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āng
diào
·
·
shòu
寿
yáng
·
·
dān
chūn
shèng
wèn

朝代:元作者:贯云石浏览量:3
dān
chūn
shèng
wèn
jiǔ
jiā
绿
yáng
yīn
kāi
huà
xià
qiū
qiān
róng
qiáng
huā
hàn
róng
róng
tòu
luó
sōng
shān
cuì
xiāng
huí
láng
lǎo
xiān
zhàng
yuè
míng
zhōng
wǎn
fēng
bǎo
diàn
殿
liáng
chí
shēn
ǒu
huā
qiān
zhàng
chuī
làng
yàn
luò
shā
shān
cuì
píng
gāo
guà
kàn
jiāng
cháo
shēng
qiān
wàn
jiā
juǎn
zhū
lián
rén
huà
xīn
shī
zhuó
jiǔ
rén
xián
zhī
chūn
jiā
tóng
liǔ
biān
xián
diào
chèn
cán
hóng
mǎn
jiāng
ōu
xīn
qiū
zhì
rén
zhà
bié
shùn
cháng
jiāng
shuǐ
liú
cán
yuè
yōu
yōu
huà
chuán
dōng
zhè
liáng
tóu
ér

译文

挑着春日的菜篮,寻问酒家何处,绿杨树荫下风景如画。秋千旁的女子容颜娇美胜过花朵,汗水浸透了罗帕。松树杉树翠绿,茉莉花香四溢,老仙人在回廊漫步,手持拐杖。月光下晚风轻拂宝殿,池塘深处荷花盛开仿佛有千丈之高。鱼儿吹起波浪,大雁落在沙滩上,远望吴山如翠绿的屏风高高挂起。看江潮拍打岸边,声音震耳欲聋,千家万户感受到这气势,卷起朱帘,美人如画。写下新诗,喝着浊酒,我这个野人悠闲地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家童在柳树边悠闲地钓鱼,趁着残花落满江面,鸥鹭飞舞。新秋到来,人们刚刚离别,沿着长江,水流带着残月。悠悠的画船向东驶去,这思念之情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这一夜。

