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无涯何日了":世间万事纷扰无穷,何时才能终了。
"争似忘机":怎比得上忘却机心,
"学我归山早":早随我归隐山林。
"山下林间常独笑":山下林间,我常常独自欢笑。
"人心未悟谁能到":世人未悟此中真意,谁能抵达这般境界。
"终日忘言人悄悄":整日静默无言,周遭一片宁静。
"暮去朝来":从朝到暮,
"更没闲烦恼":再无半点闲愁烦恼。
"惜取真阳身内宝":应珍惜自身内在的真元之宝。
"不须服饵容颜好":无需服用丹药,自能容颜美好。
1. 分段赏析
“世事无涯何日了”一句以问句起笔,直陈对世间纷扰无尽的慨叹,奠定全词厌弃俗务的基调,用语质朴却直击人心,引发对生命本真的思索。“争似忘机,学我归山早”以反问转承,“忘机”二字点明抛却世俗机巧的态度,“归山早”则鲜明表达隐逸倾向,将出世选择与尘世纷扰形成对比,语气果决,凸显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山下林间常独笑”勾勒隐居图景,“独笑”二字既见自适之态,亦含孤高之意,以简笔白描山林生活的自在,画面感鲜明,传递出遗世独立的悠然心境。“人心未悟谁能到”由自叙转向慨叹世人,“未悟”直指凡俗沉迷,“谁能到”以诘问强化出世境界的难能可贵,隐含对众生逐世的悲悯与对自身选择的笃定。“终日忘言人悄悄”承上片隐居场景,“忘言”暗合道家“言不尽意”之旨,“悄悄”状环境清幽,亦写心境澄明,以静默之态深化超脱尘嚣的氛围,与尘世喧嚣形成鲜明对照。“暮去朝来,更没闲烦恼”以时光流转为轴,强调隐居生活的持续性与纯粹性,“没闲烦恼”直抒胸臆,将世俗忧扰过滤殆尽,凸显心无挂碍的通透,语言平白却极具感染力。“惜取真阳身内宝”笔锋转向内丹修行,“真阳”借道家术语指内在真元,“惜取”二字强调内修的重要性,将隐逸情怀与宗教哲思结合,深化词作精神内核。“不须服饵容颜好”收束全篇,否定外丹服饵之法,主张通过内修达到身心调和,“容颜好”以具象化表达抽象修炼成效,既契合道家“炼精化气”理念,又暗含对自然养生的推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上一篇:元·丁鹤年《题天柱山图》
下一篇:元·周巽《江南弄(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