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jiāng
xíng

朝代:唐作者:权德舆浏览量:2
kòu
chuán
mèi
hào
qīng
jīn
shāng
zhōu
yuǎn
jié
wàn
xīn
yōu
xīng
yáo
cǎo
huái
怀
míng
qín
sān
zòu
yuè
chū
shàng
hán
jiāng
shēn

译文

手一遍一遍敲着船舷睡不着觉,露水打湿了衣襟。在这孤帆远行的夜晚,远隔万里,与妻子心相系着,相思之情凝结在心头。怜惜幽境中的珍奇草木,只有琴声来寄托自己素日的怀抱。弹奏三遍时初月升起,寂寞之感如寒江般幽深。

逐句剖析

"扣船不得寐":手一遍一遍敲着船舷睡不着觉,

# 不得:不能;不可。得,一作能。,扣船:拍击着船帮。船,一作舷。

"浩露清衣襟":露水打湿了衣襟。

# 浩露:初冬的白露。

"弥伤孤舟夜":在这孤帆远行的夜晚,

# 弥伤:更加伤感。

"远结万里心":远隔万里,与妻子心相系着,相思之情凝结在心头。

# 远结:遥远的怀念。

"幽兴惜瑶草":怜惜幽境中的珍奇草木,

# 瑶草:古人想象中的仙草。

"素怀寄鸣琴":只有琴声来寄托自己素日的怀抱。

# 素怀:平时的想法。

"三奏月初上":弹奏三遍时初月升起,

"寂寞寒江深":寂寞之感如寒江般幽深。

# 寞:一作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月夜江行》是一首描绘羁旅愁思的五言律诗。一作杨衡诗。诗中围绕扣船难眠、浩露沾衣、寒江月夜等景象,细腻勾勒出一幅孤寂清冷的江夜图。这些景致既是对月夜行舟实景的如实描摹,也巧妙寄寓了诗人漂泊途中的孤独惆怅与怀远之情。诗人以简洁凝练的笔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将旅途的寂寥、对高洁志趣的追求,自然融入诗句。结尾以寒江月夜之景收束,含蓄委婉,诗人独倚孤舟、望月怀远的身影,令人印象深刻,引人遐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文学家

权德舆(759~818),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名士权皋之子。以文章进身,由谏官累迁至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于山南东道节度使任。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权德舆为贞元、元和两朝文坛盟主,也是中唐台阁体的重要作家。其创作以文章著名,为文“尚气尚理”,主张“体物导志”“有补于时”,不满于“词或侈靡,理或底伏”之衰薄文风。其文弘博雅正,温润周详。其诗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赡缛浑厚,颇多佳作。严羽《沧浪诗话》谓其诗“有绝似盛唐者”。代表作品有《两汉辨亡论》《玉台体》《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羁旅题材的五言古诗,借孤舟月夜、浩露寒江、初升明月等景象,写出了诗人漂泊途中孤枕难眠的羁旅之愁,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以及无人理解的寂寞心绪,抒发了内心的孤寂与对远方的思念。

2. 写作手法

用典:“瑶草”典出《楚辞》,常象征美好事物,诗人借此表达对高洁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鸣琴”则让人联想到伯牙子期知音典故,诗人将平素情怀寄托于琴音,借琴曲抒怀,展现出无人理解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暗含对知音的渴望,使诗歌意蕴更加深远。承上启下:“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一句承上启下。“弥伤孤舟夜”承接开篇“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的孤寂之景,进一步渲染孤舟夜行的哀伤氛围;“远结万里心”则开启下文,引出“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以瑶草、鸣琴寄托幽思雅兴,以及“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借琴声与江月抒怀的内容,使诗歌由景入情。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扣船不得寐,浩露清衣襟”,如工笔白描般刻画出旅人夜不能寐的愁苦之态。“扣船”这一动作,看似随意,实则饱含无处宣泄的烦闷,既紧扣“江行”主题,又以肢体语言外化内心的焦灼。随着夜色渐深,浓重的露水打湿衣襟,“浩露”点明时间推移,“清”字既写露水带来的寒意,更暗喻旅人清冷孤寂的心境,以环境烘托与感官描写,奠定全诗凄清基调。“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二句直抒胸臆,道出愁苦根源。“弥伤”二字强化孤舟夜行的凄凉之感,将开篇的不安情绪推向高潮;“远结万里心”则笔锋一转,从眼前孤寂延伸至万里之外的牵挂。不同于直白的思乡表述,诗人强调与远方之人的心心相印,赋予相思以双向奔赴的深情,使情感更显厚重绵长,拓宽了诗歌的情感维度。“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以含蓄笔法抒发思念之情。“惜瑶草”化用典故,借香草自比,暗含对远方之人青春独处的怜惜,于自怜中见深情;“寄鸣琴”则试图借琴声排解愁绪,将平素未言明的情愫诉诸音律。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承接上文的相思之苦,又为后文月下抚琴埋下伏笔,在结构上起到巧妙的过渡作用。诗至结尾“三奏月初上,寂寞寒江深”,画面陡然开阔却愈发孤寂。反复弹奏的琴声中,初月缓缓升起,本欲借琴消愁,月色却更添思乡之愁。此时,浩瀚寒江与清冷月色交织,“寂寞”二字既写江景的荒寂,更直指旅人内心的孤独,而“深”字一语双关,既描绘江水的幽深,亦暗喻愁绪的深重难消,以景结情,余韵悠长,将羁旅之愁推向情感的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情深而古。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语练而气雄,绝不落中唐。严沧浪论,信不诬。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气调幽古,似张曲江。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

下一篇:唐·韦庄《衢州江上别李秀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