逐句剖析

"担春盛":挑着春日的菜篮,

# 担春盛:挑着春盛担子。

"问酒家":寻问酒家何处,

"绿杨阴似开图画":绿杨树荫下风景如画。

"下秋千玉容强似花":秋千旁的女子容颜娇美胜过花朵,

# 玉容:妇女美丽的容貌。

"汗溶溶透入罗帕":汗水浸透了罗帕。

# 溶溶:这里形容汗水多。

"松杉翠":松树杉树翠绿,

"茉莉香":茉莉花香四溢,

"步回廊老仙策杖":老仙人在回廊漫步,手持拐杖。

"月明中晚风宝殿凉":月光下晚风轻拂宝殿,

"玉池深藕花千丈":池塘深处荷花盛开仿佛有千丈之高。

"鱼吹浪":鱼儿吹起波浪,

"雁落沙":大雁落在沙滩上,

"倚吴山翠屏高挂":远望吴山如翠绿的屏风高高挂起。

"看江潮鼓声千万家":看江潮拍打岸边,声音震耳欲聋,千家万户感受到这气势,

"卷朱帘玉人如画":卷起朱帘,美人如画。

"新诗句":写下新诗,

"浊酒壶":喝着浊酒,

"野人闲不知春去":我这个野人悠闲地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

"家童柳边闲钓鱼":家童在柳树边悠闲地钓鱼,

"趁残红满江鸥鹭":趁着残花落满江面,鸥鹭飞舞。

"新秋至":新秋到来,

"人乍别":人们刚刚离别,

"顺长江水流残月":沿着长江,水流带着残月。

"悠悠画船东去也":悠悠的画船向东驶去,

"这思量起头儿一夜":这思念之情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这一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双调·寿阳曲·担春盛,问》是元代散曲家贯云石的一组曲,属北曲小令。全曲以春景为脉络,首章写少女踏青游春,以“绿杨”“秋千”勾勒青春气息,汗透罗帕的细节暗含娇憨;次章转写月夜仙境,松杉翠色与茉莉清香交织,宝殿凉风、藕花千丈营造清幽意境;第三章移步吴山,江潮鼓声与玉人朱帘相映,动静相生;第四章笔锋一转,以野人垂钓、残红江鸥的闲适画面,展现隐逸之趣;末章则以新秋别离收束,画船东去、残月随流的意象,暗含离人愁绪。全曲语言明丽清丽,善用白描手法,如“汗溶溶透入罗帕”“鱼吹浪,雁落沙”等句,以细腻笔触捕捉瞬间动态。五章小令独立成篇又暗合时序流转,由春及秋,由景入情,体现了散曲“即景抒情”的艺术特色,兼具生活情趣与文人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贯云石(1286~1324),元代散曲作家。原名小云石海涯,字浮岑,自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维吾尔族,祖籍新疆北庭(今吉木萨尔县)。初袭父职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后让爵于弟,北上师从姚燧。仁宗时,曾任翰林侍读学士等职,后辞官隐居。其善书法,自成一家。诗文亦有一定成就,尤以散曲最著。其散曲以写山林逸乐生活与男女恋情为主。作品风格基本上属豪放派,以清俊见长。代表曲作有《正宫·塞鸿秋》《中吕·红绣鞋》《双调·清江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段:“担春盛,问酒家,绿杨阴似开图画。下秋千玉容强似花,汗溶溶透入罗帕。”开篇“担春盛,问酒家”,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担春盛”点明时节为春天,“问酒家”则展现出一种悠然闲适的生活态度,仿佛能看到主人公轻松地挑着春日的物品,四处寻觅酒家的画面。“绿杨阴似开图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绿杨成荫的景象比作一幅展开的画卷,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景色的美丽与生机勃勃。“下秋千玉容强似花,汗溶溶透入罗帕”描绘了一位在秋千上玩耍的女子形象。“玉容强似花”将女子的容颜比作花朵,突出了她的美丽动人;“汗溶溶透入罗帕”则细腻地刻画了女子游玩时的娇憨之态,通过汗水浸湿罗帕这一细节,展现出她的活泼与青春活力。这段文字营造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第二段:“松杉翠,茉莉香,步回廊老仙策杖。月明中晚风宝殿凉,玉池深藕花千丈。”“松杉翠,茉莉香”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绘了夏日的园林景色。翠绿的松杉和散发着香气的茉莉,构成了一幅清新宜人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好。“步回廊老仙策杖”则增添了一份闲适和悠然的氛围,一位老者手持拐杖漫步在回廊之中,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月明中晚风宝殿凉,玉池深藕花千丈”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意境。明月高悬,晚风吹拂,宝殿中透着丝丝凉意;玉池中荷花盛开,仿佛有千丈之深,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这段文字通过对夏日园林夜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第三段:“鱼吹浪,雁落沙,倚吴山翠屏高挂。看江潮鼓声千万家,卷朱帘玉人如画。”“鱼吹浪,雁落沙”生动地描绘了江边和沙滩上的自然景象。“鱼吹浪”将鱼儿在水中游动时泛起的波浪形象地表现出来,“雁落沙”则描绘了大雁落在沙滩上的画面,一动一静,相得益彰。“倚吴山翠屏高挂”将吴山比作翠绿的屏风,形象地描绘出吴山的雄伟和秀丽。“看江潮鼓声千万家,卷朱帘玉人如画”则将视角从自然景象转向人文景观。江潮汹涌,鼓声震天,仿佛整个城市都能感受到它的力量;而卷起朱帘的美人则如同画卷一般美丽动人。这段文字通过对江潮和美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细腻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赞美之情。第四段:“新诗句,浊酒壶,野人闲不知春去。家童柳边闲钓鱼,趁残红满江鸥鹭。”“新诗句,浊酒壶”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他手持新写的诗句,品尝着浊酒,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野人闲不知春去”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闲适和对时光流逝的不在意,他仿佛与世隔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察觉到春天的离去。“家童柳边闲钓鱼,趁残红满江鸥鹭”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家童在柳树边悠闲地钓鱼,江面上漂浮着残红,鸥鹭在水中嬉戏。这段文字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第五段:“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新秋至,人乍别”点明了时间和事件,新秋时节,人们刚刚分别,营造出一种离别的伤感氛围。“顺长江水流残月”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江水缓缓流淌,残月倒映其中,更增添了几分惆怅和哀愁。“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离别之情。悠悠的画船向东驶去,而诗人的思念之情却刚刚开始。他沉浸在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中,无法自拔。这段文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张可久《普天乐·秋怀》

下一篇:元·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