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意行":想走就轻轻松松地走,
"安心坐":想坐就安安静静地坐。
"渴时饮":渴了就喝,
"饥时餐":饿了就吃,
"醉时歌":酒喝醉了就唱几曲山歌。
"困来时就向莎茵卧":困了就在草地上躺一躺。
# 莎茵:指草坪。
"日月长":日月漫长,
"天地阔":天地宽广,
"闲快活":休闲的日子好快活。
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关汉卿(1230?~1300?),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又有祁州(今河北安国)人、解州(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镇)人诸说。约生于金末,卒于元。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方面地揭示了金元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等多种典型的妇女形象。剧作大多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曲词本色而精练。所作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十多种,《哭香囊》《春衫记》《孟良盗骨》三种仅存残曲。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小令。描绘了作者闲适的生活情景,如适意而行、安心而坐、渴饮饥餐等,表达了作者看破红尘、放下名利、参透荣辱、与世无争的思想,同时反映出对黑暗官场的不满,凸显其傲岸气骨与倔强个性。
2. 分段赏析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关汉卿以质朴无华、简洁直白的语言,勾勒出一系列随性而为的生活场景。没有复杂的修辞,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如实地叙述日常行为,却将一种悠然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鲜活呈现。想走就走,想坐就坐,渴了便饮,饿了就吃,醉了高歌,困了卧眠,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仿佛不受任何外界规则与世俗观念的束缚。这里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状态,都体现出对自我内心感受的高度尊崇,宛如道家所倡导的顺应自然、率性而为的生活实践。“莎茵”这一意象,更将人与自然紧密相连,暗示作者完全融入自然,摒弃尘世的纷扰与繁华,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营造出一种质朴、纯真且逍遥的生活意境。“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短短几个字,境界瞬间开阔。作者将个人的闲适之情,置于浩瀚悠长的日月、广袤无垠的天地这一宏大背景之下。“日月长”,从时间维度上赋予这种闲适以永恒感,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放慢了脚步,让人得以尽情享受生活的每一刻;“天地阔”,则从空间上拓宽了视野与心境,凸显出一种豁达、开阔的胸怀。在如此广阔的时空之中,作者以“闲快活”直抒胸臆,传达出内心的畅快与满足。这不仅仅是对当下闲适生活的一种简单描述,更是一种对超脱尘世、逍遥自在境界的高度赞美与沉醉,将前文所描绘的闲适生活进一步升华,使其具有了更为深远的精神内涵和哲学意味,与道家追求的无为逍遥境界遥相呼应。然而,透过这表面的闲适,深入探究关汉卿所处的时代背景,便能发现其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无奈与痛苦。在元代,蒙元统治者推行民族压迫政策,汉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地位极为低下,“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儒生的悲惨处境。传统上,文人以“学而优则仕”为人生理想,渴望通过科举入仕,一展才华、实现抱负。但在元代,这条道路却布满荆棘,陷阱丛生,稍有不慎便会陷入绝境。关汉卿空有满腹才华与壮志豪情,却因黑暗的社会现实而无法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得他看似“闲快活”的背后,实则是对现实的无奈逃避与痛苦挣扎。他的闲适并非真正的无忧无虑,而是在黑暗社会环境下,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精神寄托,以看似洒脱的态度来掩盖内心深处对不公命运的愤懑与对未来的迷茫。
# 这是一首咏性情的小令。它自遣自适,申明了作者对待日常生活的态度。初读似表现作者的我行我素,仔细品味,也表现了作者除了衣食住行别无所求的颓唐,看似潇洒豁达却蕴含抱负难申、功业难就的淡淡哀愁。语言质朴,明白如话,不失天然”本色。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国内访问学者李修国《元曲大辞典》
下一篇:元·卢挚《金字经·梦中邯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