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én
yuè
yuán
·
·
jīng
huí
zhěn
dàng
nián
mèng

朝代:元作者:倪瓒浏览量:3
jīng
huí
zhěn
dāng
nián
mèng
chàng
nán
jīn
huà
píng
yún
zhàng
chí
táng
chūn
cǎo
xiàn
xiāo
hún
jiù
jiā
yīng
zài
tóng
jǐng
yáng
liǔ
cáng
mén
xián
shēn
kōng
lǎo
péng
tīng
dēng
huǒ
jiāng
cūn

译文

当我正在梦中重忆当年美好生活,突然南面渡口上的渔歌吵醒了我。抬望眼,我只看到重峦叠嶂被云雾遮挡着,眼前的景物已经大变,方知时光荏苒,令人销魂。料想从前的宅院应还在,但梧桐枝叶已掩盖了水井,家门也被杨柳枝遮盖了。而自己则是一身清闲,无所作为,只能独自在小船上听着雨声,望着夜晚江彼岸渔村的孤寂灯火发呆。

逐句剖析

"惊回一枕当年梦":当我正在梦中重忆当年美好生活,

# 一枕:一卧。卧下必定躺在枕上,故称。

"渔唱起南津":突然南面渡口上的渔歌吵醒了我。

# 渔唱:渔人唱的歌。唐郑谷《江行》诗:“殷勤听渔唱,渐次入吴音。”

"画屏云嶂":抬望眼,我只看到重峦叠嶂被云雾遮挡着,

"池塘春草":眼前的景物已经大变,方知时光荏苒,

"无限消魂":令人销魂。

"旧家应在":料想从前的宅院应还在,

# 旧家:从前。宋元人诗词中常用。宋杨万里《答章汉直》:“老里睡多吟里少,旧家句熟近来生。”金元好问《石州慢》:“旧家年少,也曾东抹西涂,鬓毛争信星星却。”

"梧桐覆井":但梧桐枝叶已掩盖了水井,

"杨柳藏门":家门也被杨柳枝遮盖了。

"闲身空老":而自己则是一身清闲,无所作为,

# 闲身:古代指无官职的闲居之士。

"孤篷听雨":只能独自在小船上听着雨声,

# 孤篷:孤舟。

"灯火江村":望着夜晚江彼岸渔村的孤寂灯火发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人月圆・惊回一枕当年梦》是元末明初倪瓒创作的一首小令。该曲描绘了作者在睡梦中忆起当年美好生活,却被南津渡口的渔歌惊醒,眼前重峦叠嶂被云雾遮挡,景物已变,引发时光荏苒之感。上片借“画屏云嶂,池塘春草”等意象再现梦中情景,也是作者记忆中的家乡,充满生机。下片写作者思绪回到现实,遥想“旧家”应是“梧桐覆井,杨柳藏门”的寂寥模样,而自己闲居空老,独在孤篷中听雨,望着江村灯火,孤寂悲凉。采用倒叙,从梦醒写起;善用意象营造氛围,情景交融。语言清丽,风格疏淡。作品在表达思乡之情的同时,流露出岁月易逝、老大无成的人生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画家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文学家。一说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民等,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其家是吴中有名的富户,但倪瓒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瓒”。其性好洁而迂僻,人称“倪迂”。初奉佛教禅宗,后入全真教。人品高洁,元末卖田散财,浪迹太湖、泖湖一带。一生未仕。倪瓒擅画水墨山水,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其创“折带皴”,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其诗多为酬唱之作,造语天然,清隽淡雅;散文自然不雕琢。兼工书法,学王羲之小楷《黄庭经》。存世画作有《渔庄秋霁图》《梧竹秀石图》《雨后空林》等。诗文有《倪云林先生诗集》《清閟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人月圆・惊回一枕当年梦》是倪瓒所写。倪瓒晚年家道中落,弃家避乱,泛舟于太湖泖水之间。他的作品多以追忆往事、缅怀故园为内容。此曲便是他晚年遁隐于太湖和三泖之间时所作,借曲抒发对故园的思念以及对往昔生活的追怀,反映了元末社会动荡下个人身世的漂泊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小令,也是一首思乡怀人诗。描绘了作者由梦境到现实的情景,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岁月流逝、人生迟暮的感慨。借渔歌惊梦、旧家想象、孤篷听雨等景象,写出了作者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记叙:倒叙,“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从梦醒写起,打破常规叙事顺序,增添情感的波澜与起伏,引发读者好奇。对比:“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暗指曲中未直接描写的往昔生活,象征过去的美好与归属感。南津渡口的渔歌声打破梦境,将画面拉回漂泊的现实。“渔唱”的清冷与“当年梦”的温暖形成对比,暗示现实的孤寂与理想的破碎。

3. 分段赏析

上片借梦境回溯往昔宁静岁月。“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作者运用倒叙,从梦醒切入。南边渡口渔歌阵阵,惊碎好梦,一个“惊”字,将作者的惆怅尽显,足见梦中景致使其深深眷恋。紧接着“画屏云嶂,池塘春草,无限消魂”三句,既重现梦中情境,也是作者记忆里家乡的模样。“画屏云嶂”,山峦隐于云雾,宛如置身画境;“池塘春草”化用谢灵运诗句,早春江南生机勃发,恰似当年意气风发的自己。此三句简洁勾勒,却抓住江南风光神韵,令人神往,怎不叫人“消魂”?下片描绘当下栖居之地的孤寂荒芜。作者思绪从梦抵乡,遥想“旧家”,应是“梧桐覆井,杨柳藏门”,一片荒芜寂寥。这两句化用李白诗句,反其意而用之,字里行间是对旧家的思念。末三句无奈回到现实,“闲身空老”,作者无所作为,空任时光流逝,只能在“孤篷听雨”,坐望“灯火江村”。“闲”“空”“孤”等字,营造出孤寂苍凉氛围。作者将情感与景物交融,勾勒出夜雨灯火图景,在想象与现实转换间,可见其飘零处境。

4. 作品点评

《人月圆・惊回一枕当年梦》是作者浪迹江湖时的思乡之作。南边渡头渔人歌声,骤然惊破作者好梦。梦中他重返家乡,重温往昔家居生活。此小令满溢思乡情,更流露出岁月飞逝、功业未就的喟叹。其文笔优美,结构精巧,风格疏淡。此小令以作者夜被渔歌惊梦为背景,对比梦中美好与现实处境,抒发对岁月沧桑的感慨。“旧家应在”,点明“当年梦”是对昔日田园生活的追忆;“梧桐覆井,杨柳藏门”展现如今落魄;“闲身空老”及后文将追忆拉回现实,尽显生活无奈。全篇弥漫着作者的悲凉与无奈,怀念与失望交织,触动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三昧,倚声家得之,便自超出常境。

清文学家刘熙载《艺概》卷四

#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一波三折,峰回路转,从词人回忆—梦中美景—词人感慨—梦中怀人—现实境况来回穿插对比,亦真亦幻,令读者亦忧亦喜,迷离惝恍,为词人的身世感怀不已。

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沈文凡《通赏中国历代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杨维桢《邯郸道》

下一篇:元·元好问《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