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世界夜迢迢":在这如广寒宫般的世界里,夜晚漫长无尽,
# 迢迢:形容夜空高远的样子。,广寒:广寒宫,传说中的月宫。这里指天界。
"醉拍阑干酒易消":我带着醉意拍打栏杆,酒意很快消散。
"河汉入楼天不夜":银河仿佛流入楼中,天空亮如白昼,
# 夜:一作雨。,河汉:银河。
"江风吹月海初潮":江风轻拂,月影随潮摆动。
"光摇翠幕金莲炬":灯光在翠幕中摇曳,似金莲火炬,
# 金莲炬:饰有金莲花的蜡烛,为宫廷所用。,光摇翠幕:指金莲炬之光影在翠幕上摇晃。翠幕,饰有绿色美玉的帷幕。光:一作影。
"梦断凉云碧玉箫":凉云中传来的箫声打断了我的梦。
# 碧玉箫:用碧玉装饰的箫。
"休唱当时《后庭曲》":不要再唱那《玉树后庭花》了,
# 后庭曲:陈后主所创作的《玉树后庭花》乐曲,这里指亡国之音。,当时:指六朝。
"六朝宫殿草萧萧":六朝的宫殿如今已只剩荒草一片。
# 萧萧:风吹落叶声。,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合称六朝。
元代文学家
萨都剌(1307?~1359?),元代文学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一说西域答失蛮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进士,官至南台侍御史。萨都剌的诗词,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部分诗歌表达了为民请命、励精图治的政治思想。其山水诗颇见功力,不少作品富有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入微。在诗歌技巧上,其作品截取平淡的生活片段;层层深入、凝练简洁;善于创造、形象生动;偶亦采用通感手法,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联通使用,互相比譬。主要作品有《雁门集》《萨天锡诗集》《天锡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登临怀古诗。描绘了诗人月夜登楼时所见的空阔清幽之景,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索,将眼前的自然景色与内心对历史变迁的感悟巧妙融合,借景抒情、因景生情。诗歌既展现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之美,又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慨叹。
2. 分段赏析
首联“广寒世界夜迢迢,醉拍阑干酒易消”,紧密围绕诗题,点明诗人在夜晚登上高楼,倚靠栏杆眺望远方。“迢迢”一词,生动地描绘出夜的漫长。在这漫长的夜里,皎洁的月亮高悬天际,洒下银白的光辉,整个天地都被轻柔的月光所笼罩,营造出神秘而朦胧的美感。“广寒世界夜迢迢”是对夜景的总体概括,以“广寒世界”来指代月亮,突出了月亮明亮、高洁、清冷的特质。“醉拍阑干酒易消”则刻画了楼上之人的形象。他带着几分醉意,手拍栏杆,迎风而立。在清爽的夜风中,酒意渐渐消散。“醉拍阑干”这一动作,尽显惬意,展现出他内心的悠然自得。人在微醺之时,往往能摆脱世俗的纷扰,思绪更加自由,容易产生无尽的遐想。然而,过度沉醉会使人失去清醒的理智,所以当酒意逐渐消退,处于酒醉初醒的状态时,心境最为空灵、敏捷,也最具诗意。颔联和颈联着重描绘了诗人眺望到的金陵夜景。“河汉入楼”,从楼外看,整座楼高耸入云,仿佛与银河相连;而诗人身处楼中,更觉银河仿佛穿过楼内,无数星辰闪烁,将整个天空映照得明亮如昼,让人感觉仿佛不是在夜晚。“江风吹月”中的“月”,指的是倒映在江水中的月影。江风轻轻吹拂,江水泛起涟漪,波光粼粼,使得水中的月影也随之晃动。江边的浪潮有节奏地拍打着岸边,此起彼伏。“河汉入楼天不夜,江风吹月海初潮”描绘的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光摇翠幕金莲炬,梦断凉云碧玉箫”则转向描绘人间景象。放眼金陵城内,碧瓦屋檐下翠幕低垂,窗牖中透出精美的灯烛,柔和的灯光轻轻摇曳,展现出夜的静谧与安宁。白云在天空中悠悠飘荡,远处传来悠扬的箫声,那声音悠长而幽远,袅袅不绝,仿佛能将沉浸在美梦中的人唤醒。这箫声为夜增添了几分凄清,也透露出一丝悲哀的情调,为结尾的感慨埋下了伏笔。尾联“休唱当时《后庭曲》,六朝宫殿草萧萧”,诗人抚今追昔,感慨历史的兴亡。诗人特意提及《玉树后庭花》这首曲子,是因为眼前的金陵夜景让他联想到六朝古都曾经的繁华。然而,这种繁华却因陈后主等统治者的荒淫无道而消逝。当年六朝那些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宫殿如今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荒芜的野草,在风中瑟瑟摇曳。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通过诗人在高楼远眺的视角,描绘了如诗如画的夜景和统治阶级纸醉金迷的夜生活,旨在提醒人们要从前朝因腐化而覆灭的历史中汲取教训。
# 颔联“河汉入楼天不夜,江风吹月海初潮”中,“夜”“潮”,名词用为动词,转品对之双转对。
现代咸阳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员何金铠《中华诗词曲对仗大辞典》
上一篇:元·乔吉《朝天子·小娃琵琶》
下一篇:元·顾瑛《口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