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红袖倚清酣":彩绘厅堂中红袖佳人浅笑酣眠,
# 清酣:清新酣畅的意思。
"华发不胜簪":我已白发稀疏难簪。
# 华发不胜簪:白髪稀少,插不住簪子。
"几回晚直金銮殿":曾几度值宿金銮殿,
# 金銮殿:皇帝宝殿。,晚直:晚上当班。直:通“值”。
"东风软、":春风轻柔、
"花里停骖":花影中驻足流连。
# 骖:同驾一车的三匹马。这里泛指马。
"书诏许传宫烛":起草诏书时宫烛长明,
# 传宫烛:传唤掌烛火的宫人.送学士归院。
"轻罗初试朝衫":轻罗朝衫映着天颜。
# 轻罗初试:一作香罗初剪。
"御沟冰泮水挼蓝":御沟冰融碧波潋滟,
# 挼:揉搓。,泮:溶解。《诗经·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飞燕语呢喃":燕子呢喃呢喃。
"重重帘幕寒犹在":重帘未卷春寒犹在,
"凭谁寄、银字泥缄":还有谁、敢给你寄信慰问呢。
# 银字泥缄:指书信。
"报道先生归也":忽闻故人归乡,
# 报道:一作“为报”。
"杏花春雨江南":江南杏花正艳,细雨濛濛如烟。
元代文学家
虞集(1272?~1348),元代文学家。字伯生,号邵庵、道园,世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属四川眉山),后迁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抚州)。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早年从吴澄受学,大德初年,被举荐为大都路儒学教授,历任国子助教、博士等。文宗时以奎章阁侍书学士,与赵世延编纂《经世大典》,卒谥文靖。虞集作为当时的馆阁文臣,又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观贵人的碑版,与杨载、范梈、揭傒斯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其诗宗尚唐风,多唱和酬赠之作,格律谨严,成就主要在七律,代表作如《挽文丞相》《遣兴》《送袁伯长扈从上京》。虞集的文章多宣扬伦理道德,推崇儒家经术,其与揭傒斯、黄溍、柳贯并称“儒林四杰”。其散文善议论,纵横无碍,朝廷宏文高册,也多出其手。亦能词。有《道园学古录》《道园类稿》等著作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友情词。介绍了词作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匀称明艳的画面色彩,营造了柔和妩媚、动静相宜的意境,仿佛能让读者沉浸在甜糯的燕子呢喃与花飞烂漫的东风中;尤其最后一句“杏花春雨江南”,以明艳名词组合,有声有色,宛如一幅湿漉漉的江南水墨图画,体现了其软媚入骨却又坦易明亮的特点。
2. 写作手法
照应:“东风软”与“轻罗初试朝衫”相照应,“东风软”点出春日暖风的环境,“轻罗初试”则因暖风而换上轻薄朝衫,前后呼应,体现时节与衣着的关联。双关:“重重帘幕寒犹在”,既指春日仍有残留的寒意,又暗指柯九思虽归隐家乡,却仍被流言蜚语包围,如同被重重帘幕笼罩般承受着无形的压力,一语双关地体现世态与友人处境。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从寻访柯九思执勤的奎章阁学士院写起,以“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暗写自身年老,即便家中有姬妾相伴,也难掩对友人的思念,笔法委婉。接着铺陈当值日常:“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描绘在东风拂动、繁花盛放的春日里,于金銮殿值守,曾在花下停驻的情景;“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则详述当值之事——为皇帝书写诏书时可传宫烛照明,天暖时能换穿轻罗朝衫,尽显宫廷生活的安逸。然而这份安逸难掩迟暮之感,归隐之心渐生,字里行间透着对往昔共事时光的追忆,也暗含对友人的牵挂。下阕转以景言情,聚焦对柯九思的思念与归乡之愿。春日里,“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御沟冰融、春水泛蓝,燕子呢喃迎春,景色虽明丽,却因友人不在而失却暖意。“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则一语双关,既写春寒未散,更暗指柯九思归隐后仍被流言蜚语缠绕,连昔日友人都不敢往来,字里行间满是对友人处境的担忧与对世态的鄙弃。结尾“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以景结情,六个字勾勒出春日江南杏花盛放、烟雨朦胧的绝美画面,既点出对江南春色的向往,更暗藏“待此春景至,我亦南归与你相聚”的心意,将对友人的牵挂、对归隐的期盼融入其中。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春天为背景,画面色彩匀称明艳,营造出柔和妩媚、动静相宜的意境。那甜糯的燕子呢喃声、花飞烂漫的东风,仿佛能将读者裹挟其中,令人沉醉。尤其是末句“杏花春雨江南”,全由明艳的名词组合而成,有声有色,宛如一幅湿漉漉的江南水墨图画。它虽软媚入骨,却又坦易明亮,足以让人长久心动。
# 吾乡柯敬仲先生,际遇文宗,起家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以避言路居吴下。时虞邵庵先生在馆阁赋《风入松》词寄之,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而此曲遂遍满海内矣。
元末明初陶宗仪《辍耕录》
# 虞邵庵在翰林,有诗云:“屏风围坐鬓毵毵,银烛烧残照暮酣。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又作《风入松》词云云,盖即诗意也,但繁简不同尔。曾见机坊以词织成帕,为时所贵重如此。张仲举词云:“但留意江南杏花春雨,和泪在罗帕。”即指此也。
元末明初瞿宗吉《归田诗话》
# 这首寄赠之作,重在自况。
近现代夏承焘先生《金元明清词选》
# 召试问,人生谁是无情者。先生归也,但留意江南,杏花春雨,和泪在罗帕。
元张翥《摸鱼儿》
上一篇:元·刘秉忠《南乡子·游子绕天涯》
下一篇:元·刘秉忠《南乡子·季子解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