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杀柴桑隐":我非常喜爱那柴桑的隐士,
# 柴桑隐:古县名,陶渊明的故乡。,爱杀:爱极。
"名溪近讼庭":他居住的名溪离讼庭很近。
"扫沙开野步":清扫沙地开启野外漫步,
"摇舸出闲汀":摇动小船驶出安静的水边平地。
# 汀:水边平地。,舸:大船。
"宿简邀诗伴":留下书信邀请诗友相伴,
"余花在酒瓶":剩余的花朵插在酒瓶里。
"悠然南望意":悠然地向南眺望心中有所思,
"自有岘山情":自然有着岘山那样的情思。
唐代诗僧
皎然(720~795?),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自称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与颜真卿等交往密切,与陆羽等过从唱酬,广开诗会。其诗多送别酬答之作,情致闲适,语言简淡。所撰《诗式》论述诗歌法式,标举意境,提示作诗技巧与方法,兼评历代诗作,开以禅理论诗之先河。代表作品有《诗式》。
1. 分段赏析
首联“爱杀柴桑隐,名溪近讼庭”,表达诗人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喜爱。“爱杀”一词强烈地体现出诗人对柴桑隐士(陶渊明)的倾慕之情。“名溪近讼庭”,点明陶渊明居住的名溪离讼庭很近这一地理位置特点,引发读者对陶渊明隐居环境的好奇,同时也为下文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做铺垫。颔联“扫沙开野步,摇舸出闲汀”,描绘诗人闲适的生活场景。“扫沙开野步”,诗人清扫沙地后开启野外漫步,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摇舸出闲汀”,摇动小船驶出安静的水边平地,进一步体现出诗人生活的闲适与自在,让读者感受到诗人远离尘世喧嚣的惬意。颈联“宿简邀诗伴,馀花在酒瓶”,体现诗人的雅致情趣。“宿简邀诗伴”,诗人留下书信邀请诗友相伴,表现出诗人对友情和诗歌交流的重视。“馀花在酒瓶”,将剩余的花朵插在酒瓶里,这一细节描写充满了生活情趣,展现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捕捉和享受。尾联“悠然南望意,自有岘山情”,抒发诗人的情感。“悠然南望意”,诗人悠然地向南眺望,心中有所思。“自有岘山情”,岘山常与羊祜的功德、百姓的怀念相关,这里暗示诗人对美好品德、高尚情怀的向往,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使诗歌的情感得到升华。
下一篇:唐·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