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
·
shì
shì
liǎo

朝代:元作者:尹志平浏览量:3
shì
shì
liǎo
zhēng
wàng
xué
guī
shān
zǎo
shān
xià
lín
jiān
cháng
xiào
rén
xīn
wèi
shuí
néng
dào
zhōng
wàng
yán
rén
qiāo
qiāo
zhāo
lái
gèng
méi
xián
fán
nǎo
zhēn
yáng
shēn
nèi
bǎo
ěr
róng
yán
hǎo

译文

世间万事纷扰无穷,何时才能终了。怎比得上忘却机心,早随我归隐山林。山下林间,我常常独自欢笑。世人未悟此中真意,谁能抵达这般境界。整日静默无言,周遭一片宁静。从朝到暮,再无半点闲愁烦恼。应珍惜自身内在的真元之宝。无需服用丹药,自能容颜美好。

逐句剖析

"世事无涯何日了":世间万事纷扰无穷,何时才能终了。

"争似忘机":怎比得上忘却机心,

"学我归山早":早随我归隐山林。

"山下林间常独笑":山下林间,我常常独自欢笑。

"人心未悟谁能到":世人未悟此中真意,谁能抵达这般境界。

"终日忘言人悄悄":整日静默无言,周遭一片宁静。

"暮去朝来":从朝到暮,

"更没闲烦恼":再无半点闲愁烦恼。

"惜取真阳身内宝":应珍惜自身内在的真元之宝。

"不须服饵容颜好":无需服用丹药,自能容颜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凤栖梧》是元代全真道士尹志平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开篇直抒对世间纷扰、无尽繁杂事务的感慨,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继而表达出远离尘世、忘却机心、归山隐居的愿望,“山下林间常独笑。人心未悟谁能到”描绘出其归山后在山林间独自逍遥、自得其乐的状态,也感慨世人难以领悟这种超脱的心境。下片进一步展现隐居生活的宁静闲适,远离世俗喧嚣与烦恼;“惜取真阳身内宝。不须服饵容颜好”则体现出其对道家内丹修炼的见解,强调珍视自身内在的“真阳”,认为通过内在修行可达到身心俱佳的境界,无需借助外在丹药。全词以质朴自然的语言,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家修行的体悟,营造出清寂超脱的意境,展现了道家出世思想与追求内心宁静、回归本真的精神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世事无涯何日了”一句以问句起笔,直陈对世间纷扰无尽的慨叹,奠定全词厌弃俗务的基调,用语质朴却直击人心,引发对生命本真的思索。“争似忘机,学我归山早”以反问转承,“忘机”二字点明抛却世俗机巧的态度,“归山早”则鲜明表达隐逸倾向,将出世选择与尘世纷扰形成对比,语气果决,凸显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山下林间常独笑”勾勒隐居图景,“独笑”二字既见自适之态,亦含孤高之意,以简笔白描山林生活的自在,画面感鲜明,传递出遗世独立的悠然心境。“人心未悟谁能到”由自叙转向慨叹世人,“未悟”直指凡俗沉迷,“谁能到”以诘问强化出世境界的难能可贵,隐含对众生逐世的悲悯与对自身选择的笃定。“终日忘言人悄悄”承上片隐居场景,“忘言”暗合道家“言不尽意”之旨,“悄悄”状环境清幽,亦写心境澄明,以静默之态深化超脱尘嚣的氛围,与尘世喧嚣形成鲜明对照。“暮去朝来,更没闲烦恼”以时光流转为轴,强调隐居生活的持续性与纯粹性,“没闲烦恼”直抒胸臆,将世俗忧扰过滤殆尽,凸显心无挂碍的通透,语言平白却极具感染力。“惜取真阳身内宝”笔锋转向内丹修行,“真阳”借道家术语指内在真元,“惜取”二字强调内修的重要性,将隐逸情怀与宗教哲思结合,深化词作精神内核。“不须服饵容颜好”收束全篇,否定外丹服饵之法,主张通过内修达到身心调和,“容颜好”以具象化表达抽象修炼成效,既契合道家“炼精化气”理念,又暗含对自然养生的推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丁鹤年《题天柱山图》

下一篇:元·周巽《江南弄(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