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óng
yín
·
·
guò
huáng

朝代:元作者:许有壬浏览量:3
zhuó
hào
hào
dōng
qīng
jīn
lái
wǎng
zhōng
jīng
tiān
gèn
tāo
tāo
liú
chū
kūn
lún
dōng
běi
shén
làng
kuáng
biāo
bēn
téng
chù
liè
hōng
léi
kàn
zhòng
yuán
xíng
shèng
qiān
nián
wáng
xióng
zhuàng
shì
lóng
jīn
máng
máng
wàn
zhào
shēng
xiǎng
níng
kōng
zhuàng
yóu
hàn
màn
shān
chuān
mián
miǎo
piāo
piāo
yín
chéng
chá
zhí
qióng
yín
hàn
wèn
jīn
shēn
huàn
jūn
píng
xiào
shuí
kuā
hàn
zhī
shí

译文

浑浊的波涛浩浩荡荡,向东倾泻而去,古往今来永无休止。横亘于天地之间,滔滔不绝,黄河从昆仑山东北发轫,狂飚巨浪,激越澎湃,轰鸣震天。看这险要的地势,千年王气汇聚。正如黄河之雄势、元朝现在的兴盛国势。在茫茫黄河上奋力划桨,万里行程,棹歌之声、在碧空回荡。怀着壮志去经历漫长的游历,祖国山川辽阔邈远,到处飘散着我吟唱的足迹。我要乘木筏,邀游银河。追寻黄河源头。且唤严君平一笑,谁会夸汉代张骞,取到了织女的支机石呢。

逐句剖析

"浊波浩浩东倾":浑浊的波涛浩浩荡荡,向东倾泻而去,

"今来古往无终极":古往今来永无休止。

"经天亘地":横亘于天地之间,

"滔滔流出":滔滔不绝,

"昆仑东北":黄河从昆仑山东北发轫,

# 昆仑:昆仑山,位于今新疆地区。

"神浪狂飙":狂飚巨浪,

"奔腾触裂":激越澎湃,

"轰雷沃日":轰鸣震天。

"看中原形胜":看这险要的地势,

"千年王气":千年王气汇聚。

# 王气:旧指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王:同“旺”。

"雄壮势、":正如黄河之雄势、

"隆今昔":元朝现在的兴盛国势。

# 隆:兴盛。

"鼓枻茫茫万里":在茫茫黄河上奋力划桨,万里行程,

# 鼓枻:敲打船舷。屈原《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棹歌声、":棹歌之声、

"响凝空碧":在碧空回荡。

"壮游汗漫":怀着壮志去经历漫长的游历,

# 汗漫:广大,漫无边际。

"山川绵邈":祖国山川辽阔邈远,

# 绵邈:辽远,悠远。

"飘飘吟迹":到处飘散着我吟唱的足迹。

"我欲乘槎":我要乘木筏,

# 乘槎:传说张謇乘槎寻河源,见妇人浣纱,问之,曰:‘’此天河也‘’。

"直穷银汉":邀游银河。

"问津深入":追寻黄河源头。

"唤君平一笑":且唤严君平一笑,

"谁夸汉客":谁会夸汉代张骞,

"取支机石":取到了织女的支机石呢。

# 支机石:传说为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龙吟·过黄河》是元代许有壬创作的一首词。词上半部分描绘黄河浩浩荡荡、浊浪狂飙的雄浑壮阔之景,从其源自昆仑东北,到经天亘地、奔腾触裂,展现黄河气势,凸显其古今未变的雄壮。下半部分写作者乘舟过黄河,棹歌声响,在壮游中感受山川绵邈,萌生乘槎直入银汉的浪漫奇想,借唤君平一笑及汉客取支机石典故,抒发了对黄河壮美景观的赞叹,寄寓对国家强盛的自豪,也流露个人豪迈旷达的情怀与对未知的探索欲。上阕绘景,从黄河外观到内在气势,再到关联中原王气,层层递进;下阕写游河经历与想象,由现实的壮游到奇幻遐想,展现作者心境变化。此词情景交融精妙,风格雄浑闳肆、气势磅礴,许有壬以笔力展现黄河壮美,传达豪迈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诗人

