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红轮西坠":夕阳又一次向西坠落,
"残霞照万顷银波":残余的晚霞照耀着万顷银色的江面。
"江上晚景寒烟":江上的傍晚景色笼罩着寒烟,
"雾蒙蒙、":雾气蒙蒙、
"风细细":微风细细,
"阻隔离人萧索":仿佛阻隔了离人的脚步,更添孤寂凄凉。
"【":【幺篇
"】":】
"宋玉悲秋愁闷":就像宋玉悲叹秋日的愁闷,
# 宋玉:战国时楚人,屈原后著名辞赋家,曾事顷襄王。
"江淹梦笔寂寞":江淹梦见彩笔的寂寞。
# 江淹梦笔:江淹,南朝梁人,早以诗文著名,传说淹夜梦郭璞,向其索笔,淹从怀中取五色笔授之,自此诗文遂无佳句,时人称为“江郎才尽”。
"人间岂无成与破":人间哪能没有聚散离合,
"想别离情绪":想起离别后的愁绪,
"世界里只有俺一个":这世界仿佛只剩下我一人茕茕孑立。
"【":【伊州遍
"】":】
"为忆小卿":只为思念小卿,
"牵肠割肚":心中牵肠挂肚。
"凄惶悄然无底末":凄苦惶恐如无底深渊,
"受尽平生苦":尝尽了一生的苦涩。
"天涯海角":走遍天涯海角,
"身心无个归着":身心却无处寄托。
"恨冯魁":可恨那冯魁,
# 冯魁:爱情故事中掠人之爱的文学形象。
"趋恩夺爱":趋炎附势夺人所爱,
"狗行狼心":狼心狗肺,
"全然不怕天折挫":全然不怕上天的惩罚。
"到如今刬地吃耽阁":到如今平白耽误了岁月,
# 刬地:亦作“划的”,无端、平白地、没来由之意。
"禁不过":实在忍受不住,
"更那堪晚来暮云深锁":更哪堪傍晚时分暮云深深锁闭。
"【":【幺篇
"】":】
"故人杳杳":故人踪迹杳然,
"长江风送":长江上风声阵阵,
"听胡笳沥沥声韵聒":传来胡笳凄厉的声响,扰人心绪。
"一轮皓月朗":一轮明月朗朗高照,
"几处鸣榔":几处传来船桨击水之声,
# 鸣榔:长木击舷之声,以惊鱼入网。
"时复唱和渔歌":不时有渔歌相互唱和。
"转无那":转而无奈望去,
# 无那:即“无奈”。
"沙汀蓼岸":沙汀蓼草岸边,
"一点渔灯相照":一盏渔灯孤独映照,
"寂寞古渡停画舸":寂寞的古渡口停着画船。
"双生无语泪珠落":我(双生)默默无语泪珠滚落,
"呼仆隶指泼水手":呼唤仆役吩咐水手,
"在意扶柁":小心掌舵前行。
"【":【尾声
"】":】
"兰舟定把芦花过":兰舟定会穿过那片芦花,
"橹声省可里高声和":橹声切莫高声应和。
"恐惊散宿鸳鸯":只怕惊散了栖息的鸳鸯,
"两分飞也似我":让它们也像我们一样各自分飞。
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1226~1306?),元代戏曲作家。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终身未仕。白朴经历国破家亡之难,采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闭门读书,后放浪诗酒、漫游山水、吟诗作文度过一生。白朴是元朝初年最早从事杂剧创作的文人之一,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他在继承唐宋传统文学的基础上,革新了文体,所创作的作品,既保留了元杂剧的通俗易懂,又不失文学艺术性,对元曲的发展成熟作出巨大贡献。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六种,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前两种为元杂剧名著,另有《流红叶》《箭射双雕》各存曲词一折,有词集《天籁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秋日江景与个人遭遇的元曲,开篇以“红轮西坠”“残霞银波”勾勒出苍茫暮色,渲染出漂泊异乡的孤寂氛围。幺篇借古人之悲映衬自身愁绪,一句“世界里只有俺一个”,以大胆夸张之笔,将孤独心绪推至顶点,展现了离人内心的孤苦愁绪。
2. 写作手法
夸张:这首元曲多处运用夸张手法强化情感:“世界里只有俺一个”以绝对化表达,将别离后的孤绝感推向极致,仿佛天地间只剩一人承受相思之苦;“受尽平生苦”用一生的长度夸张渲染痛苦之深,凸显思念对身心的折磨;“全然不怕天折挫”以诅咒式表达,夸张冯魁的卑劣与无忌惮,恨意如烈火喷薄;“阻隔离人萧索”则将无形愁绪化为可阻隔的实体,赋予抽象情感物理重量,强化离人被孤独囚禁的窒息感。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强化了作者的离愁别恨。
