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别后遥山隐隐":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隐隐约约的重峦叠嶂,
# 遥山隐隐:远山隐隐约约。这里用作双关,是说别时情景隐约还在心上。
"更那堪远水粼粼":更难忍受波光粼粼的江水奔流而逝。
# 粼粼:形容水明净清澈。
"见杨柳飞绵滚滚":只见柳絮纷扬漫天飘洒,
# 飞绵:指飘飞的杨花柳絮。,杨柳:形容柳絮不扬。
"对桃花醉脸醺醺":面对娇艳的桃花痴醉得脸色晕红。
# 醺醺:形容醉态很浓。,对桃花:以人面喻桃花。暗用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诗意。
"透内阁香风阵阵":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
# 内阁:深闺,内室。
"掩重门暮雨纷纷":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 纷纷:形容雨之多。,暮雨:指傍晚所下的雨。,重门:庭院深处之门。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忽地来临,
# 怕黄昏:黄昏容易引起人们寂寞孤独之感。化用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词意。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不想失魂落魄,又怎不叫人落魄伤心?
# 地:一作“能”。,销魂:亦作“消魂”,失魂落魄的样子。暗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语意。
"新啼痕压旧啼痕":旧的泪痕还未干透,又添了新的泪痕,
"断肠人忆断肠人":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
# 断肠人:悲愁到了极点的人。
"今春":要知道今年春天,
"香肌瘦几分":我的身体瘦了多少?
# 香肌瘦:形容为离愁而憔悴、消瘦。
"缕带宽三寸":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 宽三寸:是说人憔悴瘦损,体不胜衣。,缕带:缕,一作“搂”。缕带:束腰带,泛指衣带。
元代戏曲作家
王实甫(1260?~1336?),元代戏曲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是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代表。他的剧作大多以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爱情为题材,风格秀美,细腻委婉,其中《西厢记》尤为出色。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四种,现存《西厢记》《破窑记》(一说关汉卿作)《丽春堂》三种;《芙蓉亭》《贩茶船》两剧各存一折曲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是王实甫创作的一首描写闺怨相思的带过曲,描写女子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其因离别而生的浓烈离愁、深切相思与孤独憔悴之情,情感真挚,情景交融。
2. 写作手法
叠字:曲中善用叠词传情:“隐隐”“粼粼”以远景叠字勾勒空间阻隔,强化离愁;“滚滚”“醺醺”“阵阵”“纷纷”以近景叠词渲染景物纷乱,暗衬心绪烦乱。《尧民歌》中“黄昏”“销魂”“啼痕”的复沓,如泣如诉,形成韵律回环,将相思的煎熬与憔悴层层递进地倾泻而出。叠词既摹景态,又传情致,声韵绵密婉转,让离愁别绪在往复低吟中愈显哀婉动人。直接抒情:“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以重复句式直抒对孤独时光的恐惧,反问语气强化相思之深;“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用复沓手法堆叠愁绪,血泪交织般倾诉思念之苦;结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以设问自怜,直陈身心憔悴。这些抒情如心底呐喊,冲破景物铺垫,将离愁别恨毫无保留地迸发而出,情致哀婉,感人至深。夸张:善用夸张凸显相思之深。“新啼痕压旧啼痕”以泪痕层层堆叠,夸张展现泪水之多、哀愁之浓;“搂带宽三寸”以腰带骤然宽松三寸,极言因相思“香肌瘦”的程度,将无形愁绪化为可度量的身体变化;“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以时间流逝的紧迫感,夸张烘托度日如年的煎熬。这些夸张手法让相思的极致痛苦具象可感,强化了曲中哀婉缠绵的抒情力度。景物描写:这首元曲多处用到景物描写:远景勾勒愁绪。“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以远山朦胧、水波悠悠的开阔画面,暗示空间阻隔与思念的绵长。近景渲染纷乱。“飞絮滚滚”“香风阵阵”“雨儿纷纷”等动态景物,以盎然春意反衬主人公的孤寂,纷乱意象暗合其心绪烦乱。暮色强化孤独之情。“黄昏”反复出现,暮色笼罩的冷寂氛围,层层递进地烘托出独处的凄凉。景物随情感流动,景语即情语,浑然一体地传递出离愁别恨。
3. 分段赏析
小令《十二月》以“自别后”开篇,直点离别相思主题,奠定了全曲的情感基调。作者运用工整的对仗,描绘出一幅凄清冷落的画面:遥山隐隐,远水粼粼,杨柳随风轻摆,桃花纷飞飘落,内阁寂静,重门深锁。“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的运用堪称绝妙,一方面,“隐”与“粼”、“滚”与“醺”、“阵”与“纷”相互押韵,赋予作品和谐优美的韵律,读来朗朗上口;另一方面,这些叠音词生动地勾勒出景物的特点,强化了寥廓冷落的氛围。遥山远水暗示着恋人相隔万里,重重阻隔,加倍渲染出令人愁绪满怀的景色,将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融入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每句后两字的叠用,更衬托出情思的缠绵悱恻,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的转换,细腻展现出女子日复一日的思念与寂寞。《尧民歌》则转为直接抒情,运用连环与夸张手法,将女子的相思之苦推向高潮。“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采用散文句法,搭配“忽地”“怎地”等口语词汇,直白如话,充满生活气息,生动展现出女子对黄昏寂寞的恐惧与难以抑制的忧伤。“新啼痕压旧啼痕”,形象描绘出她终日以泪洗面的悲苦。前四句每句重复两三字,一唱三叹,尽显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意。结尾“玉肌消减,腰围宽了三寸”,模拟局外人的口吻,以夸张的笔法突出女子为相思折磨得身形消瘦,比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表述更为直白、夸张,极具生活质感。韵律上,对仗工整的两句“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让曲子在优美的音韵中收束,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全曲叠字叠词层叠交织,声韵回环间,尽显哀婉缠绵,堪称以情动人的元曲佳作。
# 对偶、音律、平仄、语句皆妙。
元文学家周德清《中原音韵》
# 此写“别情”之杰构也。
现代元曲研究家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