许有壬(1287~1364),元代诗人。字可用,彰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进士,授同知辽州事,后历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中书参政、集贤大学士等职,历仕七朝,近五十年。许有壬“遇国家大事,无不尽言”,以直言敢谏著称。其文与欧阳玄齐名,雄浑闳隽,自然流畅。诗歌众体兼备,题材宽泛,既能反映现实、同情民生疾苦,又有清新隽秀之作。其词多登临怀古、唱和酬赠、咏物和陶情山水之作。《哀弃儿》《满庭芳》等均为佳作。著有《至正集》《圭塘小稿》《圭塘欸乃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首尾呼应:开篇“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描绘黄河水浩浩荡荡向东流去,从古至今没有尽头,展现黄河的雄浑壮阔与历史悠久。结尾“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借乘槎欲穷银汉的想象,与开篇黄河水的浩渺无垠相呼应。开篇从现实之黄河起笔,展现其宏大之景,结尾以想象的天河之行收束,看似写天河,实则与黄河的雄浑气势相契合,暗示黄河水如天河般神秘浩瀚,使整首词在结构上圆融完整,意境上相互映照。

2.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词人以如椽巨笔勾勒出黄河奔腾的壮阔景象。“浊波浩浩”从视觉角度,生动展现黄河水汹涌澎湃、滚滚东流之态,“东倾”赋予其强烈的动态感;“今来古往无终极”则从时间维度,强调黄河亘古流淌、永不停息,将黄河的雄浑气势从空间与时间上全方位呈现,为全词奠定雄浑豪迈的基调。“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这六句,词人进一步追溯黄河源头,从其发源于昆仑东北写起,“经天亘地”“滔滔流出”尽显黄河的雄浑壮阔与磅礴气势。“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将黄河的浪涛比作狂飙,其奔腾之势如要触裂天地,发出的声响似轰雷,仿佛能遮蔽太阳,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黄河惊涛骇浪、震天动地的声威,让人如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强大力量。“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由景及人,从黄河的雄伟壮观联想到中原大地的地理优势与历史底蕴。中原地区地势优越,向来被视为王气汇聚之地,而黄河流经此地,其雄壮气势从古至今未曾衰减,既象征着中原大地的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也暗喻着元朝如黄河般强大昌盛的国势,情景交融,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国家兴衰相联系,展现出词人对国家强盛的自豪之情,也使词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下片:“鼓枻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笔锋一转,描绘词人乘舟过黄河的情景。“鼓枻茫茫万里”,展现出词人在辽阔黄河上奋力划桨前行的画面,“茫茫万里”凸显黄河的广袤无垠,也暗示着词人此次行程的漫长与壮阔。“棹歌声、响凝空碧”,写词人的棹歌声在碧空回荡,凝结不散,既传达出词人渡河时的神采飞扬、慷慨激昂,也从侧面烘托出黄河的雄浑气势,振奋了词人的心胸,使其豪情满怀,尽情放歌。“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进一步抒发词人壮游天下的雄心壮志。由黄河的壮美引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联想,词人渴望遍历名山大川,饱览天下美景,并随处留下自己的吟咏诗篇。“壮游汗漫”体现出游历的豪迈与不羁,“山川绵邈”描绘出山河的辽阔与邈远,“飘飘吟迹”则勾勒出词人洒脱自在、诗意满怀的形象,展现出其对自由与探索的向往。“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词人展开浪漫想象,欲效仿汉代张骞乘槎探寻黄河源头,深入银河。“我欲”二字强烈表达出词人的主观意愿与大胆幻想,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借用严君平的典故,增添了词的神秘与奇幻氛围。词人仿佛在与古人对话,表达出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以及对自身豪情壮举的自信与豪迈。同时,这几句也与上片对黄河源头的描写相呼应,使全词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下片通过对“过黄河”的具体描写,将黄河的雄壮气势与词人的豪迈胸襟紧密融合,进一步深化了词的主题,展现出雄浑闳肆、气势磅礴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虞集《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下一篇:元·汤舜民《沉醉东风·维扬怀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