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朝代:元作者:王冕浏览量:3
shēng
mín
tàn
líng
dīng
wéi
tīng
zhōng
cháo
shuō
tài
píng
wàn
jiāng
shān
yún
mǎng
dàng
gēng
fēng
jiàn
bēi
míng
huán
wēn
jiě
zhī
wáng
měng
shù
cóng
lái
shí
kǒng
míng
xiāo
guǎn
chuī
guān
sài
huā
xián
cǎo
shèng
qíng

译文

百姓日日叹息流离失所,只能听朝廷空谈天下太平。万里江山云雾翻涌如乱世动荡,五更时分风雨中似有宝剑悲鸣。桓温岂能真正理解王猛的抱负,唯有徐庶始终深知诸葛亮的才能。莫要再吹奏那些边塞悲凉的曲调,连野花闲草也承受不住这乱世哀情。

逐句剖析

"生民日日叹零丁":百姓日日叹息流离失所,

"惟听中朝说太平":只能听朝廷空谈天下太平。

"万里江山云莽荡":万里江山云雾翻涌如乱世动荡,

"五更风雨剑悲鸣":五更时分风雨中似有宝剑悲鸣。

"桓温岂解知王猛":桓温岂能真正理解王猛的抱负,

"徐庶从来识孔明":唯有徐庶始终深知诸葛亮的才能。

"箫管莫吹关塞曲":莫要再吹奏那些边塞悲凉的曲调,

"野花闲草不胜情":连野花闲草也承受不住这乱世哀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是元代诗人王冕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诗中描绘了百姓在困境中的无奈,以及诗人对国家动荡的担忧。首联描绘了百姓在困境中的无奈,只能听到朝廷宣扬的太平盛世。颔联通过风雨和剑鸣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担忧。颈联引用历史人物,暗示了对当时统治者的批评。尾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生民日日叹零丁,惟听中朝说太平。”诗人描绘了百姓们在动荡中艰难生活,每日感叹生活的艰辛,只能听到朝廷宣称天下太平。这里反映了社会的不稳定和百姓的无奈。颔联:“万里江山云莽荡,五更风雨剑悲鸣。”描绘了广阔的江山在风雨中显得更加动荡,深夜的风雨声如同剑鸣,暗示了国家的危机四伏。颈联:“桓温岂解知王猛,徐庶从来识孔明。”诗人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桓温不了解王猛的才能,徐庶却能识得诸葛亮的智慧,暗示了当时社会缺乏真正能识别和重用人才的明君。尾联:“箫管莫吹关塞曲,野花闲草不胜情。”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箫管不要吹奏战争的曲子,野花和闲草都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恽《水调歌头·送王修甫东还》

下一篇:元·马钰《清心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