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ér
·
·
shān
tóu
西

朝代:元作者:徐再思浏览量:3
shān
tóu
西
qíng
wàng
běi
yóu
tuān
shuǐ
xiàng
dōng
liú
quǎn
sān
jiā
diàn
bēi
táng
yuè
qiū
fēng
fān
zhōu
chē
guān
jīn
kǒu

译文

随着行船看山色渐渐向西退去,游子的思乡之情却悠悠向北漂游,湍急的水则滚滚东流。荒村小店鸡鸣犬吠,五月的池塘却似寒秋,风雨飘遥一叶扁舟。转眼间到了车水马龙的喧闹渡口。

逐句剖析

"山色投西去":随着行船看山色渐渐向西退去,

# 投:朝、向。

"羁情望北游":游子的思乡之情却悠悠向北漂游,

"湍水向东流":湍急的水则滚滚东流。

# 湍水:急流。

"鸡犬三家店":荒村小店鸡鸣犬吠,

# 三家店:指人烟稀少的村镇小店。

"陂塘五月秋":五月的池塘却似寒秋,

# 陂塘:池塘。

"风雨一帆舟":风雨飘遥一叶扁舟。

"聚车马关津渡口":转眼间到了车水马龙的喧闹渡口。

# 关津:水陆交通要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梧叶儿・山色投西去》为元代徐再思所作散曲,是羁旅题材的经典之作。此曲以景写情,选用西沉的山色、东流的湍水、鸡鸣犬吠、风雨孤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冷凄清的氛围。开篇三句借不同方向的景与情进行对比,写出自己的漂泊无依与思乡情长;“鸡犬三家店”“陂塘五月秋”等句,营造出旅途的荒僻与悲凉;结尾以渡口车马喧嚣衬自身漂泊迷茫。语言质朴自然,对仗精巧。作者不直白抒情,却将对奔波生活的厌烦、对安宁的向往,巧妙融入景中,有情有味,心事重重。此曲凭借独特的艺术手法与真挚情感,在元散曲中别具一格,充分展现了元曲的文学价值,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羁旅之人的漂泊无奈与内心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曾任嘉兴路吏,以擅写散曲名世。其散曲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徐再思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合辑二人散曲作品为《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代表作品有《水仙子·夜雨》《蟾宫曲·春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也是一首羁旅题材的作品。作者选取羁旅途中所见的不同景物进行描绘,即景抒情,情景交融,营造孤冷凄清的意境,虽未直抒愁思,却在叙述中充分流露出对尘事奔波的厌烦,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作者选取西沉山色、东流江水,暗喻漂泊无定的境遇;以“鸡犬三家店”“风雨一帆舟”等萧索之景,勾勒出荒村孤舟的清冷画面,将旅途孤寂与内心愁苦融入其中。结尾处“聚车马关津渡口”的喧嚣,写出自身漂泊的寂寥,委婉表达对奔波生活的厌倦与对安宁的向往。化用:“风雨一帆舟”化用了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描绘的是春潮涌涨、顺风行船的开阔与从容,传递出积极乐观的心境;而徐再思将“风正”改为“风雨”,“一帆悬”变为“一帆舟”,场景瞬间从平稳悠然转为风雨飘摇。通过改变字词,将旅途艰辛、漂泊孤寂的愁绪融入其中,在保留意象美感的同时赋予全新情感内涵,以强烈反差深化羁旅之愁,极具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山色投西去,羁情望北游,湍水向东流”,作者选取西、北、东三个方向的景与情进行描写,写出自己漂泊不定、身不由己之态,以及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同向东流水般绵绵不绝。“鸡犬三家店”,描绘旅途中偏僻荒凉的小镇,“鸡犬”之声更衬其荒僻,“三家店”突出了旅途中所见村落的偏僻与冷落,为下文抒发羁旅愁情做铺垫。“陂塘五月秋”,时间是仲夏五月,却言如秋般肃杀凄寒。通过季节感受的错位,匠心独运地将作者内心的愁苦外化,以景衬情,在思乡游子眼中,再美的景色也染上悲凉色彩。“风雨一帆舟”,化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自己乘坐的小船在风雨中飘摇,借景抒情,生动地表现出旅途的孤独与艰辛,以及作者在人生旅途中的渺小与无助。“聚车马关津渡口”,渡口车马聚集,热闹喧嚣,而作者只是短暂停歇后又将踏上行程。以景结情,含蓄地展现作者对未知旅途的迷茫,诉不尽的凄苦无奈尽在其中。

4. 作品点评

《梧叶儿·山色投西去》是元代散曲中羁旅题材的优秀之作。作者巧妙运用孤冷凄清的意象,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漂泊的无奈与对尘事奔波的厌烦,不着痕迹地融入字里行间,含蓄表达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作品语言质朴清新,对仗工整自然,在不直接抒情的情况下,让情感真挚流露,余韵悠长,展现出元曲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元好问《清平乐·太山上作》

下一篇:元·大食惟寅《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