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ìng
fēng
·
·
chù
jīn
gèng
yǒu
shī

朝代:元作者:元好问浏览量:3
chù
jīn
gèng
yǒu
shī
zhēng
jiào
fēng
bìn
jiàn
héng
zhī
shī
dào
méi
biān
shuí
zuì
chú
shì
yán
jiǔ
qīng
shí
wèi
xiàng
yún
jiān
gōng
dào
wén
zǎo
ān
pái
huān
shǎng
yōu
姿
shí
liú
huā
huā
wèi
róng
zuì
wéi
hóng
xiù
xiě
niǎo

译文

如今哪里还能有这样富有诗意的景致呢。怎忍教风中鬓发与梅枝相映。若论咏梅诗谁写得最传神。除非是。在美人容颜带着些许寂寞,静静饮着清酒的时刻。要向那身在云端般清雅的公子说一声。趁早。安排好赏梅的欢宴,好好爱惜这梅花幽静的姿态。特意留了十天等待花开,却没能与盛放的梅花相遇。就请容我。在美人红袖的环绕下醉饮,提笔在丝绢上写下诗句。

逐句剖析

"何处如今更有诗":如今哪里还能有这样富有诗意的景致呢。

"争教风鬓见横枝":怎忍教风中鬓发与梅枝相映。

"诗到梅边谁最似":若论咏梅诗谁写得最传神。

"除是":除非是。

"玉颜寂寞酒清时":在美人容颜带着些许寂寞,静静饮着清酒的时刻。

"为向云间公子道":要向那身在云端般清雅的公子说一声。

"闻早":趁早。

"安排欢赏惜幽姿":安排好赏梅的欢宴,好好爱惜这梅花幽静的姿态。

"十日留花花未遇":特意留了十天等待花开,却没能与盛放的梅花相遇。

"容我":就请容我。

"醉围红袖写鸟丝":在美人红袖的环绕下醉饮,提笔在丝绢上写下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定风波·何处如今更有诗》是金代元好问所作的一首词作。上片以对诗意景致的追寻起笔,将人的情态与梅枝的姿态相联系,探寻与梅边诗意最契合的情景,最终以特定情景诠释了这种诗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梅花的珍视与对清雅意境的向往。下片转向对赏梅的叮嘱与实际经历,先提醒他人趁早欣赏梅花的幽美姿态,再写出自己等待赏梅却未能如愿的遗憾,以及遗憾中以笔墨抒情的雅致,传递出对梅花的爱惜与对诗意的执着。全词围绕对梅花与诗意的追寻展开,语言清新自然,通过设问、情景融合等方式,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向往层层展现,情感真挚且富有韵味,在清雅的意境中传递出对诗意生活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何处如今更有诗”,以设问开篇,直接表达了对诗意景致的追寻与向往。此句看似平淡,却用一个“更”字,暗含着对过往诗意场景的怀念,以及对当下难寻这般景致的感慨,为全词奠定了对诗意与美好事物追寻的基调。“争教风鬓见横枝”,“风鬓”描绘出头发被风吹乱的模样,带着自然随性的气息;“横枝”则点明了梅花横斜的姿态,是诗意的具体载体。“争教”一词流露出不愿错过这梅枝的急切,将人的情态与梅的姿态相联系,展现出对梅花的珍视。“诗到梅边谁最似”,再次以设问承接,将“诗”与“梅”紧密关联,探寻与梅边诗意最相称的情景。此句既延续了对诗意的追寻,又自然引出下文,让情感的表达更为连贯。“除是”作为过渡,简洁明了地引出答案,起到了强调和引领的作用,让后文的内容更具确定性,也让读者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玉颜寂寞酒清时”,给出了前句设问的答案。“玉颜”描绘出人的美好容颜,“寂寞”赋予其淡淡的怅惘情态,“酒清时”则点出清幽的场景。这一情景与梅的清雅孤寂相契合,用人物与场景的融合,诠释了梅边诗意的最佳模样,画面感与情感浓度兼具。下片“为向云间公子道”,中的“云间公子”带有清雅脱俗的意象,仿佛是能懂梅花与诗意的知己。“为向……道”的表述,将对梅花的欣赏转化为对他人的叮嘱,自然地推进了内容的发展。“闻早”意为趁早,用词简练却态度明确,传递出对赏梅时机的重视,暗含着梅花花期短暂、需及时欣赏的意味,进一步凸显对梅花的爱惜。“安排欢赏惜幽姿”,直接点出行动与心意。“安排欢赏”是具体的计划,“惜幽姿”则点明了核心,珍惜梅花幽静美好的姿态,将对梅花的欣赏落到实处,情感真挚直白。“十日留花花未遇”,写出了赏梅的遗憾。“十日留花”体现出等待的耐心与诚意,“花未遇”则带来了未能如愿的失落,这种期待与失落的对比,让对梅花的向往之情更为深切。“容我”以请求的口吻出现,带着一种无奈中的自我慰藉,在未能见到盛放梅花的遗憾中,为自己寻找另一种与梅相关的寄托方式,情感细腻动人。“醉围红袖写鸟丝”,描绘出另一种诗意场景。“醉”带着随性与酣畅,“红袖”增添了几分温情,“写鸟丝”(即写诗)则是将对梅花的情意付诸笔墨。即便未能赏到盛开的梅花,仍能以笔墨抒情,展现出对诗意的执着追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马致远《双调·拨不断》

下一篇:元·明本《行香子·欲出樊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