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也闲愁":无忧也是闲愁,
"有也闲愁":有愁也是闲愁,
"有无间愁得白头":在有无之间愁得人白发上头。
"花能助喜":花能增添喜悦,
"酒解忘忧":酒可消解烦忧。
"对东篱":向往东篱下的陶渊明,
"思北海":思念北海的孔融,
"忆南楼":回忆南楼的庾亮。
"【":【庆宣和
"】":】
"过了重阳九月九":过了重阳九月九,
"叶落归秋":叶落纷纷归入秋,
"残菊胡蝶强风流":残菊上的蝴蝶强作风流。
"劝酒":劝酒啊,
"劝酒":劝酒。
"【":【锦上花
"】":】
"莫莫休休":罢了罢了,
"浮生参透":将浮生参透。
"能得朱颜":能有几回青春年少,
"几回白昼":几回白昼光阴。
"野鹤孤云":做野鹤孤云,
"倒大自由":反倒无比自由。
"去雁来鸿":南去的雁、北来的鸿,
"催人皓首":催人渐生白发。
"位至八府中":即便位至八府高官,
"谁说百年后":谁敢说百年之后?
"则落得庄周":只落得像庄周,
"叹打骷髅":见骷髅般感叹人生。
"爱煞当年":当年最爱,
"鲁连乘舟":鲁连乘舟遁世。
"那个如今":怎想到如今,
"陶潜种柳":谁像陶潜种柳隐居。
"【":【清江引
"】":】
"青云兴尽王子猷":如王子猷乘兴访戴,
"半路里干生受":却半途而返,平白受那奔波之苦。
"马踏街头月":马蹄踏过街头月色,
"耳听宫前漏":耳边听闻宫前更漏,
"知他恁羡甚么关内侯":谁知他羡慕什么关内侯。
"【":【碧玉箫
"】":】
"莺也似歌喉":如黄莺般的歌喉,
"佳节若为酬":佳节如何酬答,
"傀儡棚头":傀儡戏棚前头,
"题甚么抱官囚":何必做那抱官囚,
"自也羞":自己也觉羞惭,
"则不如一笔勾":还不如一笔勾销。
"锦瑟左右":锦瑟相伴左右,
"红妆前后":红妆簇拥前后,
"朦胧醉眸":朦胧醉眼中,
"觑只头黄花瘦":只见那黄花清瘦。
"【":【离亭宴带歇指熬
"】":】
"花开但愿人长久":花开但愿人长久,
"人闲难得花依旧":人间难见花依旧,
"夕阳暂留":夕阳短暂停留。
"酒中仙":做酒中仙,
"尘外客":尘外客,
"林间友":林间好友。
"黄橙带露时":黄橙带露的时候,
"紫蟹迎霜候":紫蟹迎霜候,
"香醪羡篘":香醪美酒新酿就,
"酒和花":酒和花,
"人共我":还有我共同在,
"无何有":这无何有之乡。
"细杖藜":拄着细藜杖,
"宽袍袖":宽袍大袖,
"断送了西风罢手":任西风吹尽罢手。
"常待做快活头":常愿做个快活人,
"永休开是非口":永不开那是非口。
“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1251?~1321?),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创作以格调飘洒脱俗,语言典雅清丽著称。杂剧或写历史兴亡之爱国主题,或写士人怀才不遇之穷愁困顿,多数则写隐居乐道、神仙道化,以寄孤愤。散曲多写景纪行、叹世归隐之作。风格皆豪放清逸。马致远终生致力于剧曲创作,所作杂剧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及与人合写的《黄粱梦》七种,其中《汉宫秋》最为著名。散曲有辑本 《东篱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写厌弃世俗、寄情山水的一组散曲。全曲以“闲愁”贯穿始终,透过残菊、孤云、秋雁等意象抒写隐逸情怀,化用庄周叹打骷髅、陶潜归隐等典故,讽喻功名虚妄,以“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总结恬淡自适的处世哲学。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词多处用典,贴切无痕,如“则落得庄周,叹打骷髅。”两句,化用《庄子·至乐》中庄周叹打骷髅的典故:庄子出游时,看见路边有一具骷髅,便用马鞭敲打它,并询问骷髅为何死去。夜晚,骷髅托梦给庄子,说自己并非因疾病、战乱或饥荒而死,而是死后享受到了比生前更安逸的境界——无君臣之累、无忧愁之苦,逍遥自在。庄子听后,感慨生死本无绝对界限,死后或许比活着更快乐。这个典故体现了庄子对生死超然的态度,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思想。此曲化用庄周典故,以“庄周叹打骷髅”之典暗喻人生虚幻、富贵终空的哲理。
3. 分段赏析
《双调·行香子·无也闲愁》是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套数作品,由六支曲子组成。【行香子】写人生在有无之间的矛盾与无奈,引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无也闲愁,有也闲愁,有无间愁得白头”以“闲愁”起笔,直接抒发愁绪。不管有无事情,闲愁都萦绕心头,且这种愁绪浓重到让人愁白了头,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诸多感慨。“花能助喜,酒解忘忧”指出花可以增添喜悦,酒能够让人忘却忧愁,这是一种常见的借物抒怀方式,暗示了作者试图通过这些方式来排解内心的闲愁,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愁绪的难以根除,只是一种短暂的慰藉。“对东篱,思北海,忆南楼”“东篱”“北海”“南楼”三典连用,暗指对陶渊明、孔融、庾亮等名士的追慕。【庆宣和】紧扣重阳时节,以景喻人,暗讽徒劳逐世之举,表达及时行乐的情绪。