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chūn
·
·
chūn
jǐng

朝代:元作者:胡祗遹浏览量:3
zhī
hóng
xuě
qiáng
tóu
xìng​
shù
diǎn
qīng
shān
shàng
píng​
​​yì
chūn
néng
qíng
míng​
sān
yuè
jǐng​
zuì
xǐng
cán
huā
yùn
niàng
fēng
ér
mì​
tiáo
yàn
ní​
绿
chuāng
chūn
shuì
jiào
lái
chí​
​shuí
huàn
​​chuāng
wài
xiǎo
yīng
tí​
lián
hóng
táo
huā
xiè​
shí
qīng
yīn
liǔ
yǐng
xié
luò
yáng
huā
jiǔ
shí
bié
chūn
yě​
​​xián
shà
jiù
fēng
dié

译文

几枝初开的杏花红雪般堆在土状,点点青山如画屏一样隐现在屋上。一个春季,能有几天这样明媚、晴朗?阳春三月的景致令人陶醉,只适合醉眼朦胧地而不适合清醒地去欣赏。花虽残了,蜂儿却把它酿成了蜜,雨虽来了,燕子却借它调好了筑窝的泥。绿荫窗下,浓睡的我醒来已经很晚了。是谁把我叫起?是那窗外早晨鸣叫的黄莺。像一帘红雨飘下,那是凋谢了的桃花,十里长的柳荫,树影儿歪斜。一时间来洛阳赏花饮酒的人纷纷都告别了。春天归去了,闲坏了旧日里忙于采花的蜂蝶。

逐句剖析

"几枝红雪墙头杏":几枝初开的杏花红雪般堆在土状,

# 红雪:形容初春盛开杏花的繁茂。

"数点青山屋上屏":点点青山如画屏一样隐现在屋上。

"一春能得几晴明":一个春季,能有几天这样明媚、晴朗?

# 一春:一个春季。

"三月景":阳春三月的景致令人陶醉,

"宜醉不宜醒":只适合醉眼朦胧地而不适合清醒地去欣赏。

# 宜:适合。

"残花酝酿蜂儿蜜":花虽残了,蜂儿却把它酿成了蜜,

"细雨调和燕子泥":雨虽来了,燕子却借它调好了筑窝的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绿荫窗下,浓睡的我醒来已经很晚了。

# 觉来:醒来。

"谁唤起":是谁把我叫起?

"窗外晓莺啼":是那窗外早晨鸣叫的黄莺。

"一帘红雨桃花谢":像一帘红雨飘下,那是凋谢了的桃花,

# 红雨:比喻飘落的桃花。此出自唐代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十里清阴柳影斜":十里长的柳荫,树影儿歪斜。

"洛阳花酒一时别":一时间来洛阳赏花饮酒的人纷纷都告别了。

"春去也":春天归去了,

"闲煞旧蜂蝶":闲坏了旧日里忙于采花的蜂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阳春曲·春景》是元代胡祗遹创作的一组散曲。围绕春日美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留恋。通过对墙头杏花、青山、残花、细雨、晓莺等春日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幅幅春日图景。第一支曲描绘春晴之景,表达对春日晴明的珍惜;第二支曲刻画春睡之景,从细微处见春意;第三支曲写春归之景,流露对春天逝去的惋惜。这组散曲将春意渲染得浓郁动人,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入微,体现了胡祗遹高超的写景抒情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元代的散曲。描绘了春日里杏花盛开、青山如屏、蜂儿采蜜、燕子筑巢、桃花凋谢等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沉醉以及春天逝去时的惋惜之情,营造出浓郁的春日氛围。借墙头杏花、窗外晓莺等景象,写出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以及春归时的淡淡哀愁。

