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yáng
·
·
běi
máng
shān
huái
怀

朝代:元作者:张养浩浏览量:3
bēi
fēng
chéng
zhèn
huāng
yān
mái
hèn
bēi
míng
cán
quē
yīng
nán
rèn
zhī
shì
hàn
cháo
jūn
jìn
cháo
chén
fēng
yún
qìng
huì
xiāo
jìn
dōu
zuò
běi
máng
shān
xià
chén
biàn
便
shì
jūn
huàn
yìng
biàn
便
shì
chén
huàn
yìng

译文

悲伤的风阵阵吹来,荒烟弥漫,似乎掩埋着无尽的怨恨,那些墓碑上的铭文已经残缺不全,难以辨认。真不知道这里埋葬的是汉朝的君主,还是晋朝的大臣呢?他们生前把那风云际会的荣华富贵都消磨殆尽,如今都变成了北邙山下的尘土。就算是曾经的君主,也呼唤不应了;就算是曾经的大臣,也呼唤不应了!

逐句剖析

"悲风成阵":悲伤的风阵阵吹来,

"荒烟埋恨":荒烟弥漫,似乎掩埋着无尽的怨恨,

"碑铭残缺应难认":那些墓碑上的铭文已经残缺不全,难以辨认。

# 碑铭:指碑文和铭文。有韵的碑文,叫铭。语出《后汉书·翟酺传》:“酺免后,遂起太学,更开拓房室,学者为酺立碑铭於学云。”

"知他是汉朝君":真不知道这里埋葬的是汉朝的君主,

"晋朝臣":还是晋朝的大臣呢?

"把风云庆会消磨尽":他们生前把那风云际会的荣华富贵都消磨殆尽,

# 庆会:喜庆吉祥的聚会。

"都做北邙山下尘":如今都变成了北邙山下的尘土。

"便是君":就算是曾经的君主,

"也唤不应":也呼唤不应了;

"便是臣":就算是曾经的大臣,

"也唤不应":也呼唤不应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是元代张养浩所作的一首散曲,出自《云庄休居小乐府》。张养浩身为汉人任朝官,置身元代复杂的民族矛盾和官场斗争旋涡,历经忧患与凶险。此曲以怀古为题材,开篇写悲风、荒烟中残缺难认的碑铭,引出“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的疑问。随后点出昔日风云庆会终成北邙山下尘,结尾“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以反复手法强化感慨。全曲语言质朴,用反问与反复技巧,借历史人物命运抒发对功名富贵转瞬成空的叹惋,以对生死的彻悟借古讽今,体现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洞察,感染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

张养浩(1269?~1329),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谥文忠,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荐为东平学正,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因上疏触怒英宗,遂辞官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起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积劳而病卒于任所。张养浩与元明善、曹元用齐名,号称山东“三俊”。其诗多写民生疾苦,诗风颇受散曲影响,通俗晓畅,风致潇洒。散曲风格豪宕放旷,超逸雄浑,时有清丽俊爽之气。其以散曲反映社会重大主题,提高了散曲的社会功能。代表作品有《山坡羊·潼关怀古》。有政论集《三事忠告》,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诗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回望了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兴衰更迭,伴随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是从未停歇的毁坏,众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财富都沦为灰烬,今日的胜利者将失败者的一切烧尽殆尽,那么谁能确保他不会是明日的失败者呢?如此想来,这输输赢赢又有什么价值呢?这就强烈且冷静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展开的残酷征战焚烧以及夺得政权后大建宫殿的挥霍无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历史兴亡的曲,借北邙山悲风荒烟、碑铭残缺的萧瑟景象,以及对汉朝君、晋朝臣身份难辨的追问,写出了昔日风云人物的荣华富贵终被时光消磨殆尽,最终都化为尘土的历史规律,暗含对人生虚无的深沉感慨。

2. 分段赏析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起笔便以“悲风”“荒烟”渲染出萧瑟凄怆的氛围,阵阵寒风裹挟着荒草烟气,仿佛掩埋着无尽幽恨。视线所及,碑铭在岁月侵蚀下斑驳残缺,字迹模糊难辨——这既是北邙山古墓群的真实景象,也暗喻着历史的沧桑剥落。诗人以“应难认”的揣度,将读者带入对往昔的追思,那些曾在史书上留下姓名的人物,如今连墓碑都难以辨识,时光的消磨力在此尽显。“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面对残碑断壁,诗人发出诘问:谁还能真切知晓这些墓主是汉朝的君王,还是晋代的臣子?这一疑问打破了历史的庄严感,曾经高高在上的君臣名分,在荒烟蔓草间竟成了模糊的谜题。“知他是”的口语化表达,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却也让历史的神圣性在现实的荒凉中消解,暗含对功名富贵终成空的喟叹。“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诗人将笔触从具体景物转向历史规律的概括:那些生前风云际会、尽享荣华的君臣,无论曾有过怎样的权势与风光,最终都被时光消磨殆尽,化作北邙山下的一抔尘土。“风云庆会”与“北邙下尘”形成强烈对比,前者是生前的辉煌顶点,后者是死后的寂灭归宿,动词“消磨”“做”则强化了这种从盛到衰的必然过程,道尽人生无常的悲凉。“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结句以重复句式强化情感,即便曾是君临天下的君主,或是权倾朝野的大臣,如今也再也唤不醒了。两个“也唤不应”语气冷硬,带着穿透时空的寂寥,仿佛诗人在荒坟间声声呼唤,却只换来死寂的回声。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终结的喟叹,更是对历史轮回的深刻洞察:无论生前何等显赫,死后皆归于虚无,字里行间透着对功名富贵的彻悟与超脱。

3. 作品点评

张养浩此词立意高远,以沉郁雄浑的笔触写尽历史沧桑。全词结构严谨,从景物渲染到历史追问,再到规律概括与情感收束,层层递进中尽显怀古之作的沉郁张力,既高度概括出功名富贵终化尘土的历史必然,又以苍凉笔调传递出对人生的深刻哲思,堪称其怀古组词中兼具雄浑气势与思辨深度的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下一篇:元·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