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ǐ
yuè
sān
běi
sān
shǒu

朝代:元作者:元好问浏览量:3
dào
páng
jiāng
mǎn
léi
qiú
guò
zhān
chē
shuǐ
liú
hóng
fěn
suí
huí
wèi
shuí
huí
tóu

译文

大路的两旁倒卧着满地的俘囚,经过的毡车就像那滚滚的水流。被俘的妇女啊,呜咽着跟在回鹘的马后,究竟是为谁啊,一步踉跄一回头?

逐句剖析

"道旁僵卧满累囚":大路的两旁倒卧着满地的俘囚,

# 累囚:指被蒙古兵捆用着的金国俘虏。累:通缧(léi),捆用囚犯的绳索。

"过去旃车似水流":经过的毡车就像那滚滚的水流。

# 旃车:即毡车,指安有毡蓬的蒙古车。

"红粉哭随回鹘马":被俘的妇女啊,呜咽着跟在回鹘的马后,

# 回鹘:即回纥,这里指蒙古。,红粉:年轻妇女。

"为谁一步一回头":究竟是为谁啊,一步踉跄一回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其一)》为一组七言绝句,整首诗笔力沉雄,饱含着诗人深切真挚的情感,读来令人动容。从字里行间,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侵略者那不可一世的骄横姿态,以及亡国百姓所承受的沉重屈辱与无尽痛苦。诗人以凝练的笔触,将这段沉痛的历史事件生动呈现,让后人得以透过诗句,窥见那个动荡时代中百姓的苦难境遇。诗人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典型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如“道旁僵卧满累囚”“红粉哭随回鹘马”,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当时的凄惨氛围。同时,“为谁一步一回头”通过设问,强化了情感的表达,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蒙古汗国由诸多落后部落组建而成,虽军事力量强盛,但其行径极为残暴,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从史料记载来看,肃州(今甘肃酒泉)、西夏京都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市)、洋州(今陕西洋县)等地,均惨遭屠城厄运。元好问对自己的国家与人民满怀深情,面对这般暴行,他在诗作中以饱含血泪的笔触,对侵略者予以强烈控诉与愤怒斥责。1233年(金天兴二年)农历正月汴京守将降蒙,时任尚书省左司都事七品官的元好问成了蒙军俘虏。先被囚禁在汴京城南的青城,四月被押送聊城(今山东聊城市)羁管。《北渡》三首就是在农历五月三日北渡黄河时所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其一)》是金代末年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这组诗通过描写蒙古军掳掠金后妃、宗室北去,掠夺摧残文物,以及战后凄惨景象等,深刻地揭露了蒙古军的残暴行径,表达了诗人对侵略者的血泪控诉和愤怒谴责,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展现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2. 写作手法

白描:“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旃车似水流”,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道路两旁满是僵卧的囚犯,以及一辆辆如同水流般不断过去的旃车的场景,不加过多修饰,却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凄惨的战俘被押送的画面,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种悲凉的氛围。对比:诗中以“旃车似水流”的流动与“道旁僵卧满累囚”的静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囚犯们的悲惨境遇,他们如同被遗忘的存在,只能僵卧在路边,而押送的车辆却川流不息,更显其命运的无奈和悲哀。同时,“红粉哭随回鹘马”中,美丽的女子(红粉)与残酷的战争押送场景形成对比,以女子的柔弱和悲伤衬托出战争的残酷无情。设问:诗的最后一句“为谁一步一回头”,采用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表面上是在问女子在为谁回头,实际上是通过这一设问,强调了女子的无奈和悲哀,她不知自己为何被掳,不知未来的命运如何,也不知自己的亲人、家乡将何去何从,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悲剧主题,增添了诗歌的感染力和批判性。

3. 分段赏析

此诗聚焦元军攻克金都汴京后的恶行,着重描绘了其掳掠大量妇女、驱往塞外的凄惨画面。开篇呈现出路旁囚犯横七竖八躺倒的景象,不难想象,众多俘虏生死各异、伤病交加,那哀戚的模样,实在令人不忍直视。紧接着,“毡车辘辘”之声传来,如水流般向北疾驰而去。至于毡车中装载何物,后两句给出了答案——原来是在汴京劫掠而来的一众美貌女子。她们哭声震天,既求死不能,又无法逃脱,等待她们的,是成为蒙古统治者的奴仆姬妾,任由其肆意践踏。这些女子哭声不止,每走一步都频频回首,眼中满是对故乡的眷恋,却只能在元军的严密监押下,无奈地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整首诗宛如一幅残忍至极的劫掠图,将侵略者的暴行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眼前,令人痛心疾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形象生动逼真,文辞凄切感人,读后极易使人联想起南宋末汪元量的《湖州歌》。

现代宁波市文联主席、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会会员徐季子

# 语言浅近如话,叙事写景真切。

现代忻州师范学院元好问研究所所长,中文系教授狄宝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倪瓒《人月圆·惊回一枕当年梦》

下一篇:元·许有壬《水龙吟·历观今古名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