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
gōng
·
·
yǒng
西
èr

朝代:元作者:奥敦周卿浏览量:3
西
yān
shuǐ
máng
máng
bǎi
qǐng
fēng
tán
shí
xiāng
qíng
西
shī
dàn
nóng
zhuāng
wěi
wěi
xiāng
xián
huà
fǎng
jìn
huān
shēng
shēng
huáng
chūn
nuǎn
huā
xiāng
suì
rěn
shí
kāng
zhēn
nǎi
shàng
yǒu
tiān
táng
xià
yǒu
háng
。”
。”

译文

烟水浩渺的西湖波光荡漾,在百顷微风飘拂的水潭上,十里水面飘溢荷香。雨也适宜晴也适宜,更像西施那样无论淡抹浓妆都艳丽无双。一只只画船尾尾相接,欢笑声、乐曲声终日飘荡。春暖时节百花芬芳,庄稼丰收四季安康。真应了那句俗谚:“天上有个天堂,人间有个苏杭。”

逐句剖析

"西湖烟水茫茫":烟水浩渺的西湖波光荡漾,

"百顷风潭":在百顷微风飘拂的水潭上,

# 百顷风潭:百顷是概言西湖之大,潭言湖水之深。

"十里荷香":十里水面飘溢荷香。

# 十里荷香: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咏杭州,描绘西湖:“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宜雨宜晴":雨也适宜晴也适宜,

# 宜雨宜晴:“宜雨宜晴”二句: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化用其句。

"宜西施淡抹浓妆":更像西施那样无论淡抹浓妆都艳丽无双。

"尾尾相衔画舫":一只只画船尾尾相接,

# 尾尾相衔画舫:“尾尾相衔画舫”二句:描写游人之盛。彩船一条紧接一条,每日欢乐的音乐之声不停。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欢笑声、乐曲声终日飘荡。

# 笙簧:泛指乐器。笙,管乐器,常见的有大小数种,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簧,乐器里用铜或其他质料制成的发声薄片。,尽:都是。

"春暖花香":春暖时节百花芬芳,

"岁稔时康":庄稼丰收四季安康。

# 时康:指国泰民安。,岁稔:每一年的庄稼成熟。稔:庄稼成熟,这里指丰收。

"真乃":真应了那句俗谚:“

"上有天堂":天上有个天堂,

"下有苏杭":人间有个苏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太常引·西湖烟水茫茫》是元代散曲家奥敦周卿创作的一首散曲。作品主要描绘杭州西湖春日和暖、花开正艳时的景色,既细致刻画了秀丽宜人的自然风光,也传递出百姓生活安稳、年景丰足的欢乐气息。整支曲子风格平实清新,语言通俗流畅,其中引用古诗的句子融入得自然,看不出生硬雕琢的痕迹。在语言雅俗程度的拿捏和浓淡氛围的处理上,也显得比较恰当。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至元八年(1271年),奥敦周卿从怀孟路总管府判官调任河北南道提刑按察使佥事,这是负责一路司法事务的官职。此前他公正处理了“札木秃一案”,按察使为表鼓励,准了他半年假期去杭州游玩。临行前,按察使说:“祝君顺风,别忘了把西湖风景带给老夫。”奥敦周卿到杭州时,正是春末夏初,花草还未长得特别茂盛。有一天,湖面上飘着细雨,远山近水都笼罩在一片朦胧里。他独自在西湖边漫步,看雨丝细细落下,山水像蒙了层薄纱,一时兴致上来,便写了一组咏西湖的曲子,这段文字便是其中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的元曲,描绘了西湖烟水迷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的秀丽景色,最终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叹,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礼赞。

2. 写作手法

化用:“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化用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句意。将西湖的晴雨皆美提炼为“宜”字统领的概括性表达。这种化用既保留了原诗精髓,又赋予西湖人格化的灵动特质,暗示其能包容不同天气下的自然韵致。动静结合:“西湖烟水茫茫”和“尾尾相衔画舫”"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以静态笔法勾勒出西湖的辽阔与清幽。烟水、风潭、荷香构成静态画面。“尾尾相衔画舫”以动态描写打破静谧,游船如鱼群般穿梭的意象,既呼应了“笙簧”的乐声,又以“尾尾相衔”的拟人化笔法赋予画面流动感。生动展现了江南春色的灵动与静谧。

3. 分段赏析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中描绘的是天气晴好时西湖的景色,作者将放晴后西湖的美景细致地呈现出来,读来让人思绪万千。小曲开头从西湖的烟水写起,一个“茫茫”,让人眼前浮现出辽阔无边的画面。湖面上的轻烟与水色相互交融,朦胧又起伏,美得让人移不开眼。接在“百顷风潭”之后,视线从大片水域慢慢收回到近前,转而留意西湖那些特有的小景。这种空间上由大到小的转换,让人既能感受到西湖开阔的秀美,又能注意到藏在其中的细腻细节。湖里的荷花正散着淡淡的香气,这香气其实是接着前文“百顷风潭”的场景来的,风轻轻吹过,荷叶沙沙晃动,便送来了阵阵若有若无的清香。眼前的景色已让人看不够,那若有若无的荷香更添几分沉醉。“十里”并非确指,就像柳永在《望海潮》里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勾勒出烟水相连的西湖上,微风轻拂莲花的模样。“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将西湖比作西施,赋予其拟人化的灵性。“宜雨宜晴”以天气变化暗喻西湖在不同情境下的独特韵味,既呼应前文的烟雨朦胧,又暗示晴日潋滟,展现其四季皆美的特质。“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中以“尾尾相衔”动态描绘画舫连绵的盛况,展现西湖游船络绎不绝的热闹。“无日不笙簧”通过听觉描写,渲染笙歌不歇的欢愉氛围,暗示西湖不仅是自然胜境,更是人间乐土,动静结合,由景及人。“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春暖花香”总括西湖的盎然生机,“岁稔时康”则升华至社会安定、物阜民丰的盛世图景。结尾引用民间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既点明主题,又以通俗语言强化赞叹之情。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曲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不少古代名人的诗词融入其中,却并不显得生硬刻意,反而自然顺畅,满是真挚的情感。借助苏轼、柳永的出色词句来装点作者心中的西湖,体现出作者在组织语言上的能力。整支小曲风格清淡秀雅,语言通顺,体现出元人特有的审美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于咏西湖的成百上千首作品中,也堪称为上乘之作。

不详中国散曲研究会副会长门岿《元曲管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和卿《醉中天·咏大蝴蝶》

下一篇:元·萨都剌《上京即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