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踏水乱明霞":策马踏溪,搅乱了映在水中的霞影,
# 马蹄踏水乱明霞:明亮的云霞倒映在水中,诗人策马踏溪,搅乱了水中的霞影。乱:搅乱。
"醉袖迎风受落花":我挥洒着衣袖,迎面吹来的微风还夹杂着飘落的花瓣。
# 醉袖:醉人的衣袖。
"怪见溪童出门望":看到已经站在溪旁的孩童,甚使人惊奇,
# 溪童:站在溪旁的孩童。,怪见:很奇怪地看到。
"鹊声先我到山家":原来是他听到鹊声而早早出门迎接了。
# 山家:居住在山区的隐士之家。,鹊声:喜鹊的鸣叫声。
元代理学家、诗人、文章家
刘因(1249~1293),元代理学家、诗人、文章家。初名骃,字梦骥,后改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元世祖诏征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未几即辞归。至元三十年,刘因病逝,朝廷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刘因与许衡、吴澄并称“元初三大儒”。刘因学宗程朱,兼采陆九渊之说,并不全然拘守程朱门户。他工诗词,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诗风平正通达,力矫时弊,词性情朴厚。他论文重经世致用,议论文有雄辩之气,言词有力。著有《静修先生文集》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描绘了诗人暮春山行时所见的鲜活自然场景与温馨人文画面,体现了山居生活的闲适情趣,营造了“人在画中行”的优美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全诗以简练笔墨勾勒画面,“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直接描绘山行途中的马蹄、溪水、落花等意象,不加雕饰却生动传神,展现暮春山景的明丽与诗人醉心自然的情态。
3. 分段赏析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诗人以动态画面开篇:马蹄踏过溪水,搅碎水中霞影;衣袖随风轻扬,承接纷飞落花。通过“马蹄、溪水、明霞、落花”四个意象的并列铺陈,不加修饰地呈现暮春山行的鲜活场景。动词“踏乱”“受落”精准捕捉光影流动与花瓣飘坠的瞬间,展现“人在画中行”的意境。“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笔锋转向人文场景:溪畔童子闻声出迎,诗人方知是喜鹊报信。采用倒叙手法,先写“怪见”结果,再揭示“鹊声”缘由。通过“童子出门”与“鹊声先至”的因果关联,以生活细节体现山居生活的闲适情趣。白描中暗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悬念设计,使山家的殷切期盼跃然纸上。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勾勒意境,语言质朴却暗藏灵韵,通过简练的意象组合营造出清新隽永的审美意趣。诗中“灵动”源于意象的跳跃组合,如马致远笔下九个名词构建的秋思图谱,看似随意却暗合情感流动。
# 马蹄踏过溪水,搅乱了映在水中的彩霞,迎风的衣袖落上了许多花。诗意清新,写景如画。
不详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教授赵传仁《诗词曲名句辞典》
上一篇:元·萨都剌《上京即事》
下一篇:元·刘因《观梅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