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看看忘忧草,
# 忘忧草:即萱草,俗名金针菜,花可食,食后如酒醉,故有忘忧之名。嵇康《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知所共知也。”
"含笑花":想想含笑花,
# 含笑花:属木兰科,花如兰,“开时常不满,若含笑焉”,故名。
"劝君闻早冠宜挂":劝你忘却忧愁,趁早离开官场。
# 冠宜挂:“宜挂冠”的倒装,即宜辞官,“挂冠”。《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逢萌)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后因以“挂冠”为辞官归里的代语。,闻早:趁早。
"那里也能言陆贾":能言善辩的陆贾哪里去了,
# 能言陆贾:汉高祖刘邦的智囊之一,著有《陆贾新语》,曾说服南越尉佗归汉。《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称其“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那里也:犹言哪里去了,如今安在。
"那里也良谋子牙":足智多谋的姜子牙哪里去了?
# 子牙:姜姓,吕氏,名望,通称姜太公。西周初年,为师尚父,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兵书《六韬》,相传为他所作。
"那里也豪气张华":文韬武略的张华哪里去了?
#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晋的大文学家,著有《博物志》和《张司空集》。曾力劝武帝排除众议,定灭吴之计。统一后持节都监幽州诸军事,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惠帝时,历任侍中、中书监、司空等高级职务。后被赵王伦和孙秀所杀。
"千古是非心":千古万代的是非曲直,
"一夕渔樵话":都成了渔人樵夫们一夜闲话的资料。
# 渔樵话:渔人樵夫所说的闲话。张升《离亭燕》:“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黄金缕":黄金缕线绣制的衣衫,
"碧玉箫":碧玉雕琢的箫管,
"温柔乡里寻常到":在温柔乡里本是寻常之物。
"青春过了":青春年华悄然流逝,
"朱颜渐老":红润的容颜渐渐衰老,
"白发凋骚":白发已纷纷丛生。
"则待强簪花":本想勉强在头上簪戴鲜花,
"又恐傍人笑":又怕旁人笑话。
"暖日宜乘轿":春日暖阳正适合乘轿出游,
"春风宜试马":和煦春风里不妨由马信步而行,
"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恰逢寒食时节,处处可见数百座秋千架,
"对人娇杏花":杏花对着人娇美绽放,
"扑人飞柳花":柳花扑人面轻盈飞舞,
"迎人笑桃花":桃花迎着人含笑盛开。
"来往画船游":画船在水面往来穿梭,
"招飐青旗挂":青布酒旗在风中招展摇曳。
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1226~1306?),元代戏曲作家。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终身未仕。白朴经历国破家亡之难,采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闭门读书,后放浪诗酒、漫游山水、吟诗作文度过一生。白朴是元朝初年最早从事杂剧创作的文人之一,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他在继承唐宋传统文学的基础上,革新了文体,所创作的作品,既保留了元杂剧的通俗易懂,又不失文学艺术性,对元曲的发展成熟作出巨大贡献。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六种,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前两种为元杂剧名著,另有《流红叶》《箭射双雕》各存曲词一折,有词集《天籁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散曲小令,也是一组抒怀词。第一首借忘忧草、含笑花劝人早辞官,以陆贾、子牙、张华的历史人物典故,感慨千古是非终成渔樵闲谈,抒发对功名的超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第二首先写在温柔乡中对青春老去的叹惋,又描绘寒食节春日游乐景,于美好春景里蕴含对时光和生活的体悟。
2. 写作手法
反衬:乐景衬哀情,以“黄金缕、碧玉箫”的奢华反衬“朱颜老、白发凋”的衰老,以自然景物的“娇”“笑”反衬人生迟暮的悲凉。比兴:用“二百处秋千架”的盛景暗喻时光易逝,劝诫世人珍惜春光,比兴手法使主题更含蓄深远。白描:以“写生”式笔触勾勒场景:“对人娇杏花,扑人飞柳花,迎人笑桃花”用“娇”“扑”“笑”三个动词,不加修饰地呈现花的情态,画面鲜活如在眼前。铺陈市井游乐细节:“暖日乘轿”“春风信马”“秋千架”“画船游”“青旗挂”等场景并列,以繁密的意象堆砌出春日繁华,极具画面感。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以“忘忧草”“含笑花”起笔,借富有象征意味的花草,劝人趁早放下功名,开篇简洁明快,传递出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为下文感慨历史人物做铺垫。“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连续用三个“那里也”构成排比,追问历史上能言善辩的陆贾、足智多谋的姜子牙、豪气干云的张华如今何在,以历史人物的湮没,感慨功名富贵皆为过眼云烟,强化对功名的看淡,句式整齐,情感强烈。“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收束有力,将千古以来的是非纷争,归结为渔人、樵夫一晚的闲谈,以小见大,凸显对历史、功名的超脱,传达出追求闲适、看淡荣辱的人生态度,言有尽而意无穷。第二首“黄金缕,碧玉箫,温柔乡里寻常到”,描绘“黄金缕”、“碧玉箫”,展现曾经沉迷于温柔富贵乡的生活场景,营造出奢华、逸乐氛围,为后文写青春老去做反衬,体现出对往昔生活的一种回顾与感慨。“青春过了,朱颜渐老,白发凋骚”,笔锋一转,直言青春消逝,容颜衰老,白发稀疏纷乱,抒发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悲凉之感,与前文奢华场景形成鲜明反差,强化哀伤情绪。“则待强簪花,又恐傍人笑”,刻画想强作青春姿态簪花,却又担心被人嘲笑的矛盾心理,细腻展现出对衰老的无奈与对青春的眷恋,将迟暮之人的复杂心境生动呈现。“暖日宜乘轿,春风堪信马,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描绘春日暖煦,适合乘轿、纵马游玩,又值寒食节,处处有秋千架的欢乐图景,以乐景写在时光流逝中仍可把握的生活意趣,从对衰老的哀伤中稍作超脱,展现生活的不同面。“对人娇杏花,扑人飞柳花,迎人笑桃花”,运用拟人,赋予杏花“娇”、柳花“扑”、桃花“笑”的姿态,生动展现春日繁花盛放、活泼热闹的景象,以自然生机反衬人生迟暮,也让画面充满情趣,体现作者对春景的细腻观察与描绘。“来往画船游,招飐青旗挂”,以画船来往、青旗招展收笔,勾勒出春日水边热闹游乐场景,延续前文春景描绘,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氛围,也暗含在时光流转中,仍可享受生活美好的意涵,使全曲在对春景的描绘中收束,余韵悠长。
# 曲中此种颓废情调,几于触目皆是,是为元时一般文人对于当代黑暗社会,尤其不平政治之反响。读者谅其心悲其遇可也。
现代郑因百《词曲概说示例》
# 读白朴此曲,不可径以消极视之,“笑”“忘”二字,恰是全篇关窍。
现代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评》
下一篇:元·虞集《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