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àn
殿
qián
huān
·
·
pāi
lán
gān

朝代:元作者:乔吉浏览量:3
pāi
lán
gān
huā
chuī
bìn
hǎi
fēng
hán
hào
jīng
yún
sàn
shǔ
qīng
shān
zhǐ
péng
lái
wàng
jiān
shā
jīn
àn
bèi
lái
guàn
tóu
cháng
xiào
zhí
shàng
tiān
tán

译文

拍着栏杆,强劲而湿润的海风带着如雾的水气迎面扑来,吹得鬓发飘展,放声歌唱,歌声冲天,惊得浮云四散。细细查数重重青山,蓬莱仙境在一指相望间。带着纱巾,像古人王乔那般遨游云空。抬头仰天长啸,直上那高高天坛。

逐句剖析

"拍栏杆":拍着栏杆,

# 杆:一作干。,栏:一作阑。

"雾花吹鬓海风寒":强劲而湿润的海风带着如雾的水气迎面扑来,吹得鬓发飘展,

"浩歌惊得浮云散":放声歌唱,歌声冲天,惊得浮云四散。

"细数青山":细细查数重重青山,

"指蓬莱一望间":蓬莱仙境在一指相望间。

# 蓬莱: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山,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纱巾岸":带着纱巾,

# 纱巾岸:纱巾,即头巾。岸,此指露额。把纱巾掀起露出前额,表示态度洒脱。

"鹤背骑来惯":像古人王乔那般遨游云空。

# 鹤背骑:骑鹤背,此指骑鹤升仙,是化用“王乔骑鹤”的典故。

"举头长啸":抬头仰天长啸,

"直上天坛":直上那高高天坛。

# 天坛:王屋山主峰不天坛,相传为黄帝祈天求雨处,唐代司马祯在此修行得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是元代曲作家乔吉所作的曲。此曲以广阔境界起笔,开篇“拍栏杆,雾花吹鬓海风寒,浩歌惊得浮云散”,切入登楼咏叹主题,营造出苍茫氛围。接着“细数青山,指蓬莱一望间。纱巾岸,鹤背骑来惯”,写作者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展现超脱尘世的想象。末句“举头长啸,直上天坛”,更显摆脱世俗、直入自由之态。写作上,借景抒情、想象丰富,以“意”为脉、“情”为络。全曲表面追求“登仙”,实则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现实悲凉。其风格清新奇巧、本色直率,层层起伏开阖,气势豪宕酣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杂剧、散曲作家

乔吉(?~1345),亦作“乔吉甫”。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乔吉的散曲作品丰富,风格清丽,与张可久并称“元散曲两大家”。其擅长小令,能雅俗兼赅。他的剧作对明代剧坛很有影响,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一种,现存《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三种。结集有《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乔梦符小令》三种,近人辑为《梦符散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的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元代曲家乔吉一生漂泊四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此曲是他登上多景楼时有感而发的作品。不同于一般的登临之作,乔吉并未着重描绘多景楼的景致,而是以登楼为契机,将笔墨聚焦于内心世界的抒发,通过曲词传递出独特的情感与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元代乔吉创作的一首元曲,也是一首游仙曲。全曲以登楼起兴,表面看似追求“登仙”之境,实则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现实处境悲凉的苦闷之情,展现了作者渴望超脱尘世的内心世界。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开篇“拍阑干。雾花吹鬓海风寒”,通过描写雾气、海风等景象,营造悲凉氛围,奠定情感基调,借苍茫之景抒发内心的复杂情感。虚实结合:先实写登楼所见之景与自身行为,“拍阑干”“雾花吹鬓”;后虚写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与幻想,“鹤背骑来惯”“直上天坛”,虚实相生,拓展意境,展现作者从现实到理想的情感转变。

3. 分段赏析

开篇“拍阑干。雾花吹鬓海风寒”,作者立足多景楼,手扶阑干,瞬间触发诗兴。这两句不仅紧扣“登楼咏叹”主题,更以苍茫海风、朦胧雾花勾勒出悲凉壮阔的氛围,尽显恢弘气势。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赞誉乔吉之词“如神鳌鼓浪”,此曲开篇便印证了这一评价。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阑干拍遍”的孤寂遥相呼应,二者皆借拍阑干的动作,将无人理解的登临意绪倾泻而出。“浩歌惊得浮云散”一句,化用《论语》中“浮云”意象,既展现乔吉蔑视功名利禄的孤傲性格,也暗示其思绪自此转入虚幻之境,暗含对理想境界的追寻。曲中“细数青山,指蓬莱一望间。纱巾岸,鹤背骑来惯”四句,细腻描绘作者对神仙生活的向往。“细数青山”巧用“买山”归隐典故,寄寓超脱尘世的情怀;“指蓬莱”则彰显心境与仙境相通的悠然。在元代文人普遍追求超脱的时代背景下,此句与乔吉《满庭芳·渔父词》中“回首是蓬莱”相互映照。而“鹤背骑来惯”以仙人王乔自比,一个“惯”字尽显洒脱,将作者追求无拘无束、遨游天地的理想人生境界展露无遗。曲末“举头长啸,直上天坛”将仙境幻想推向高潮并收束全篇,与开篇“浩歌惊得浮云散”遥相呼应。当诗人摆脱人间寒意与世俗浮云的束缚,仿佛真的踏入天坛仙境。然而,“举头长啸”四字,在豪放洒脱之下,暗藏难以排遣的愤懑,深刻折射出其渴望挣脱世俗枷锁、追寻自由之境的强烈愿望。全曲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将现实的苦闷与理想的超脱交织,既展现乔吉超凡的艺术创造力,也成为元代文人精神困境与理想追求的生动写照。

4. 作品点评

相较于前代“登楼”之作,《殿前欢·登江山第一楼》别具一格,形成独特意趣与格调。全曲虽基调深沉,却无悲切之态;气势慷慨,亦无凄凉之感,于酣畅豪迈间涌动着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彰显蓬勃的生命张力。但豪放背后,“雾花吹鬓海风寒”的冷意悄然渗透,在洒脱表象下暗藏着现实境遇的冷峻与无奈,让这份不羁的情感更显复杂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曲写登临望远,心游万仞,气象既恢宏,心境又辽阔。文心细处,此呼彼应。如蓬莱在一望问,逗出神仙之想,而以王乔跨鹤自况,又隐约有出世之意。曲小气豪,字少意多。如“细数青山”一句,已为“直上天坛”设伏。“青山”在元曲中有特定所指,如马致远“青山正补墙头缺”,正暗含归隐之意。此曲亦然。

不详词曲学家任中敏《元曲三百首注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张可久《天净沙·青苔古木萧萧》

下一篇:元·周伯琦《纪行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