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
qiáo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6
chéng
wéi
yáng
xiāng
wàn
cāng
jiāng
dōng
liú
fān
niǎo
chì
chǔ
guò
qiáo
dōng
kàn
jìn
chuí
lèi

译文

成都与扬州,相隔万里。滔滔江水向东流去,张开的的船帆如图飞鸟展翅。楚地的游子过此桥,东望故土无不思乡流泪。

逐句剖析

"成都与维扬":成都与扬州,

# 维扬:扬州的别称。

"相去万里地":相隔万里。

"沧江东流疾":滔滔江水向东流去,

# 沧江:江流;江水。

"帆去如鸟翅":张开的的船帆如图飞鸟展翅。

"楚客过此桥":楚地的游子过此桥,

"东看尽垂泪":东望故土无不思乡流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万里桥》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主题围绕着游子的思乡之情与旅途孤寂展开。前两句点明成都与维扬相隔万里,巨大的空间距离奠定了愁绪基调。中间两句以沧江急流、帆船如鸟翅远去的意象,既描绘出江水奔腾、行船迅速之景,又暗喻离别迅疾,不舍之情油然而生。末两句刻画出行旅中的诗人,于桥上向东眺望,不禁落泪,直白展现出深深的思乡之愁。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行旅思乡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因成都与维扬相隔万里的遥远距离,触景生情。诗人作为远行的旅人,站在万里桥上向东眺望,满心都是难以排遣的愁绪,不禁潸然泪下,深刻表达出深深的思乡之情以及旅途的孤寂落寞。

2. 写作手法

寓情于景:“沧江东流疾,帆去如鸟翅”此句描绘出沧江向东湍急流淌,帆船如鸟翅般迅速远去的景象。表面上是在描写眼前的江景与行船之态,实则蕴含诗人的情感。江水的“疾”流,暗示着时光匆匆,自己离家的行程不可逆转;帆船如鸟翅般快速消逝,象征着自己远离家乡的迅疾。诗人借这一动态的江景,将内心对离别家乡的不舍、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漂泊旅途的孤寂之情,巧妙地寄托在景色之中。

3. 分段赏析

“成都与维扬,相去万里地。”诗人开篇直接点明成都与维扬这两地之间相隔甚远,相距万里之遥。这种直白的表述,为全诗奠定了空间上的辽阔基调,突出了距离的漫长。如此遥远的间隔,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分隔,更暗示了诗人与家乡(维扬)在心理上的距离感,引发读者对诗人漂泊之远、思乡之切的联想,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沧江东流疾,帆去如鸟翅。”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沧江奔腾,江水向东急速流淌,江面上的帆船如同鸟儿展翅般迅速远去。诗人通过“东流逝水”和“如鸟翅”的帆船这两个意象,一方面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动态之美,江水的湍急与帆船的轻快形成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另一方面,“疾”和“如鸟翅”又巧妙地暗示了时光的匆匆流逝以及诗人远离家乡的迅疾,借景抒情,进一步烘托出诗人面对离别时那种无奈与不舍之情,强化了内心的孤寂之感。“楚客过此桥,东看尽垂泪。”这里“楚客”点明了诗人的身份,表明自己如同漂泊异乡的游子。当诗人经过万里桥,向东眺望,思念着远方的家乡维扬,心中满是愁绪,不禁潸然泪下。“东看”一词,将诗人眺望家乡的方向明确指出,体现出对家乡的牵挂;“垂泪”则直白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思念之深。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真切地展现出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在旅途中的孤寂与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煜《望远行·碧砌花光照眼明》

下一篇:唐·白居易《病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