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江路黑":太阳落下江边路黑,
# 路:一作村。,日落:太阳落下。日:一作月。
"前村人语稀":前边村庄有稀疏的人语。
"几家深树里":只见几户人家隐匿在幽深的树林之中,
# 深树里:树林深处。
"一火夜渔归":一盏渔火闪烁,原来是夜渔的人儿归来了。
# 夜渔归:夜晚捕鱼船只归来。夜渔:一作照船。,一火:一点灯火。一:一作点。
唐代诗人
项斯(802?~846?),唐代诗人。字子迁,台州乐安(今浙江仙居)人。会昌四年登进士第,授润州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的诗多为五律,风格近姚合、贾岛,诗风浅切自然,清婉流畅,与张籍诗风颇近。其存诗多酬赠、送别之作,另外部分诗作多描绘闲适清幽的隐逸生活,刻画乡间野景、山寺楼台,细腻逼真。偶尔亦关注社会现实,如诗作《送友人游河东》。项斯的诗作刻画工妙,构思精巧,时有俊句。著有《项斯诗集》一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描绘了江村夜晚泊船时,天黑后渔村、江树、人语等景象,以对衬写法突出大自然夜间的宁静,营造出朦胧含蓄的美感,传递出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亲切之感。
2. 写作手法
白描:“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以质朴简洁的文字,不加修饰地勾勒出日落、江路昏暗、前村人声渐稀,以及深树掩映中几点渔火、渔人夜归的画面,用最直观的场景呈现,传递出江村夜泊的宁静与自然韵味,如实地描绘出乡村傍晚到夜间的环境与生活片段。对比:“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深树里”与“一火”,“深树里”营造出幽暗、深邃且相对静谧的环境氛围,而“一火”则是明亮、醒目的存在,二者形成鲜明明暗对比。以深树的暗衬渔火的明,突出渔火在夜色与树林背景下的视觉冲击力,让这束渔火成为画面焦点,也在静谧中添了几分生活动态,凸显江村夜景的独特美感。以动衬静:“人语稀”传来稀疏人声,“一火夜渔归”呈现渔火摇曳、渔人晚归动态,借这两处细微“动”,衬出日落江路后,江村被暮色笼罩的幽寂,让静谧的夜更显深沉和空阔。
3. 分段赏析
前二句“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日落江路黑”,短短五个字,便勾勒出一幅黄昏落幕、江路渐入黑暗的画面。“日落”点明时间的推移,太阳西沉,光线消逝,“江路黑”直接呈现出视觉上的变化,黑暗笼罩江面与道路,营造出一种静谧、幽黑的氛围,为全诗定下宁静的基调。“前村人语稀”,从听觉角度着笔,在这逐渐黑暗的江村,前方村落里人们的话语声变得稀少。“人语稀”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宁静感,与前句的视觉景象相呼应,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让读者切实感受到江村夜晚的安静祥和,仿佛置身于这逐渐沉静下来的村落之中。后二句“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几家深树里”,将视角投向深树掩映中的几户人家,“深树”给人一种幽深、静谧的感觉,暗示着人家的隐蔽与宁静。在这宁静的背景下,“一火夜渔归”出现了,“一火”即一点渔火,在黑暗中闪烁,格外显眼。这一点渔火代表着夜渔归来的渔人,为静谧的江村夜景增添了一丝动态与生气。以这微弱的渔火反衬出夜晚的宁静与黑暗,同时也展现出江村生活质朴的一面,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在宁静之中蕴含着生活的烟火气,让读者在感受江村夜晚宁静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的生活韵味。
# 光景如见。
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上一篇:唐·韩偓《醉著》
下一篇:唐·孙元晏《晋·蒲葵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