2. 写作手法

远近结合:“几枝红雪墙头杏”,聚焦眼前“墙头杏”,“几枝”限定数量,让杏花的画面具体可感,是贴近视角的近景呈现,细腻展现春日庭院(或周边)杏花绽放、如雪似霞的鲜活姿态,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冲击,仿佛杏花就在眼前墙头摇曳。“数点青山屋上屏”,将视角拉远,以“青山”为远景,“数点”勾勒出青山在远处若隐若现、如屏般矗立的轮廓,与近在咫尺的墙头杏形成空间上的远近层次。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开篇“墙头红粉杏花村,山外白云香雪堆”,词人如丹青妙手,以细腻笔触勾勒春日晴好之景。墙头杏花热烈绽放,红粉相间,宛如一幅鲜活的村野画卷徐徐展开,“红粉”二字既点明杏花之色,又赋予其灵动鲜活之感;远处青山之外,白云悠悠,似香雪堆积,营造出朦胧而悠远的意境。这两句对仗工整,一近一远,一艳一素,相互映衬,生动展现出春日晴空下万物的蓬勃生机,也为全曲奠定了明朗欢快的基调。“一春能得几晴明?”陡然发问,以疑问句式强化春日晴好时光的珍贵难得。春日常伴风雨,晴日寥寥,此问饱含对晴日的珍视,也流露出词人得见晴日的欣喜与庆幸。“三月景,宜醉不宜醒”,则以直抒胸臆之笔,将对阳春三月美景的沉醉之情推向高潮。在这如诗如画的三月,词人甘愿沉醉其中,不愿醒来,悠然自得的心境跃然纸上,让读者也仿佛身临其境,陶醉于这明媚春光之中。第二首:“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词人视角独特,聚焦于细微之处,展现春日别样生机。残花虽已凋零,却成为蜂儿酿蜜的原料,蜜蜂穿梭其间,忙碌而欢快;绵绵细雨飘落,为燕子调和筑巢的泥土,燕子衔泥往返,勤劳而有序。“酝酿”“调和”二词,将虫鸟的活动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赋予画面动态之美,不见残花凋零的衰败、细雨绵绵的惆怅,唯有对春雨滋润万物、孕育生机的赞美。“绿窗春睡觉来迟”,镜头转向室内,描绘窗内之人春睡正酣的场景。“绿窗”点明室内春意盎然,与窗外春色相呼应,“春”“绿”二字,将室内外的春意自然相连,营造出浓郁的春日氛围。“觉来迟”的原因是“窗外晓莺啼”,清脆悦耳的莺啼声打破静谧,唤醒沉睡之人。词人对莺声的欣悦之情溢于言表,莺啼不仅是唤醒春睡的信号,更是春天生机勃勃的象征,进一步衬托出春天的美好与迷人,使整首词充满生活情趣与诗意。第三首:“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词人以极具画面感的语言,描绘出春归时节的独特景致。眼前,桃花纷纷飘落,如红雨般洒落,这是房前春归的明显迹象,“红雨”的比喻新颖而生动,既写出桃花飘落之美,又暗含春逝的无奈;远处,十里长堤,柳荫成片,柳枝随风摇曳,树影倾斜,展现出春深时节的繁茂与静谧。近景的落花与远景的柳荫相互映衬,色彩鲜明,一“谢”一“斜”,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富有层次感的春归画卷。“洛阳花酒一时别”,勾勒出在洛阳,曾有繁花与美酒相伴的相聚场景,“一时别”点明美好事物短暂,相聚戛然而止;“春去也”以季节消逝,强化美好不再的怅惘,春象征生机、欢乐,春逝暗喻繁华散场;“闲煞旧蜂蝶”,往昔蜂蝶因花忙忙碌碌,如今春去花谢,蜂蝶无所事事,用蜂蝶“闲煞”,侧面烘托环境由热闹到寂寥的转变。

4. 作品点评

这组曲子把春意渲染得极为浓丽,能让读者收获暖融融、醉醺醺的体验,还于细微物像里,展现出大自然复苏后的蓬勃生机。三首曲子除内容各有侧重,写法也注重变化:第一首以论述展开,第二首用问答推进,第三首借感叹收束。三首相互比照,达成浑然一体又多姿多彩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刘因《观梅有感》

下一篇:元·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