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阜小亭台":在自已家南面的小山包上有座小小的亭台,
# 南阜小亭台:南阜亭在崇仁县南。南阜:南边土山。
"薄有山花取次开":在亭台周围已有少许山花开始随意地开放了。
# 取次:任意,随便。,薄有:少有、小有之意。薄:少。
"寄语多情熊少府":写词寄语的熊少府一起来赏春景;
# 熊少府:虞集好友,生平不详。
"晴也须来":晴天一定要来,
"雨也须来":雨天也一定要来。
"随意且衔杯":你来后,你我朋友二人要随意地开怀畅饮,
# 衔杯:此处指饮酒。
"莫惜春衣坐绿苔":不要顾惜泥土绿苔弄脏新衣尽情地欣赏游玩。
"若待明朝风雨过":因为一旦错过时机,风雨一过天气虽说晴朗了,
"人在天涯":即使没有你东我西各在天涯,也能再相聚首!
"春在天涯":但到那时也是春光不待人,早也匆匆的过去了。
元代文学家
虞集(1272?~1348),元代文学家。字伯生,号邵庵、道园,世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眉山),后迁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抚州)。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早年从吴澄受学,大德初年,被举荐为大都路儒学教授,历任国子助教、博士等。文宗时以奎章阁侍书学士,与赵世延编纂《经世大典》,卒谥文靖。虞集作为当时的馆阁文臣,又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观贵人的碑版,与杨载、范梈、揭傒斯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其诗宗尚唐风,多唱和酬赠之作,格律谨严,成就主要在七律,代表作如《挽文丞相》《遣兴》《送袁伯长扈从上京》。虞集的文章多宣扬伦理道德,推崇儒家经术,其与揭傒斯、黄溍、柳贯并称“儒林四杰”。其散文善议论,纵横无碍,朝廷宏文高册,也多出其手。亦能词。有《道园学古录》《道园类稿》等著作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邀请友人的词。描绘了南阜小亭台边山花随意开放的田园春光,表达了对友人熊少府的热情邀约,劝其不论晴雨都前来共赏春光、饮酒作乐,莫等风雨过后,春光流逝,友人远在天涯,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春光易逝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想象:“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是作者的想象。作者想象友人到来之后,可以开怀畅饮,随意坐在长满绿色青苔的山岗上欣赏春光。同时,作者还想象了如果友人错过这次邀请,等到明朝风雨过后,可能会面临人在天涯、春也在天涯的遗憾场景,通过这种想象,强调了珍惜当下相聚时光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春景为引,铺展热情邀约的画卷。“南阜小亭台,薄有山花取次开”,开篇便点明地点,将读者引入一处别致的所在——城南山丘之上,一座小巧亭台静立,周遭已有零星山花次第绽放,宛如春神不经意洒落的斑斓碎金。词人按捺不住赏春的欣喜,即刻执笔致信好友熊少府:“寄语多情熊少府:晴也须来,雨也须来。”字里行间,“多情”二字道破彼此相知相惜的深厚情谊,而“晴也须来,雨也须来”的坚定邀约,更似不容推辞的恳切呼唤,既彰显出词人渴望与友同游的迫切心情,也勾勒出友人之间洒脱随性、不拘小节的真挚情分。下片笔锋一转,词人驰骋想象,勾勒出友人赴约后的欢愉场景,同时也委婉道出错过此次相聚的遗憾。“随意且衔杯,莫惜春衣坐绿苔”,在词人的想象中,待友人到来,二人可开怀畅饮,纵情山野,即便新衣沾满青苔,也全然不必在意,只管沉醉于这烂漫春光之中。紧接着,“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春在天涯”,词人语气陡然一转,以充满诗意的笔触,将时光易逝、聚散无常的怅惘娓娓道来。若错过眼前佳期,待风雨过后,或许彼此便将天各一方,纵使重逢,也难再寻此刻这般明媚春光。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以质朴的笔触描绘家园景致,以真挚的情感传递邀约之意,生动展现出词人晚年归乡后,寄情诗酒、悠然自得的闲适心境。其格调清新自然,语言浅白如话,却韵味悠长,将对友人的深情、对春光的眷恋,化作一曲明快而不失深情的春日邀约之歌。
# 此词如行云流水,清俊飘逸。上下片的结句环绕“招”字,再三致意,语重情长。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说虞作“自然风韵”,得之。
中山大学中文系黄天骥《元明词三百首》
# 全词纯用通俗语写身边事,情真意切,委婉动人。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薛祥生《历代词曲赏析》
上一篇:元·白朴《双调·庆东原》
下一篇:元·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