3. 分段赏析
“又是红轮西坠,残霞照万顷银波”: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象,红色的太阳缓缓落下,余晖映照在广阔的江面上,泛起万顷银波,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略带苍凉的氛围。“江上晚景寒烟,雾蒙蒙、风细细,阻隔离人萧索”:进一步渲染江上晚景,寒烟弥漫,雾气蒙蒙,微风细细,这些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朦胧感,更阻隔了离人的视线,烘托出离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借宋玉悲秋和江淹梦笔的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愁闷与寂寞。宋玉悲秋是古代文人悲秋的典型,江淹梦笔则寓意着才思减退或心境落寞,作者以古人自比,强调了自己情绪的低落。“人间岂无成与破,想别离情绪,世界里只有俺一个”:作者感慨人间固然有成有败,但此刻自己沉浸在别离的情绪中,觉得整个世界仿佛只有自己如此孤独落寞,突出了离情别绪对自己的强烈冲击。“为忆小卿,牵肠割肚”:直接表明是为了思念名叫小卿的人,而感到牵肠挂肚,形象地表达出思念之深切,内心之痛苦。“凄惶悄然无底末,受尽平生苦”:形容自己的内心凄惶不安,没有尽头,仿佛受尽了一生的苦难,将思念带来的痛苦推向了极致。“天涯海角,身心无个归着”:说明无论身在何处,身心都没有一个可以归宿的地方,强调了内心的漂泊感和孤独感,因与爱人分离而失去了心灵的寄托。“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将破坏自己爱情的人比作冯魁,指责其趋炎附势、抢夺爱情,心肠如狗狼一般狠毒,且毫无畏惧,表达了作者对第三者的愤恨之情。“到如今刬地吃耽阁,禁不过,更那堪晚来暮云深锁”:写如今因为这段感情的波折而备受耽搁,实在难以忍受,更何况到了晚上,暮云深沉,更增添了一种压抑和愁苦的氛围。“故人杳杳,长江风送,听胡笳沥沥声韵聒”:故人远在天涯,杳无音信,只有长江上的风送来阵阵胡笳声,声音沥沥,扰乱人心,进一步烘托出离别的哀伤和内心的烦乱。“一轮皓月朗,几处鸣榔,时复唱和渔歌”:在凄凉的氛围中,一轮明亮的皓月升起,江面上有几处传来鸣榔之声,偶尔还伴有渔歌的唱和,以乐景衬哀情,更显离人的孤独寂寞。“转无那,沙汀蓼岸,一点渔灯相照,寂寞古渡停画舸”:无奈之下,看到沙汀蓼岸旁,只有一点渔灯孤独地照着,古老的渡口停着画舸,越发显得寂寞冷清,这些景象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孤寂感。“双生无语泪珠落,呼仆隶指泼水手,在意扶柁”:写主人公默默流泪,呼唤仆隶叮嘱水手小心扶舵,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主人公在孤独寂寞中的无奈和对行程的关注,也暗示了其内心的迷茫。“兰舟定把芦花过,橹声省可里高声和”:兰舟必定要穿过芦花荡,此时作者希望橹声能够轻一些,不要高声和鸣,体现了主人公想要保持宁静,不愿被外界打扰的心理。“恐惊散宿鸳鸯,两分飞也似我”:因为害怕惊散了栖息的鸳鸯,就像自己与爱人分离一样,以鸳鸯比喻自己和爱人,表达了对分离的痛苦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珍惜。
4. 作品点评
《小石调·恼煞人》印证了双渐苏卿故事在元曲中的艺术生命力。白朴以散曲为载体,在叙事中融入浓烈抒情,巧妙拓展了文学的情感表达维度,生动诠释了元曲“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独特艺术特质——既保留文人笔法的雅致,又融入民间语言的鲜活,使故事在雅俗共赏中彰显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上一篇:元·张可久《双调·清江引》
下一篇:元·周伯琦《纪行诗(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