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寒角韵悠飏":孤城中号角声在寒风里悠悠飘扬。
# 飏:一作扬。
"风送入斜阳":秋风将这声音送入那西斜的夕阳。
"池塘菡萏无色":池塘里荷花失去了艳丽的色彩,
"兰畹有余香":兰花圃中还残留着淡淡的芬芳。
"秋日短":秋天白昼短暂,
"暮天长":夜晚显得漫长,
"月华昌":明月的光华分外明亮。
"空空寂照":内心空明寂静,澄澈映照万物,
"荡荡虚心":胸怀坦荡虚怀若谷,
"一片清凉":一片清凉自在的心境。
金代道士,道教“全真七子”之一,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
丘处机(1148~1227),金代道士。一作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卒后,元世祖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他与刘处玄、谭处端、马钰、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合称为“全真七子”,是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的诗作体裁多样,所作绝句含蓄凝练,律诗工稳流畅。其诗风格豪迈飘逸、婉丽清秀。内容以记录修行生活、阐述全真教理为主体,其中咏物、写景与述怀三类作品成就较高。代表作品有《报师恩》《玉炉三涧雪》《月中仙·赏月》《水龙吟·夜晴》等。著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磻溪集》等。
1. 分段赏析
“孤城寒角韵悠飏。风送入斜阳”,开篇“孤城寒角韵悠飏”,描绘出孤城之中,号角声在寒风中悠悠飘荡的画面。“孤城”营造出孤寂、冷清的氛围,“寒角”则增添了几分凄清之感,而号角声的“悠飏”,更使这种孤寂在空间中蔓延。紧接着“风送入斜阳”,秋风将这悠悠号角声送入那即将西沉的斜阳之中。夕阳本就带有日暮途穷的落寞意味,在秋风与号角声的映衬下,更显萧索,此句从听觉与视觉两个角度,将一幅充满孤寂、清冷氛围的黄昏孤城图展现在读者眼前,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池塘菡萏无色,兰畹有余香”,这两句写秋日池塘与兰圃之景。“池塘菡萏无色”,点明季节已是秋季,曾经娇艳的荷花在秋风中褪去色彩,失去了往日的艳丽,展现出生命的凋零与衰败。而“兰畹有余香”,则描绘出兰花虽在秋日,仍残留着淡淡的香气。“无色”与“余香”形成鲜明对比,既暗示了时光流转、繁华易逝,又在衰败中透露出一丝生机与坚韧,体现出自然万物在季节变换中的不同状态,词人借景暗示人生境遇的变化无常,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生命的细腻感悟。“秋日短,暮天长。月华昌”,此三句点明时间特点。“秋日短,暮天长”,直接表明秋天白昼短暂,夜晚漫长,简单的语句却道出了秋日独特的时间感受,给人一种时光易逝、长夜难挨的微妙情绪。“月华昌”则进一步描绘出秋夜天空中明亮的月色,月光皎洁、朗照大地,在漫长的秋夜中显得格外醒目。这几句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冷的氛围,为后文词人抒发内心感悟做铺垫。“空空寂照,荡荡虚心,一片清凉”,这是全词的主旨句,也是词人情感的集中表达。“空空寂照”体现出道家追求的空明、寂静的心境,强调内心的澄澈,不为外物所扰。“荡荡虚心”则突出内心的宽广、虚怀若谷,不存杂念。在这样的心境下,词人感受到的是“一片清凉”,这“清凉”不仅是身体上的感受,更是心灵上的超脱与宁静,远离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达到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词人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与感悟,将道家的思想融入其中,展现出独特的精神追求与生命体悟。
上一篇:元·王冕《冀州道中》
下一篇:元·郭珏《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