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紫禁烟花":当年在皇宫的繁华里赏花观景,
# 烟花:指春天美丽的景象。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紫禁:宫禁,皇帝的居宫。
"相逢恨不知音早":相逢恨晚,遗憾没能早相识。
"秋风倦客":秋风中疲惫的游子,
# 倦客:客游他乡而对旅居生活感到厌倦的人。,秋风:蟋蟀的别名。
"一杯情话":一杯浊酒诉衷肠,
"为君倾倒":为你倾尽真心话。
# 为君倾倒:被您折服。倾倒,倒下,仆倒。表示对人的钦佩。
"回首燕山":回首望燕山故地,
"月明庭树":明月照着庭院树木,
"两枝乌绕":两只乌鸦绕树盘旋不去。
"正情驰魏阙":此刻我正遥望朝廷,
# 魏阙: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常借指朝廷。
"空书怪事":空写荒唐事,
# 空书怪事:“空书”疑同“书空”。联系下文的“殷浩”,当为成语“殷浩书空”之意。殷浩书空,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心胆堕":心胆俱裂,
# 心胆堕:心冷胆寒。堕,掉下来,坠落。
"伤殷浩":如同殷浩被贬后徒然书写“咄咄怪事”。
"祸福无端倚伏":祸福无常相互依存,
# 祸福无端倚伏:成语“祸福倚伏”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典出《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无端,无缘无故。
"问古今、":问古往今来、
"几人明了":几人能真正看透。
"沧浪渔父":沧浪江畔的渔夫,
# 沧浪渔父:沧浪,青色的波浪;渔父,渔翁,捕鱼的老人。《楚辞》中有《渔父》篇。
"归来惊笑":笑我憔悴,
"灵均枯槁":像屈原一样清贫坚守。
# 枯槁:瘦瘠,憔悴。,灵均:战国楚文学家屈原的字,也泛指词章之士。
"邂逅淇南":淇水南岸偶然重逢,
# 邂逅淇南:意外在淇水之南相遇。邂逅,不期而遇。
"岁寒独在":寒冬里独守本心,
"故人襟抱":故人襟怀坦荡。
# 襟抱:心愿,报复。,故人:老朋友,旧友。
"恨黄尘障尺":只恨黄沙遮蔽视线,
# 黄尘:黄色的尘土。
"西山远目":远望西山送斜阳,
# 远目:远望。
"送斜阳鸟":目送飞鸟归去。
# 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元代文学家
王恽(1227~1304),元代文学家。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人。中统年间入仕,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卒赠翰林学士承旨,谥文定。王恽与王博文、王旭齐名,其各类诗体均有涉及。其诗受元好问影响极深,崇尚气骨风神,推崇唐诗气象,主张“温醇典雅”“平淡而又含蓄,雍容而不迫切”。其词清丽雅正,平易通达,风格接近苏轼、辛弃疾。清末况周颐《蕙风词话》称赞其词“清浑超逸,近两宋风格”。诗歌作品有《侠义行》《长庆行》《燕城书事》等。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黄尘障尺,西山远目”以黄沙遮目、远山模糊的画面,暗喻现实阻碍,而“送斜阳鸟”则以落日孤鸟的意象,将不舍之情融入苍茫天地间,景的辽阔更显情的绵长。
2. 分段赏析
“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两句追忆往昔,以紫禁城繁华的烟花之景为背景,直抒胸臆,点明与友人相逢恨晚的遗憾之情,奠定了全词深沉感伤的基调,也为后文送别之情的抒发埋下伏笔。“秋风倦客,一杯情话,为君倾倒”描绘了秋日送别的场景,“秋风”渲染出萧瑟的氛围,“倦客”暗示自身漂泊疲惫的状态,而与友人举杯倾吐衷肠,体现出两人情谊深厚,简单几句便勾勒出真挚动人的送别画面。“回首燕山,月明庭树,两枝乌绕”,诗人回首眺望燕山,明月映照庭院树木,两只乌鸦绕树盘旋。这三句通过描写燕山、明月、庭树、乌鸦等意象,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氛围,烘托出离别的愁绪,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正情驰魏阙,空书怪事,心胆堕,伤殷浩”,运用殷浩的典故,诗人心系朝廷,却只能白白记录一些怪异之事,听闻殷浩的遭遇而心惊胆战、感伤不已,借典故表达出对时局的无奈、对自身壮志难酬的悲哀,含蓄地抒发内心复杂情感。“祸福无端倚伏,问古今、几人明了”,直接点明祸福相互依存、变化无常的哲理,以设问引发读者思考,使词的内涵从单纯的送别之情上升到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拓宽了词的意境和深度。“沧浪渔父,归来惊笑,灵均枯槁”,借用渔父和屈原的典故,渔父归来惊笑屈原形容枯槁,通过对比,进一步阐述祸福难料的道理,同时也暗含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增添了词的历史文化底蕴。“邂逅淇南,岁寒独在,故人襟抱”,回忆与友人在淇南相遇,强调在艰难处境中,友人的情谊如同岁寒松柏般珍贵,体现出两人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语言质朴却情感浓烈。“恨黄尘障尽,西山远目,送斜阳鸟”,结尾以景结情,“黄尘”象征尘世的纷扰与阻碍,“恨”字直抒胸臆,表达出因黄尘遮蔽视线,无法远眺西山,只能目送斜阳下飞鸟离去的无奈与遗憾,将对友人远离、理想受阻的怅惘之情融入苍茫景色之中,余韵悠长。
3. 作品点评
全词情感深沉浓郁,既蕴含身世飘零之慨,又有哲理性的思索,读来令人伤情无限。
上一篇:元·乔吉《凭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