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藏却云门寺":茂密山林深深掩藏着云门寺,
# 林深藏却云门寺:云门寺深藏山林间。云门寺: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云门山上。
"回首若耶溪":回头便能望见若耶溪。
# 若耶溪:在浙江省绍兴县南若耶山下,相传为越国西施浣纱处,故又称浣纱溪。
"苎萝人去":苎萝村的美人西施已远去,
# 苎萝人去:指西施离开越国。苎萝:即苎萝山,这里就是西施浣纱之处。
"蓬莱山在":蓬莱山依旧矗立,
"老树荒碑":只有老树和荒芜的古碑留存。
"神仙何处":神仙如今在哪里呢,
"烧丹傍井":曾经有人在井边烧丹炼汞,
# 烧丹傍井:在井水旁炼丹。
"试墨临池":有人在池边临池试墨习字。
# 试墨临池:浙江省永嘉故县积谷山的脚下,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守永嘉时,常临池写字,池水因此变黑,宋朝米芾为池题辞,写下“墨池”二字。
"荷花十里":十里荷花盛开,
"清风鉴水":清风轻拂,水面如镜,
"明月天衣":明月洒下光辉,如同天衣披拂。
元代散曲作家
张可久(1280~1350?),元代散曲作家。号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移居杭州。延祐末年任绍兴路吏,历桐庐典史、徽州路税务大使等职,后归隐西湖以终。张可久能诗词,尤以散曲知名于世,与散曲作家乔吉并称“张乔”或“乔张”。今存其小令八百五十余首,套曲九套。作品风格清雅明丽,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常常熔铸诗词名句。《太和正音谱》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如瑶天笙鹤”。生前曾编定《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四种散曲集,已散佚。今传有《张小山小令》《小山乐府》。
1. 分段赏析
“林深藏却云门寺,回首若耶溪”:开篇运用白描手法,“林深藏却”短短四字,生动勾勒出云门寺被茂密山林环绕、幽静深藏的环境特点,给人以深邃神秘之感,让人不禁遐想寺内的清幽景致。“回首若耶溪”,诗人笔锋一转,从云门寺的静谧切换到若耶溪的开阔,当置身云门寺,回首望去,若耶溪的画面在眼前展开,一动一静,一藏一显,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悠远的意境,为下文怀古做铺垫。“苎萝人去,蓬莱山在,老树荒碑”:此三句由景及人,由今及古。“苎萝人去”,借西施这一历史人物,引发对往昔繁华与美人的追思,“去”字蕴含着岁月变迁、人事皆非的感慨。“蓬莱山在”,蓬莱山常与神仙传说相关,此处以其依旧存在与“苎萝人去”形成对比,暗示自然永恒而人事无常。“老树荒碑”,描绘出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树和荒芜的古碑,以富有历史感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怀古伤今的氛围,传达出历史的厚重与兴衰之感。“神仙何处,烧丹傍井,试墨临池”:继续怀古,以疑问“神仙何处”起笔,引发对古代神仙传说及文人逸事的探寻。“烧丹傍井”暗指葛洪等神仙家在会稽烧丹炼汞的传说,“试墨临池”则是说王羲之临池学书,墨染池水的故事。如今这些人物和事迹都已消逝,只留下传说,通过对这些典故的运用,表达出对历史人物和故事的缅怀,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喟叹。“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结尾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空灵优美的画面。“荷花十里”展现出会稽的自然风光之美,荷花盛开,绵延十里,清香四溢。“清风鉴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面如镜,映照万物,给人以宁静澄澈之感。“明月天衣”,明月高悬,洒下清辉,如同天衣般轻柔披拂,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闲适的意境,与前文的怀古之情相互映衬,在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之后,以美景收束,给人以心灵的慰藉与超脱之感,尽显作者闲适放达的心境。
上一篇:元·薛昂夫《蟾宫曲·雪》
下一篇:元·张雨《湖州竹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