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烘":暖烘烘,
"醉客":沉醉的宾客,
"逼匝的芳心动":缠逼得芳心萌动。
# 逼匝:一作“逼拶”,局促在狭窄之地,即逼迫意。
"雏莺声在小帘栊":小黄莺儿一声声在帘栊鸣啼,
# 小帘栊:挂帘的小窗。
"唤醒花前梦":惊醒了春日里花前的慵懒梦境。
"指甲纤柔":她的指甲纤细柔软,
"眉儿轻纵":眉梢轻轻扬起,
"和相思曲未终":应和的相思曲还未奏完。
"玉葱":手指如玉葱般洁白,
# 玉葱:形容手指细白。
"翠峰":云峰般的秀发,
# 翠峰:指发髻高耸。
"娇怯琵琶重":娇弱地拨弄着沉重的琵琶。
# 娇怯:一作骄怯。
元代杂剧、散曲作家
乔吉(?~1345),亦作“乔吉甫”。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乔吉的散曲作品丰富,风格清丽,与张可久并称“元散曲两大家”。其擅长小令,能雅俗兼赅。他的剧作对明代剧坛很有影响,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一种,现存《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三种。结集有《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乔梦符小令》三种,近人辑为《梦符散曲》。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关于宴饮的散曲,通过对小娃琵琶女天真娇弱、技艺未精却强撑弹奏的形象刻画,以热闹狂欢的市井场景为背景,反衬其处境的弱势与辛酸;同时借“和相思曲未终”的留白,表达对其命运的深切同情,展现作者乔吉虽落魄却善良柔情的心性。
2. 写作手法
烘托:作者通过“纤柔”(指甲)、“轻纵”(眉梢)、“玉葱”(手指如葱白)、“翠峰”(眉色如远山)四组细腻描写,以轻柔的笔触烘托琵琶女的娇弱与纯洁,未直接刻画容貌却让读者如见其态。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曲中“暖烘”“花前梦”等明媚春景,反衬少女“和相思曲未终”的愁绪;“玉葱”“翠峰”等清丽意象,反衬“琵琶重”的无力感。通过乐景与哀情的矛盾,深化少女的孤独与无奈,流露作者对其的怜惜。对比:宴饮的“暖烘”“醉客”等热闹场景与少女“娇怯琵琶重”的拘谨形成鲜明对比;外部欢闹氛围与少女内心的“相思曲未终”构成情感反差,强化其柔弱形象与思乡情结。白描:全曲运用简练生动的笔触,不加修饰地勾勒琵琶少女的形象。如“指甲纤柔”“眉儿轻纵”以细节白描其娇柔之态,“雏莺声在小帘栊”则通过声音动态刻画春景,使人物与情境跃然纸上。白描手法的运用突出少女的纯真稚嫩,增强画面感,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3. 分段赏析
开篇“暖烘,醉客,逼匝的芳心动”以简练的三组词营造氛围。“暖烘”点明环境温暖宜人,“醉客”暗指周围人被这氛围陶醉,“逼匝的芳心动”则直写少女在这温馨场景中萌动的情思,为后文弹琵琶的情节做铺垫,画面暧昧又灵动。“雏莺声在小帘栊,唤醒花前梦”用“雏莺声”比喻少女琵琶声的清脆婉转,如小黄莺初啼般鲜活;“小帘栊”限定了声音传来的空间,更显幽微细腻。“唤醒花前梦”将琴音的感染力具象化,仿佛少女本在花前沉睡,被这琴声轻轻唤醒,画面轻盈如梦,暗含对琴音动人、少女灵秀的赞美。“指甲纤柔,眉儿轻纵,和相思曲未终”运用白描手法,转向细节刻画。“指甲纤柔”写她按弦的手指细软,“眉儿轻纵”写眉梢微扬的神态,尽现弹奏时的专注与灵动;“和相思曲未终”点出琴曲内容,未终的余韵更添情思悠长,将少女的情态与琴曲的情感融合,余味无穷。结尾“玉葱,翠峰,娇怯琵琶重”以“玉葱”形容少女手指如洁白玉葱般纤细,呼应前文“指甲纤柔”;“翠峰”或指发髻上的青碧装饰,或喻其秀美容颜,“纤柔,轻纵,玉葱,翠峰”四组词用得极为精慎,又经妙笔点染。既勾勒出女子容貌体态,又留予读者想象空间。诗人未细致刻画其容貌,读者却能从鲜活词藻中细品其美。另一方面,其娇怯神态、不谙世事的模样,与醉客喧嚣的热闹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其处境的弱势与苦涩,引发诗人读者共情。“娇怯琵琶重”用“娇怯”二字凸显少女的柔弱可爱,或许是琵琶略重,她弹奏时略显吃力,却更添几分娇憨,将人物的娇美与琴曲的韵味融为一体,余韵袅袅。
上一篇:元·侯善渊《满庭芳·太古真风》
下一篇:元·萨都剌《层楼晚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