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立花边玉":白鹤立于花边像玉石般高洁,
"莺啼树杪弦":黄莺在树梢啼鸣似奏乐般动听,
# 莺啼树杪弦:黄莺啼于树梢宛转如奏动琴弦。树杪,树梢。弦,作动词,奏乐,歌唱。
"喜沙鸥也解相留恋":可喜沙鸥也流露出无限春恋。
# 解:懂得,通晓。
"一个冲开锦川":沙鸥掠水,冲开美丽的河川,
# 冲开锦川:指沙鸥在河川游泳。锦川,美丽的河川。
"一个啼残翠烟":黄雪歌唱,直唱得烟消雾散,
# 啼残翠烟:指黄莺在绿荫翠烟中鸣啼。
"一个飞上青天":白鹤飞去,在长空翩翩起舞。
"诗句欲成时":描绘这知好景致的诗句将要写成时,
"满地云撩乱":只见满地烟云乱卷。
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
张养浩(1269?~1329),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谥文忠,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荐为东平学正,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因上疏触怒英宗,遂辞官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起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积劳而病卒于任所。张养浩与元明善、曹元用齐名,号称山东“三俊”。其诗多写民生疾苦,诗风颇受散曲影响,通俗晓畅,风致潇洒。散曲风格豪宕放旷,超逸雄浑,时有清丽俊爽之气。其以散曲反映社会重大主题,提高了散曲的社会功能。代表作品有《山坡羊·潼关怀古》。有政论集《三事忠告》,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庆东原·鹤立花边玉》是首元散曲,属双调宫庆东原曲牌。前三句以鹤、莺、沙鸥构成三重自然意象,中段用排比句式铺陈禽鸟动态,末二句转写诗人创作时的云烟缭绕之景。通过禽鸟各得其所的生动画面,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暗含对官场羁绊的疏离,语言明快而意境深远。
2. 写作手法
以静写动:前三句以静态描写为主,如“鹤立”“莺啼”“沙鸥留恋”,展现静谧闲适的自然场景;后三句则转为动态描写,通过“冲”“啼”“飞”等动词,赋予画面生机与动感。这种动静转换使意境既和谐又富于变化,形成视觉与情感的起伏。对偶:首句“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采用工整的对偶,分别以“鹤立”与“莺啼”、“花边玉”与“树杪弦”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对称,既突出白鹤的静美,又表现黄莺的灵动,奠定全曲清丽基调。
3. 分段赏析
“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喜沙鸥也解相留恋”鹤如白玉立于花畔,莺鸣若琴弦响于树梢,“玉”字既状鹤之羽色,又喻其高洁品格;“弦”字化听觉为视觉,通感手法新颖。一动一静间构筑起立体的春日画卷。“解”字拟人化沙鸥,赋予禽鸟以人性情感,暗示自然生灵与诗人的精神共鸣,为下文排比蓄势。白鹤优雅地立于花丛间,宛如玉雕;黄莺在枝头婉转啼鸣,其声如弦乐般悦耳;沙鸥似乎也感受到这份美好,围绕左右,不舍离去。这三句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三种鸟类的姿态,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一个动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三句构成鼎足对。锦川、翠烟、青天形成色彩递进,动词“动开”“啼残”“飞上”展现不同动态,既保持句式整齐又避免呆板,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相宜的自然图景,让人联想到杜甫名句中的意境。“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以景结情。云气缭绕既是实写创作环境,又暗喻文思翻涌之状,“撩乱”二字将无形诗思化为可视云烟,收束全篇而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张养浩的散曲以意境营造见长,其清丽风格较之同时代乔吉、张可久等清丽派作家,更显自然洗练。作品通过意象组合构建出澄明之境,令读者于质朴文风中感受心境澄澈,自然能达到"名利之心都尽"的艺术境界。
上一篇:元·倪瓒《题郑所南兰》
下一篇:元·薛昂夫《蟾宫曲·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