“过了重阳九月九”点明了时间是重阳九月九之后。“残菊胡蝶强风流”描绘出一种衰败却又故作姿态的景象,残菊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蝴蝶的“强风流”更增添了一种凄凉之感,暗讽徒劳逐世之举。“劝酒,劝酒。”借劝酒的情节流露出作者及时行乐的情感表达。【锦上花】直抒看透浮生之慨,表达对隐逸的推崇。“莫莫休休,浮生参透。能得朱颜,几回白昼”直抒作者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看透了世间的虚幻和无常,有一种豁然开朗却又带着些许悲凉的感觉,反映出作者对人生虚无的思考。“野鹤孤云,倒大自由”描绘出野鹤和孤云的自由自在的状态,与作者自身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去雁来鸿,催人皓首”去雁和来鸿代表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以“去雁来鸿”喻时光催老,表达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奈和感慨。“位至八府中,谁说百年后?则落得庄周,叹打骷髅。”写的是即使官至高位,也无法逃脱时间的限制,百年之后一切都将归于虚无,同时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梦,一切都是虚无的。体现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看淡,认识到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爱煞当年,鲁连乘舟。那个如今,陶潜种柳”鲁连指鲁仲连,他是一个淡泊名利、乐于助人的人物形象。陶潜即陶渊明,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士,以种菊、饮酒、写诗为乐,代表着一种隐居田园、远离尘世的生活方式。这里化用此两典,表达对这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隐逸生活的赞赏和向往。【清江引】化用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直斥功名不值得羡慕。“青云兴尽王子猷,半路里干生受”化用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以“干生受”批判徒劳奔波。“马踏街头月,耳听宫前漏,知他恁羡甚么关内侯”描绘了一幅深夜骑马街头、听着宫前漏声的世俗忙碌画面,并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不屑,认为追求功名利禄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快乐。【碧玉箫】揭露功名虚妄,批判世俗名利追逐,暗合隐逸情怀。“莺也似歌喉,佳节若为酬”将莺的叫声比作歌喉,形象地描绘出莺啼的美妙。然而,在佳节之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去酬谢这美好的时光。“傀儡棚头,题甚么抱官囚,自也羞”将官场生活比作傀儡棚,认为那些追求官场名利的人就像傀儡一样,失去了自我,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自嘲。“则不如一笔勾”表达了作者想要彻底放弃功名利禄、世俗烦恼的决心,有一种豁达、超脱的意味。“锦瑟左右,红妆前后,朦胧醉眸,觑只头黄花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锦瑟、红妆营造出一种浪漫、温馨的氛围,但作者却以“朦胧醉眸”和“觑只头黄花瘦”来表达自己的心境,以景结情,暗合隐逸情怀。【离亭宴带歇指熬】终章回归自然本体,勾勒隐士形象,表达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花开但愿人长久,人闲难得花依旧,夕阳暂留”夕阳象征着时光的短暂和生命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表现作者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黄橙带露时,紫蟹迎霜候,香醪羡篘”借“黄橙”“紫蟹”“香醪”铺陈田园之乐,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酒和花,人共我,无何有”则表达了一种虚无的感觉,表现作者对人生虚无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超脱。“细杖藜,宽袍袖,断送了西风罢手”描绘了一个拄着藜杖、穿着宽袍的隐居老人形象,在西风中悠然自得地生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放弃。末两句“常待做快活头,永休开是非口”更是直抒隐逸之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够一直保持快乐的心态,不再参与世俗的是非纷争。
上一篇:元·明本《行香子·欲出樊笼》
下一篇:元·王冕《黄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