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ér
·
·
bié
qíng

朝代:元作者:关汉卿浏览量:3
bié
xiāng
jiàn
nán
chù
suǒ
diāo
ān
chūn
jiāng
rén
wèi
huán
zhè
jiān
yāng
shà
chóu
méi
lèi
yǎn

译文

分别离散容易,可要相见就难了,如今到底到哪里去把他的雕鞍坐骑锁住呢?春天将要过去了,人还没有归来。在这个期间里,连累得我给终日双眉紧锁,双眼里不断的流下湘来。

逐句剖析

"别离易":分别离散容易,

"相见难":可要相见就难了,

"何处锁雕鞍":如今到底到哪里去把他的雕鞍坐骑锁住呢?

# 雕鞍:装饰华丽的马鞍,这里代指游子行踪。

"春将去":春天将要过去了,

"人未还":人还没有归来。

"这其间":在这个期间里,

"殃及煞愁眉泪眼":连累得我给终日双眉紧锁,双眼里不断的流下湘来。

# 殃及煞:连累得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商调·梧叶儿·别情》是元代关汉卿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散曲以离愁别绪为主题,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深闺女子思念远人的心境。作者截取生活中女子盼归的瞬间,将其内心的思念、焦虑、哀怨等细微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全曲摒弃华丽辞藻,以质朴如话的语言,直抵人心最柔软处。短短数句,却饱含深情。其风格自然流畅,在豪放之中又透露出丝丝柔婉,体现了关汉卿作品本色、通俗的特点,又展现出当行、精妙的艺术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关汉卿(1230?~1300?),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又有祁州(今河北安国)人、解州(今山西运城市西南解州镇)人诸说。约生于金末,卒于元。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方面地揭示了金元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等多种典型的妇女形象。剧作大多结构完整,情节生动,曲词本色而精练。所作杂剧今知有六十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十多种,《哭香囊》《春衫记》《孟良盗骨》三种仅存残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商调·梧叶儿·别情》是关汉卿为闺中女子抒发离愁的代言之作。身处元代,他秉持“偶倡优而不辞”的态度,长期扎根市井,与底层妇女同甘共苦。这种深厚的情感共鸣,让他得以打破文人阶层的隔阂,真正站在女性立场上创作。他笔下的曲词,没有居高临下的悲悯,只有感同身受的共情,将女性的爱恨悲喜融入字里行间,《商调·梧叶儿·别情》便是他为女性创作的其中一首散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题材的散曲,以女子口吻写离愁别绪,叹离别易相见难,借“春将去”点明时光流逝,爱人仍未归,刻画其因思念而愁眉不展、泪眼婆娑的模样,体现了深闺女子对离人的深切思念、盼归不得的怅惘,以及时光空逝的孤寂哀怨。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殃及煞愁眉泪眼”通过对“愁眉”“泪眼”这一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因离别而产生的愁苦心理。“殃及煞”三字强化了这种愁苦的程度,仿佛她的愁眉泪眼是被离别之事所“连累”,突出了离别对她身心的巨大影响。这种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情感表达也更为真切,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她的悲伤。

3. 分段赏析

“别离易,相见难”以近乎白话的直白表述,道破人间聚散的永恒困境。这两句如一声沉重的叹息,将离别时的无奈与相见无期的怅惘之情尽数道出。“易”与“难”的对比,打破传统诗词含蓄委婉的表达惯性,以关汉卿特有的市井语言质感,让深闺女子的愁绪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这种开篇方式,既符合散曲“俗中见真”的文体特质,又为后续情感铺陈设定了苍凉底色。“何处锁雕鞍?”一句陡然转问,将抽象的离愁具象为对爱人行踪的探寻。“雕鞍”代指游子的坐骑,以器物指代人,暗含女子对离人踪迹的茫然——他的马鞍究竟锁在何方?这一追问不似唐诗“玉阶空伫立”的静态守望,而是以动态的寻觅姿态,展现内心的焦灼。动词“锁”字尤妙,既指马鞍的停放,亦隐喻女子情感的禁锢,仿佛爱人的归期被无形枷锁束缚,将思妇的惶惑与不甘融入短短五字之中。“春将去,人未还”从时间流逝的角度写人未还之悲。“春将去”三字,以自然节气的流逝暗示青春年华的消磨。关汉卿巧妙选取“春”这一象征美好时光的意象,用“将去”的进行时态,营造出时光迫近终点的紧迫感。与此对照的“人未还”,则以直白的陈述凸显希望的落空。两句中“去”与“还”的反向动作,构成残酷的现实对比,让读者清晰感受到女子在季节轮回中日益累积的绝望。“这其间,殃及煞愁眉泪眼”以市井化的口语收束全篇,将情感推向高潮。“殃及煞”三字带着强烈的方言色彩,似是女子对自身境遇的嗔怪,又似向世人的哭诉,将压抑的愁绪爆发式释放。“愁眉泪眼”四字则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思妇终日蹙眉垂泪的憔悴模样,虽未直言心境,却通过外在神态让读者直观感受其内心煎熬。这种写法与关汉卿杂剧《窦娥冤》中“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呐喊式抒情一脉相承,均以通俗语言直击情感核心。

4. 作品点评

《商调·梧叶儿·别情》层层铺展女子内心翻涌的愁绪。关汉卿先以“愁眉泪眼”的直白刻画,让主人公憔悴哀伤的形象跃然纸上,瞬间抓住读者视线;继而用“别离易,相见难”“春将去,人未还”等婉曲之语,借时光流逝、归期渺茫的无奈,反衬出她内心愈发浓烈的相思与哀怨。全曲语言质朴无华,却饱含着喷薄欲出的情感力量,将“别情”的苦涩与哀伤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直抒胸臆的风格,恰似关汉卿豪爽率真的性格,也印证了“文如其人”的创作真谛,让读者在品味文字间,感受到他对底层女性深切的共情与人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如此方是乐府,音如破竹,语尽意尽,冠绝诸词。妙在“这其间”三字承上接下,了无瑕疵。“殃及杀”三字,俊哉语也!有言六句俱对,非调也。殊不知第六句止用三字,歌至此,音促急,欲过声以听末句,不可加也。兼三字是务头,字有显对展才之调。“眼”字上声,尤妙,平声属第二着。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吴师道《莲藕花叶图》

下一篇:元·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