多重指代强化无奈;“塞管吹”以边塞笛声收束,呜咽之声将乡愁、年华逝水与漂泊之苦熔于一炉,情感在萧瑟中达至高潮,余韵苍凉。
上一篇:元·乔吉《双调·水仙花》
下一篇:元·马钰《万年春·冬至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