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è
sòng
bǎi
líng
èr
shǒu
shí

朝代:宋作者:释绍昙浏览量:1
dào
fāng
zhì
zūn
wèi
ruì
zhé
wén
míng
chuí
ér
zhì
yáo
fēng
shùn
wàn
nián
shì
bú‌
dài
tiān

译文

伟大的“道”没有固定方向,至高无上者没有固定位置。凭借睿智、明哲和文明,垂衣拱手就能实现天下大治。像尧、舜时代那样的太平盛世延续万年,世上所有人没有不心怀感恩如同头顶青天般敬仰。

逐句剖析

"大道无方":伟大的“道”没有固定方向,

"至尊无位":至高无上者没有固定位置。

"睿哲文明":凭借睿智、明哲和文明,

"垂衣而治":垂衣拱手就能实现天下大治。

"尧风舜日万斯年":像尧、舜时代那样的太平盛世延续万年,

"举世无思不戴天":世上所有人没有不心怀感恩如同头顶青天般敬仰。

# 举世无思不戴天:旧注:散圣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四十)》是南宋僧人释绍昙创作的一首偈颂。此偈颂以赞颂为主题,描绘了一种理想的政治统治和社会景象。前两句带有一定的哲学思考,暗示着大道和至高存在的玄奥。第三、四句赞颂君主聪慧明智、以无为而治的方式治理天下。最后两句表达对这种盛世延续的期盼和对君主拥戴之情。整体体现了佛禅与世俗政治理想相结合的特点,反映出当时僧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君主的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大道无方,至尊无位”,此为对佛法理念的阐述,“大道无方”表明“大道”并非局限于特定的方向或形式,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包,体现佛法的高深和无限;“至尊无位”进一步强调“至尊”超越了世俗对位置、地位的界定,不受世俗观念束缚。“睿哲文明,垂衣而治”,描绘理想的治世方式,凭借君主的睿智、明哲以及社会的文明氛围,君主无需过多操劳,垂衣拱手就能实现天下大治。这是对理想政治治理状态的一种美好想象,体现了对理想社会治理的推崇。“尧风舜日万斯年,举世无思不戴天”,诗人表达希望像尧、舜时代那样的太平盛世能够长久延续,让世上所有人都对这样的治世感恩戴德。“尧风舜日”“尧风舜日”源于儒家对唐尧、虞舜治世的理想化概括。《论语·泰伯》记孔子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赞尧能效法天道;舜继尧位,同样以德治国,天下太平,后世遂以“尧天舜日”或“尧风舜日”指称尧舜时代的清明政治。诗人借此典故,把尧舜时的德政与太平景象悬为理想标尺,暗寓对当世统治者能否重现“尧风舜日”的期待,同时流露出对现实政治尚未臻于至善的关切与企盼。“举世无思不戴天”则生动地描绘出在这种理想治世下民众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绍昙《颂古五十五首(其四十六)》

下一篇: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