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ìng
dōng
yuán
·
·
huā
biān

朝代:元作者:张养浩浏览量:3
huā
biān
yīng
shù
miǎo
xián
shā
ōu
jiě
xiāng
liú
liàn
chōng
kāi
jǐn
chuān
cán
cuì
yān
fēi
shàng
qīng
tiān
shī
chéng
shí
mǎn
yún
liáo
luàn

译文

白鹤立于花边像玉石般高洁,黄莺在树梢啼鸣似奏乐般动听,可喜沙鸥也流露出无限春恋。沙鸥掠水,冲开美丽的河川,黄雪歌唱,直唱得烟消雾散,白鹤飞去,在长空翩翩起舞。描绘这知好景致的诗句将要写成时,只见满地烟云乱卷。

逐句剖析

"鹤立花边玉":白鹤立于花边像玉石般高洁,

"莺啼树杪弦":黄莺在树梢啼鸣似奏乐般动听,

# 莺啼树杪弦:黄莺啼于树梢宛转如奏动琴弦。树杪,树梢。弦,作动词,奏乐,歌唱。

"喜沙鸥也解相留恋":可喜沙鸥也流露出无限春恋。

# 解:懂得,通晓。

"一个冲开锦川":沙鸥掠水,冲开美丽的河川,

# 冲开锦川:指沙鸥在河川游泳。锦川,美丽的河川。

"一个啼残翠烟":黄雪歌唱,直唱得烟消雾散,

# 啼残翠烟:指黄莺在绿荫翠烟中鸣啼。

"一个飞上青天":白鹤飞去,在长空翩翩起舞。

"诗句欲成时":描绘这知好景致的诗句将要写成时,

"满地云撩乱":只见满地烟云乱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庆东原·鹤立花边玉》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散曲,此作属元散曲中的“双调·庆东原”曲牌。作品通过描绘鹤立花丛、莺啼树梢、沙鸥留恋等自然意象,展现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寄寓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采用白描手法勾勒禽鸟动态,以“一个”排比句式形成跳跃节奏,结尾以云气缭绕的视觉画面烘托创作心境,语言凝练清新,动静相生,体现了元代散曲“以俗为雅”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

张养浩(1269?~1329),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谥文忠,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荐为东平学正,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因上疏触怒英宗,遂辞官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起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积劳而病卒于任所。张养浩与元明善、曹元用齐名,号称山东“三俊”。其诗多写民生疾苦,诗风颇受散曲影响,通俗晓畅,风致潇洒。散曲风格豪宕放旷,超逸雄浑,时有清丽俊爽之气。其以散曲反映社会重大主题,提高了散曲的社会功能。代表作品有《山坡羊·潼关怀古》。有政论集《三事忠告》,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庆东原·鹤立花边玉》此曲创作于张养浩辞官归隐期间。作者历经宦海沉浮,晚年退居云庄,寄情山水。曲中禽鸟相戏、云烟缭绕的意象,既是对隐居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其超脱尘俗心境的艺术投射,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在政治压抑下转向自然寻求精神慰藉的普遍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庆东原·鹤立花边玉》是首元散曲,属双调宫庆东原曲牌。前三句以鹤、莺、沙鸥构成三重自然意象,中段用排比句式铺陈禽鸟动态,末二句转写诗人创作时的云烟缭绕之景。通过禽鸟各得其所的生动画面,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暗含对官场羁绊的疏离,语言明快而意境深远。

2. 写作手法

以静写动:前三句以静态描写为主,如“鹤立”“莺啼”“沙鸥留恋”,展现静谧闲适的自然场景;后三句则转为动态描写,通过“冲”“啼”“飞”等动词,赋予画面生机与动感。这种动静转换使意境既和谐又富于变化,形成视觉与情感的起伏。对偶:首句“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采用工整的对偶,分别以“鹤立”与“莺啼”、“花边玉”与“树杪弦”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对称,既突出白鹤的静美,又表现黄莺的灵动,奠定全曲清丽基调。

3. 分段赏析

“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喜沙鸥也解相留恋”鹤如白玉立于花畔,莺鸣若琴弦响于树梢,“玉”字既状鹤之羽色,又喻其高洁品格;“弦”字化听觉为视觉,通感手法新颖。一动一静间构筑起立体的春日画卷。“解”字拟人化沙鸥,赋予禽鸟以人性情感,暗示自然生灵与诗人的精神共鸣,为下文排比蓄势。白鹤优雅地立于花丛间,宛如玉雕;黄莺在枝头婉转啼鸣,其声如弦乐般悦耳;沙鸥似乎也感受到这份美好,围绕左右,不舍离去。这三句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三种鸟类的姿态,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一个动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三句构成鼎足对。锦川、翠烟、青天形成色彩递进,动词“动开”“啼残”“飞上”展现不同动态,既保持句式整齐又避免呆板,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相宜的自然图景,让人联想到杜甫名句中的意境。“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以景结情。云气缭绕既是实写创作环境,又暗喻文思翻涌之状,“撩乱”二字将无形诗思化为可视云烟,收束全篇而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张养浩的散曲以意境营造见长,其清丽风格较之同时代乔吉、张可久等清丽派作家,更显自然洗练。作品通过意象组合构建出澄明之境,令读者于质朴文风中感受心境澄澈,自然能达到"名利之心都尽"的艺术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倪瓒《题郑所南兰》

下一篇:元·薛昂夫《蟾宫曲·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