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quán
·
·
chǔ
guī

朝代:唐作者:温庭筠浏览量:2
chǔ
guī
lóu
zhěn
xiǎo
chūn
shuǐ
yuè
míng
fēng
yòu
xìng
huā
chāi
xié
zān
yún
huán
zhòng
qún
shàng
jīn
fèng
háng
shū
qiān
mèng
yàn
nán
fēi

译文

她回南方去了,现在还没有踏上归途 ,我独居的小楼枕卧溪畔,夜夜愁听那春水汩汩。明月也无伴,像我一样孤独,春风又吹了起来,杏花稀疏零落,更使我愁伤春暮。玉钗在你的头上,斜斜地簪住云髻雾鬟,你裙上绣金的凤凰,仿佛栖息在我心间。一封八行的书信,寄托着千里之外的思念,大雁正向南飞去。

逐句剖析

"楚女不归":她回南方去了,现在还没有踏上归途 ,

# 楚女:古代楚地的女子。此指抒情主人公,一个身世飘零的歌舞女伎。

"楼枕小河春水":我独居的小楼枕卧溪畔,夜夜愁听那春水汩汩。

# 楼:楚女暂栖之所。

"月孤明":明月也无伴,像我一样孤独,

"风又起":春风又吹了起来,

"杏花稀":杏花稀疏零落,更使我愁伤春暮。

# 稀:一作飞。

"玉钗斜篸云鬟重":玉钗在你的头上,斜斜地簪住云髻雾鬟,

# 云鬟:高耸的环形发髻。,斜篸:斜插。篸,通“簪”,此处用作动词。

"裙上金缕凤":你裙上绣金的凤凰,仿佛栖息在我心间。

# 金缕凤:用金丝线绣的凤凰图形。

"八行书":一封八行的书信,

# 八行书:信札的代称。古代信札每页八行。《后汉书·窦章传》注引马融《与窦伯向书》:“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

"千里梦":寄托着千里之外的思念,

"雁南飞":大雁正向南飞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酒泉子·楚女不归》是唐代词人温庭筠的一首闺怨词作。全词以漂泊在外的歌伎“楚女”为主人公,上片通过“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等暮春景物的描写,既展现了时节特征,又暗含其孤寂处境与青春易逝的感伤;下片前二句以“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的服饰细节点明主人公身份,后三句“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则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全词写景与抒情相融,虚实相生,既有对景物的细腻刻画,又有对情感的含蓄表达,将歌伎的身世飘零之感与离愁别绪娓娓道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花间词派鼻祖

温庭筠(801?~ 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至国子助教。温庭筠为晚唐词坛巨擘,为词史上大力写词的第一人,大都收入《花间集》。其词有“花间鼻祖之称”,与韦庄并称“温韦”。词的题材取向以男女情爱、相思恨别为主,注重表现女性的容貌情怀;语言追求秾艳华丽。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今存乐府诗、咏史诗、山水行旅诗等。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菩萨蛮》《春愁曲》《商山早行》等。 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𦠆子》。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酒泉子·楚女不归》是温庭筠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创作的四首《酒泉子》词作之一。华钟彦根据《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推测词中“楚女”指代所怀之人(《花间集注》),然张撝之对此观点持有异议。该词具体创作时间尚无确凿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了一位漂泊在外的歌女在暮春时节的孤寂心境,通过春水、落花、孤月等景物,以及她华美的衣饰与远方的书信,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身世飘零的感伤。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三句,通过孤悬的明月、渐起的夜风和稀疏的杏花,营造出凄清寂寥的意境,这些景物描写不着痕迹地传递出主人公独居的孤寂与青春逝去的哀愁。虚实结合:“八行书,千里梦”将现实中书写信笺的实景与魂牵梦萦的虚境巧妙结合,拓展了情感表达的维度,使相思之情更加缠绵悱恻。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楼枕小河春水”描绘的明媚春色,与“楚女不归”所表现的飘零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以盎然春意反衬人物内心的离愁别绪;“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二句,极尽工笔描绘女子华美的头饰与绣着金凤的舞裙,这些富丽堂皇的装饰恰恰反衬出人物内心的空虚与寂寞,形成强烈的心理反差。

3. 分段赏析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以“楚女不归”点明抒情主人公的漂泊处境,她寄居在水乡的临河楼阁之中。“楼枕小河春水”一句中的“楼”字,点明这是“楚女”暂时栖身的场所,从“枕”字的巧妙运用可以想见,这应当是一座临水而建、专供歌舞表演的楼馆。“春水”二字不仅点明了时令,更以水流的绵长暗示了“楚女”漂泊时日的久远。“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三句,通过描绘暮春时节的月夜之景,含蓄地表达了“楚女”感伤身世、难以入眠的愁绪。“风又起”从听觉角度着笔,暗示“楚女”虽已卧床却辗转难眠的状态。“杏花稀”虽是写景之语,却饱含着对春光流逝的惋惜和离别的伤痛。月亮本无情感可言,但在有家难归的“楚女”眼中,它却显得格外孤寂清冷,这正是移情于物的表现。再加上“风又起,杏花稀”的萧瑟景象,独居之人的凄凉心境便不言而喻了。这几句既实写暮春景色,又暗含了“楚女”对身世飘零、青春逝去、离别相思的多重感伤。“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下片开头两句细致描写了女子的服饰装扮:前句写她斜插玉钗的浓密云鬓,后句写她绣着金线凤凰图案的华美舞裙。这两句通过对“楚女”外貌的工笔描绘,生动展现了她的形象特征。然而,这些金玉锦绣的华美装饰,恰恰与主人公内心的孤寂落寞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楚女”容貌艳丽、装扮精致,却要长期漂泊在外,独居的凄凉之情自然流露。“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写她想要通过“八行书”来倾诉千里之外的相思之情,正逢月夜闻雁,便想托鸿雁传书,以表达深切的思念。这几句点明了全词的主旨,与李商隐“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春雨》)有异曲同工之妙。表面上是说要托鸿雁传书,实际上却暗含了书信难通的无奈,将相思之情表达得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纤词丽语,转折自如,能拼也。

明汤显祖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

# 《酒泉子》云:‘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作小令不似此着色取致,便觉寡味。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一

# 楚女,指所怀者言,温词《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朝雨。’即其例。重,明本作髻,《词律》谓髻字叶前段仄韵,非是。今据戈氏校本改,‘重’与下句‘凤’叶韵。金缕凤,裙上花纹也,追想楚女服饰之盛,以益其相思之苦。‘八行书’三句,言相思既甚,乃欲借八行之书,抒千里之念,恰好鸿雁南飞,可达其意也。

近代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下一篇:唐·顾况《南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